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馨
摘要:在這一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紅色基因傳承和教育,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滲透素質(zhì)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能更加容易接受,也能使得教育效果更加顯著。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現(xiàn)在的智能化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紅色紀錄片,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正確的歷史,通過運用網(wǎng)絡的特性,帶著學生去“參觀”紅色革命根據(jù)地,讓學生能對為了國家、為了我們的安定生活而做出犧牲的紅色革命軍進行祭拜,教師還可以運用為學生營造具體情境的方式,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讓學生能將紅色基因進行傳承,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本文章針對如何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而展開研究,并提出相關教育策略。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小學語文教育;紅色基因傳承
引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性和知識的廣泛性,對學生們進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讓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走進歷史,了解歷史,感受歷史,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能從小就建立正確國家情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教育。
一、運用多媒體播放紅色影片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時代的產(chǎn)物——智能設備多媒體,運用網(wǎng)絡知識的廣泛性,為學生選擇出符合這一階段的紅色影片,需要保證能讓學生理解其中的情節(jié),并且能對影片的敘述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剖析,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情節(jié)進行討論,最后鼓勵學生每人完成一篇觀后感,其中需要包括在這一部影片中,你學習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以及影片給你的啟示,幫助學生在閱讀書籍或者是觀看影視作品后,都能有條理,有邏輯的對作品進行分析,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描述,對自己的感悟進行勇敢表達,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正確學習歷史,感受我們的先人為了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犧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第二十二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一個與之相關的紅色影片,例如,紅色影片《1921》是一部關于青年革命者為了拯救民族和民眾而努力尋求真理進行革命的故事,在其中主要的領軍人物有李大釗先生和陳獨秀先生,在他們的引導下,成功開展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一次大會的開展,雖然中間困難重重,事故頻發(fā),但確實我國開啟歷史新篇章的象征。在觀看演員們詮釋人物的過程中,教師適當為學生講解,讓學生能對百年前為國家救亡圖存、前赴后繼的革命先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并在觀看后,教師起到一個引導學生理清思緒和情感的運用,引導學生的思想:作為祖國用心培育的花朵,我們在珍惜先輩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的同時,更應該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運用網(wǎng)絡參觀紅色根據(jù)地
教師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性,為學生舉辦“在班旅游”活動,運用趣味游戲的外表,通過多媒體播放具體影像的方式,開展紅色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在播放的影片中,進行紅色革命景點旅游。紅色旅游景點具體指的是以革命紀念地和有代表性的革命建筑物中,所承載的,所體現(xiàn)的紅色精神為旅游吸引游客的重心,在紅色旅游景點中,能體現(xiàn)出革命時我國紅軍的具體境況,能幫助學生更貼近歷史,更便于學生感受歷史,學習歷史,振奮精神,增加學生閱歷。
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第二十四課《延安,我把你追尋》時,教師在播放一些關于延安革命根據(jù)地的紀錄片前,提出一些關于影片中播放的紅色旅游景點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在觀看影片的時候,能用心觀看,集中注意力感受影片和影片中的建筑物帶給自己的感受,并能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在觀看影片結(jié)束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答對同學可以加一分,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加分情況,給予適當獎勵,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先對學生提出問題:“給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哪個?”、“你從這一影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影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再讓學生舉手回答教師之前的問題,“我從延安窯洞中溫熱的土炕、破舊的茅屋都感受到了紅軍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直面對抗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堅持不懈!”
三、運用3D技術,營造具體情境
教師可以運用網(wǎng)絡技術模擬具體情境,根據(jù)記實圖片,為學生投影出一個3D景象,讓學生在其中能更近距離的接觸,增添真實感,更加直觀的感受革命時的生活環(huán)境,革命先烈們?yōu)榱私⒁粋€新中國而付出的努力,甚至于犧牲自己的生命,讓學生對革命先烈們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敬佩。
想要在小學時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播,需要教師能運用比較新奇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的《升國旗》時,通過3D投影的方式,營造升國旗的具體情境,已經(jīng)足夠讓學生興奮,但是在其中不時插入符合情景的音樂和旁白,讓學生有一個更加完整的具體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喚起學生的愛國情緒,從而對學生的愛國精神進行有效培養(yǎng)。
結(jié)束語: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可以教給學生們,讓學生能在課后對這句話表達的意義深刻理解,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愛國思想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了解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激勵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知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繁榮昌盛而讀書。
參考文獻:
[1]謝麗華,劉霞. 對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紅色文化教育的探究[J]. 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20,37(05):110-116.
[2]孟輝. “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