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程杉
公共演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交流技能。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公共演講相對于一般的演講結(jié)構上顯得更加嚴謹,更能考驗演講者的心理素質(zhì)。演講者對語言的應用、詞語的組織、意外情況的出現(xiàn)等情況要了然于心。下文筆者將對公共演講進行展開,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公共演講,使演講的學習者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輕松。
傳播學。傳播學又稱為傳學或者傳意學,它是通過收集多個方面的訊息綜合得出的結(jié)論,通過各種傳播媒介進行傳播活動的一門學科。
傳播有許多種方式,不同的傳播方式有著不同的傳播效果,最常見的是的網(wǎng)絡傳播,在信息爆炸年代通過流量化的方式來達到一種信息讀取的最大化。傳播是一個雙向過程,傳播者將所要表述的信息通過媒介進行傳輸,如人們?nèi)粘5呐笥讶?、視頻號、書信、表情包等,但無論哪種媒介模式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即讓受眾獲得可理解的信息點。人們今天所注重的點不是網(wǎng)絡傳播,而是既有網(wǎng)絡傳播特點又有演講特點的公共演講。
人際傳播相較于一般的傳播模式更大眾化,人際傳播的特點如同人們?nèi)粘Vv話一般,隨意、即興、脫口而出。人際傳播分為小程度傳播、中程度傳播和大程度傳播,所謂小程度的傳播一般指的是兩人之間互相交流,通過對話雙方分別向?qū)Ψ絺鬟_信息的場景;中程度傳播指的是一個小的團體,三到五人進行一個類似于話題討論的模式,這種傳播方式相對來說傳播的效率或者目的所起到的效果是極大化的;大程度的傳播一般指大型活動、聚會等場景,這種方式能讓信息最大化得到擴散,如央視《新聞聯(lián)播》即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傳播學基地之一。
公共演講。公共演講作為一種大程度的傳播模式,前期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繁雜。首要的是工作團隊,公共演講的團隊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號人,主講者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演講內(nèi)容需要反復篩選,演講場地的選擇、聽眾的整體意識和文化程度、伴奏的音樂背景等工作都需要團隊協(xié)作完成。演講者在演講的過程中需要縝密的演講策略,能夠準確把握受眾心理,設計起承轉(zhuǎn)合,引起受眾共鳴。另外,服飾、手勢、動作、表情等副語言是幫助觀眾清晰演講者表達意圖的有效手段,背景音樂的氛圍營造也是有效引導受眾的元素,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設計互動。除此之外,時間、地點和天氣等外部因素也是需要演講者盡可能考慮的因素。
總之,公眾演講有時候并不一定需要語言去感染整個氛圍,肢體語言、音樂氛圍、情感帶動等手段都可能貼合受眾當下的心境。通俗地講,公眾演講的目的就是引導受眾進入主講人營造的氛圍之中,使之能夠在主講人的影響下激發(fā)其探索求知欲,從而反觀自身引起反思。
了解演講結(jié)構。演講的結(jié)構與正常敘事過程相似,有開始有結(jié)束,有起因有高潮。但由于演講是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活動又區(qū)別于日常交流,分別體現(xiàn)在開頭結(jié)尾不同、場地不同和針對的主要群體不同。如演講的開頭與結(jié)尾和寫文章要求“虎頭豹尾”一樣“語無定法不喜平”,演講開頭講究先聲奪人,語言要吸引聽眾,從而引起注意力,激發(fā)受眾繼續(xù)聽下去的興趣。演講中常用手段可采用故事法、例證法、互動法等。另外,演講時演講者通常被認為是專家或權威,尤其要注意背景知識的累積。因此,如果聽眾對演講的主題不熟悉或是知之甚少,那么很有必要在開頭部分對聽眾講述與主題有關的背景知識,它們不僅是聽眾理解演講所必需的,而且還可以體現(xiàn)出主題的重要性。
熟悉組織方法。公眾演講非??简瀭€人語言組織能力,而語言組織能力在演講過程中論重要性首當其沖。在實際語言應用場景中,常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言之無物”即演講者滔滔不絕卻沒有重點和層次,導致受眾不知所云;或演講中“言語梗阻”,即講著講著忘了詞不知道接下來該講什么。這些情況對于一個演講者來說是不應該存在的,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說明演講者本身上場前功課不足,平時語言材料積累不夠,綜合素質(zhì)能力鍛煉需要加強。
有效運用語言。演講又稱演說,“演”也稱作表演,這里所指“表演”區(qū)別于日常的表演。演講中的演主要是讓自己置身于演講場景中,引導受眾身臨其境,與受眾融為一體。“講”指的是敘述,言為心聲,清晰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影響他人,兩者相輔相成、巧妙結(jié)合。要想“講”得好,必須有邏輯、修辭、音韻、朗讀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成功的演講聲音表達基礎是抑揚頓挫、字正腔圓、悅耳動聽。演講過程是高度個性化的產(chǎn)物,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zhì)、形態(tài)、口才的綜合反映。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演講者在講臺上可以侃侃而談、旁征博引,有時還能插入一些令人捧腹的俏皮話,說理以乎也很透徹,但演講卻往往不能激起聽眾熱烈的反響。聽眾既不動心也不動情,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演”和“講”的結(jié)合或偏重于客觀的敘述,或缺乏真情實感,沒有獨特的觀點與感受或者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更大場合中缺少感染力和感召力。
有效使用輔助手段。在進行演講時需要使用幻燈片、道具、錄像等輔助工具,但幻燈片的內(nèi)容一定要突出重點,因為幻燈片是輔助教學的,而不是發(fā)給受眾的講義,它只起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幻燈片要與圖片、照片、文字材料等相配合,同時又要吻合主題,每張幻燈片文字信息最多20到30個字。同一張幻燈片上對色彩也有特殊講究,顏色最好不要超過三種,色調(diào)不能過于鮮艷,注意合理搭配。PPT內(nèi)容設置也需根據(jù)不同的場景設定,如圖表、動畫、數(shù)字等。另外,為適應現(xiàn)場防止突發(fā)狀況演講者也需要提前去適應演講場地環(huán)境,針對聽眾群體做詳細的調(diào)查,不打無準備仗。設想自己演講的情景,多場合多場景排練,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個受眾,想象著這些聽眾都是你忠實的粉絲,充滿自信,自己的演講充滿熱情,觀眾響應非常熱烈,演講現(xiàn)場氛圍良好,上臺時一定要自信、從容。
了解團隊演講。團隊演講其實與個人演講差異不太大,兩者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個人演講更加注重于個人觀點的表述,是演講者一個人的表演,缺乏團隊之間的相互配合,觀點上來說缺乏的廣納諫言精神,演講內(nèi)容主觀性比較強。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科學的分支越來越繁多,社會分工也隨之越來越精細,個人的智力、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通曉、面面俱到,而加強合作無疑可以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但合作中個人絕不能逞強好勝,如果團隊不和諧,整個演講過程中可能會有諸多的突發(fā)事故。因此團隊演講注重的是團隊之間的相互配合,成員之間的適時互補,這種團隊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個成功的團隊,而不僅僅在公眾演講領域。
簡而言之,一場精彩的演講絕不是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公眾演講不是簡簡單單地上臺去講幾句話,演講的人需要學習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并在演講的過程中恰到好處地加以運用,不能生搬硬套。形式始終是服務于內(nèi)容的,再好的技巧應用在不恰當?shù)牡胤揭搽y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演講不僅僅是演講者主觀想法的簡單輸出,在演講的過程中應當與觀眾進行適當?shù)慕涣骰?,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以情動人,進而傳播觀點,引發(fā)共鳴。文以載道,公眾語言即是語言文稿,只有對受眾能產(chǎn)生一定積極影響的演講,才能稱得上是一場有價值的公眾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