侯繼梅,盧 明,吳小永,陳新濤,俞燕娟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1.護理部;2.心胸外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臨床治療肺癌患者常用手術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切口小、接受度高等優(yōu)勢,但術后仍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延長術后康復時間,增加治療費用,因此,采用有效護理措施,提高圍術期護理效果,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及病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1]。相關研究證實,外科病房護士通過觀摩手術,能增加對手術過程了解,對促進術后康復進程有益[2]。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10~2021-02我院肺癌患者90例,依照建檔時間不同分為研究組45例、對照組45例。研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3~65歲,平均(44.37±9.75)歲;體質量48~85kg,平均(66.07±7.82)kg;肺癌類型:周圍型肺癌1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8例,肺炎性假瘤11例;腫瘤部位:左下葉9例,左上葉15例,右下葉3例,右中葉4例,右上葉14例。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4~66歲,平均(44.58±9.43)歲;體質量47~86kg,平均(67.19±7.14)kg;肺癌類型:周圍型肺癌1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6例,肺炎性假瘤12例;腫瘤部位:左下葉10例,左上葉14例,右下葉4例,右中葉5例,右上葉12例。肺癌類型、年齡、腫瘤部位、體質量、性別等資料組間對比均衡可比(P>0.05)。
(1)納入:符合2018版《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中相關標準[3];腫瘤直徑<5cm;腫瘤細胞無轉移;無手術禁忌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訂同意書。(2)排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心肝腎等器官病變者;伴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言語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不配合本研究者。
兩組均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健康宣教;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水、清潔灌腸;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叮囑其保保持積極、樂觀心情;術后飲食指導;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1.3.2 研究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加入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1)準備階段:成立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長,根據(jù)疾病類型及手術次序,制定詳細觀摩時間表;手術室安排專門帶教老師實施統(tǒng)一管理,觀摩前學習手術室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責任護士需術前1d詳細了解要觀摩患者基本信息,并根據(jù)病例查閱相關疾病資料,觀摩前與患者做好溝通,主動與手術醫(yī)生交流,解疑答惑;(2)手術觀摩:服從手術室管理,強化無菌觀念,嚴格消毒,穿隔離衣帽、口罩,靈活調整所站角度,既要選擇良好視野,且不能影響手術室醫(yī)護人員操作;觀摩內容包含術前核對、麻醉監(jiān)測生命體征、手術消毒及鋪巾、手術部位、引流管等;(3)術后總結:責任護士應詳敘手術流程,反思圍術期存在的護理問題,結合患者病情、臨床檢查結果、手術過程等具體情況,分析術后存在護理安全隱患,對可能影響術后康復的危險因素,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與科內護士交流分享觀摩心得,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4)針對性護理干預:認知干預,術前1d,護理人員探視患者,采用視頻、PPT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肺癌疾病相關知識、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優(yōu)點及安全性,耐心解答疑慮,使患者保持愉悅心情,并協(xié)助施護,對認知度較差患者進行一對一加強宣教教育,提高認知度;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對肺癌疾病及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方面存在的認知偏差與誤區(qū),加強心理疏導,引導其進行正向思考,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飲食指導,指導患者規(guī)律飲食,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食物為宜,肥胖患者多食用富含纖維類蔬菜等食物,血氣不足者多食用菠菜、桂圓等。
(1)比較兩組遵醫(yī)行為,包括規(guī)律作息、合理飲食、按時用藥、避免負性情緒等。(2)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價,共19項,每項根據(jù)滿意程度分別計1~5分,分數(shù)越高滿意度越高。根據(jù)評分分為不滿意(<70分)、不太滿意(70~80分)、基本滿意(80~90分)、非常滿意(>90分)等4個等級??倽M意度為基本滿意、非常滿意之和。(3)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采用我院自制護理質量量表對兩組外科責任護士護理質量進行評分,經預試驗,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為0.93,效度系數(shù)為0.84,護理質量包括從病情評估觀察、臨床思維運用護理程序、專業(yè)知識點掌握、規(guī)范動手、表達溝通、應變處理、人文關懷及素養(yǎng)等7項能力,各項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
研究組規(guī)律作息、按時用藥、合理飲食、避免負性情緒等遵醫(yī)行為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n=45,n(%)]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80.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45,n(%)]
研究組從臨床思維運用護理程序能力、病情評估觀察能力、專業(yè)知識點掌握能力、規(guī)范動手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應變處理能力、人文關懷及素養(yǎng)等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肺癌是最常見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高,每年患病率以26.9%速度增加,易導致惡性胸腔積液、胸膜原發(fā)病,若不及時治療,病情惡化,威脅患者生命健康[4,5]。相關研究證實,肺癌病死率較高,5年生存率僅為15%~16%[6]。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肺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近年來常用手術方式,但患者術后易出現(xiàn)感染、肺部擴張、呼吸衰竭等,影響預后恢復。因此,于圍術期患者給予科學、有效護理干預對臨床有重要意義[7,8]。
傳統(tǒng)護理干預模式多針對患者術前、術后護理,護理干預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且忽視患者主觀感受,護理干預處于被動性。近年來,隨著臨床外科學發(fā)展,對外科責任護士圍術期護理工作要求逐漸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對提高臨床護理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重要作用。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責任護士通過對外科手術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觀摩,全面了解患者疾病從發(fā)生、發(fā)展、病因、臨床表現(xiàn)、手術步驟、術中情況、術后關注的重點及轉歸等情況,不僅可有效拓寬護理人員知識面,且有利于術后病情觀察及護理問題及時處理,有效提升外科護士圍術期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9]。本研究將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應用于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護理中,結果顯示,研究組遵醫(yī)行為高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改善護理質量,提高遵醫(yī)行為及患者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通過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能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圍術期護理重視度,手術觀摩前通過相關疾病資料查閱,能增強理論知識學習及吸收,提高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氛圍,促使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并通過針對性健康指導,能提高遵醫(yī)行為;手術觀摩時能多角度、全方位觀察手術及患者情況,拓展護理人員視野,培養(yǎng)護士思維能力,提高??茦I(yè)務知識,使護士對疾病手術過程有著感性、深刻認知,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此外,通過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使其直觀感受患者的疾病、痛苦及手術對身軀及精神造成的創(chuàng)傷,激發(fā)其同情心和責任感,提高護士責任性、主動性,積極進行健康宣教,減輕患者痛苦,充分體現(xiàn)“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可知,外科責任護士手術觀摩應用于臨床護理,能提高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遵醫(yī)行為,提高患者滿意蘇,進一步改善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