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正興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征程下,人才是發(fā)展的根本,其關鍵又在于各階段的教育。宏觀素質教育生態(tài)下,小學科學課堂亦進行了一定的變革,實際收效突出,但整體實效性尚有改善空間。本文基于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的解析論述,就如何讓其充滿“科學味”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策略
【引言】小學科學課堂是啟蒙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其目標分為四個層級,即傳授知識、引導探究、培養(yǎng)態(tài)度、樹立全局觀。其中,引導探究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要使之充滿“科學味”,就要關注孩子生成的整個過程,針對性地輸出指導。
一、分析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對客觀事物的感知能力有限,并且容易進入興奮狀態(tài),只習慣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學教學的最佳切入時期,作為小學階段教育的基礎性學科,應當引起學校及教師的高度重視。然而事實上,在傳統(tǒng)教育的渲染下,將“科學課堂”推向了學科邊緣,系列素材結構支持較為單一,多局限于教材,并且部分教師思維固化、滯后,對現實生活的關聯性不強,影響了學生能動興趣。同時,有些教室對科學課堂的目標認知不到位,課程性質把握不清晰,忽視了學生能動釋放,整個過程組織呆板,對學生的動態(tài)表現關注不足,對學生個性未有精準的把握,最終影響了其探究深度,實際工作收效不盡如意。諸如上述方面的問題,是下一階段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探究讓小學科學課堂充滿“科學味”的策略
(一)扭轉思維
根據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育是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可循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基礎,要從小激發(fā)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教育的思維格局束縛下,教師過度偏重于應試成績,小學科學課堂被放置在邊緣地帶,整個過程組織以理論灌輸為主,忽視了學生主體能動釋放,探究活動版塊設計偏少甚至缺位,影響了學生參與情緒,是未來改革的重點所在,其基礎關鍵則在于扭轉教師教育思維。簡單來講,要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本真內涵,組織展開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關照學生本位,強調與教師的和諧交互關系建構,尊重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成長規(guī)律,高度重視小學科學課堂,并以“命運共同體”的姿態(tài),共享有益工作經驗,激活教師的創(chuàng)新基因,重置教學生態(tài),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生成的過程,輸出個性化指導。
(二)豐富知識
用心探究、關注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演進的過程,有賴于學生豐富的知識結構支撐,而單一范式的理論灌輸,又容易限制學生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科學的方式方法組織是關鍵。事實上,學習亦非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并由此引發(fā)認知結構的重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因著學生的主觀個性考量,包括閱讀速度、接受能力、喜愛偏好等,教師要善用課前引領的方式,充分借助家庭教育的參與支持,提供相應的繪本材料支持,組織課前預習活動,為學生插上“放飛思維”的翅膀,由其自主領悟科學的探究趣味,使之帶著問題深入課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動物》板塊的教學為例,學生對自然界昆蟲的認知偏少,常常將蜘蛛、蜈蚣、蝸牛等混為一談。對此,教師可推薦閱讀《酷蟲學?!?,讓學生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導下,深入現實生活,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交流,了解甲蟲、飛蟲、幼蟲等鮮活的生命形態(tài),通過插畫與實物的對比,強化他們的形象感知。
(三)創(chuàng)設情境
在小學科學課堂,除了一些富有探究趣味的繪本材料引導之外,還需善于創(chuàng)景生疑,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現象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開展生動的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遵照預期任務部署,結合學生的認知成長特性,在現實中抽離素材,建立對應的形象化場景,并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為學生搭建探究的梯度橋梁,真正隱含于心,加之自主的時空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問”的欲望,繼而一步步解決問題,最終生成其完整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水珠從哪里來》一課中,教師事先準備有顏色的冰塊和玻璃杯等資料,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大膽推測玻璃杯外壁小水珠的來源,通過擦拭水珠的餐巾紙顏色否定玻璃杯滲水的推斷,并提供自主閱讀的科普資料卡,了解水蒸氣的概念及形態(tài)。在此過程中,必要時組織學生進行協作討論,將課堂氛圍推入高潮,實現用心探究的過程,并關注學生的過程能動表現,引導正確的知識生成。
【結語】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是助力學生成長的關鍵學科,對其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等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作為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作,相關課堂教學組織,應當注重扭轉思維,樹立生本意識,并豐富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入探究的趣味海洋。
【參考文獻】
[1]郭勝山.探究完善小學科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7-8.
[2]白晨熙.關于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