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完美
【摘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要前提,當下教育部門明確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職業(yè)院校中排球作為一門主要的體育科目,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同時也在運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當下仍有部分院校在進行排球教學時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高職排球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排球教學;體能訓練
引言:排球運動中所傳達的是一種合作精神,良好的精神的傳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排球球運動的普及和發(fā)展,在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將綜合素質教育與身體素質訓練相結合,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排球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下文筆者將從開展力量型的訓練、開展心肺功能訓練、開展柔韌性的訓練、開展協(xié)調性的訓練等方面出發(fā),對高職排球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分析。
一、開展力量型的訓練,給予學生鼓勵
力量訓練是排球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排球訓練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上肢力量以及腰背力量,力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魄更加強健,同時也可以賦予學生強大的信念,使學生具有勇攀高峰的勇氣。力量是人體機能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抵御阻力的保障,學生通過進行力量型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當下高職院校部分教師在開展排球訓練時,重點引導學生開展基礎性訓練,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力量培養(yǎng),所以導致部分學生在進行排球活動時所發(fā)出球綿軟無力不具攻擊性。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展相關力量訓練。可以通過負重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發(fā)球、墊球的過程中在學生的小臂或小腿上綁上沙袋,通過這種方法來增強學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腿部力量[1]。教師在開展排球教學時,可以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在小組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小組成員間通過合作反復進行扣球以及發(fā)球的訓練,借此來提升學生的腰腹力量。在高職院校中部分學生由于剛接觸排球,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仔細觀察,根據學生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防止學生因為錯誤的動作導致訓練損傷。在排球訓練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適當進行鼓勵,培育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
二、開展心肺功能訓練,增強學生體魄
人體能夠正常的維持運作是自身功能系統(tǒng)在持續(xù)運轉。在高職院校排球教學中,應以科學的訓練方法對學生的心肺功能進行鍛煉,保證學生在排球訓練中具備良好的體能狀況。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實踐課程較多,在學習中得不到鍛煉放松,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心肺功能較差,在進行較簡單的熱身運動后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師進行排球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傳球、墊球、扣球等移動訓練,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開展排球傳球接力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進行跑動,有效的促進學生身體的生理機能,也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教師在開展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訓練時,應合理安排訓練頻率,在每周一節(jié)課中的固定時間進行十分鐘的訓練,既不耽誤學生進行正常的排球練習,同時也能保證學生的訓練效果。教師在開展訓練時應充分的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假如強度過大反而不利于增進學生的心肺功能效果。因此教師的訓練要建立在合理運動計劃、科學運動時間、合理運動強度的基礎上[2]。
三、開展柔韌性的訓練,防止運動損傷
柔韌訓練是指在排球訓練中進行靜拉、牽拉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訓練之前開展熱身活動,防止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肌肉拉傷。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在進行排球教學時忽略了拉伸的重要性,只是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簡單的跑動,所以導致了學生由于課前準備活動沒做到位,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對柔韌性訓練重視起來,指導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做好準備活動,利用慢跑、彈跳等方式使身體的關節(jié)、肌肉得到活動放松。同時在課程內容訓練結束后采用靜拉、牽拉的方式幫助學生放松肌肉,防止學生因為運動疲勞而產生肌肉痙攣。不僅如此,男生與女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差異較大,男生的身體延展性較差,對此教師在開展柔韌性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從而造成運動損傷。最后針對所開展的柔韌性訓練要持之以恒,做到全身鍛煉運動強度適中,這樣才能使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訓練當中。
四、開展協(xié)調性的訓練,提高靈活素質
靈活素質是指人在運動的過程中應對突發(fā)情況進行迅速、準確的反應的能力。由于當前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水平較低,導致其在運動過程中面對突發(fā)情況毫無應對能力。身體的靈活素質包括協(xié)調能力、靈活性、準確性這三方面基本能力。對此,在教師開展排球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相應的協(xié)調訓練,使學生的爆發(fā)力、速度、反應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在教學中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看到教師的指令后立刻改變移動方向或者跑法,或者利用攔網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接發(fā)球。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動作的連貫性以及速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為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排球訓練當中,教師也可開展校內排球比賽,引導學生在比賽中利用所學戰(zhàn)術進行發(fā)球、傳球[3]。通過在比賽過程中的仔細觀觀察,教師根據學生出現(xiàn)的技術性問題及時加以指導。利用比賽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在排球中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通過高效的體能訓練有效提高了排球的教學效率,也使學生通過排球的學習得到健康發(fā)展,為日后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排球的必要前提就是擁有良好的體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訓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對此,教師應從開展力量型的訓練、開展心肺功能訓練、開展柔韌性的訓練、開展協(xié)調性的訓練等方面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更好的促進高職排球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光鋒.分組教學應用于高職體育排球課的探索[J].拳擊與格斗,2020(11):116-117.
[2]韓奇.高職院校排球教學中學生“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J].教師,2020(26):72-73.
[3]車同相.比賽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排球教學中實際應用探析[J].體育風尚,2020(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