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是學生從稚嫩轉(zhuǎn)向成熟,從“未成年”進入“成年”的重要成長階段。這一階段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思政課作為中學必修課,是學生正確認識事物、了解社會、接觸世界的重要窗口。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談談我的認識。
關鍵詞:學習興趣;思政課;教學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chǎn)生,而是從對事物的愛與熱忱中產(chǎn)生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那么究竟應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呢?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喜歡某位教師,那么他的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習熱情就會高漲;相反,學生討厭某位教師,就不會喜歡聽他的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huán)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良好師生關系。
(1)上課管教還應管導
初中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上課時間難免有睡覺、說話、看小說等等情況發(fā)生。遇到這種情況既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又不能開口就罵動手就打,而要用合適的方式提醒和制止。這樣做既不耽擱課堂教學,不影響課堂氣氛,又能讓犯錯者知錯而改,讓那些“不懂事”的學生不記恨你反而越來越親近你。
(2)課外多多與學生交流
中學教師不要當教授---上完課就夾著書兒走了。要利用可用的課外時間與學生交朋友、交流思想。比如:了解學生對老師教學的意見與建議,談談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的看法,或者閑聊一下也是可以的。通過這些都能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來了。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的成績總會有好有差有進步有落后的。成績好的越學越有信心越學也越好,而那些考試成績退步和考差了的同學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會喪失信心。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抽取某校18個班部分學生的名單留給學校,并說他們都是“天才”的學生,8個月后,他來該校復試,結(jié)果他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進步很快,差生表現(xiàn)也突出。事實上這些學生名單都是隨機抽取的。羅森塔爾通過自己的“真實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堅定了他們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在教師的信任和愛護下,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強。學生經(jīng)常受到激勵、鼓舞會產(chǎn)生肯定性愉悅性的心理體驗,從而樹立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課堂情境
教育心理學上認為,情境教學注意激發(fā)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tǒng)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fā)揮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進入學習最佳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對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
(1)巧設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用歌曲、故事、名言警句、新聞資訊、生活事例、恰當?shù)谋扔鞯葘?,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求知欲。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第四課第一框《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的教學中,我用小品《超生游擊隊》作為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2)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辦學條件的逐步改善,多媒體也逐漸進入課堂,廣泛用于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代替了過去的黑板、粉筆,使學生可以把色彩、動畫、立體聲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覺得上課生動有趣,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進行九年級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向?qū)W生展示了大量的音頻視頻資料,使課堂容量大大增加。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感受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善用時事政治
時事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中學生進行時事教育,引導他們了解當前國內(nèi)外重大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義。時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課堂進行新聞報道,或在課外舉行新聞講座等,對一些重大時事向?qū)W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并通過講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適時走出課堂
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思想政治課必須走出課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去社區(qū)調(diào)查環(huán)境保護的情況,可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感;可以安排學生在放假的時候調(diào)查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問題,既可以讓學生感受黨的富民政策帶來的變化,也能讓他們了解當前還存在的問題等等。富有生活氣息的事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夠?qū)W生的情感、認識、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郭志宏.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政治的興趣[J].名師在線,2018(15).
作者簡介:閆登學(1969.05-),男,漢族,湖北黃岡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