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柳
摘 要:因為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德育又是立德樹人的主要抓手,所以德育就成為教育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下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學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直是一線語文教師著重思考的問題。在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情境設置和生活體驗是重要的,我們必須在語文課堂中抓住撬點,讓德育滲透落地生根。本文從以傳統(tǒng)文化立根、以愛國精神立心、以勞動教育立身、以人性向導立魂等多個維度探析高中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路徑,以期在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強化思想道德素養(yǎng),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健全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滲透;有效路徑
一、當前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
1.散點教育,未能構成育人體系
我們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文學科除了具有語文功能外還兼具德育教化功能,因而相比其他學科顯得尤為重要。但一線語文教師往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時,基本上都有著很大的隨意性、生發(fā)性。語文課堂中有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就進行一番教育,并不去思考教育的方向與目的,純粹為教育而教育,存在著散點教育現(xiàn)象,東一點、西一點,隨處可見而效果卻不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為他們的德育滲透并未結合學科特點,構成學科育人體系。
2.說教教育,未能入耳入心有實效
無論是活動德育,還是學科德育,最重要的是入耳入心,這樣才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而當下語文課堂的德育滲透偏重于說教,語文教師抓到可以教育的點就進行一番德育說教,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甚至有些時候出現(xiàn)了一些反作用。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習慣了說教,卻不能入耳入心,所以我們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必須找到能撬動學生心靈的點,并設計較好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受道德情操,從而主動去建構屬于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質。
3.倒置教育,未能準確衡量學科德育
學科德育,是以學科為基礎對德育進行滲透,而在一線教學中,有部分語文教師儼然成為了思想品德教師,整個課堂完全拋離了語文學科屬性,全面進行德育教育。我想這樣的課堂注定是失敗的課堂。真正的學科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師認真?zhèn)湔n,在情境中精準尋找德育教育點,靈活機動,在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的某一個方面,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所收獲,獲得心靈的啟迪。
二、高中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路徑探析
1.語文課堂以傳統(tǒng)文化立根
我們都知道母語教育的語文學科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中華文化的傳承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學科。那么,語文教師又該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滲透那些傳承千年的文化呢?我覺得部編版新教材的篇目和單元已經(jīng)為我們設計了滲透的主題,我們依據(jù)此設計好篇目教學,努力做到學科和德育的融合,讓傳統(tǒng)文化為學生立根。例如:部編版新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個單元選擇了先秦諸子散文《論語十二章》《老子四章》《兼愛》《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等,在這些篇目中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從中體會儒家學派的“仁愛”,道家學派的“無為”,墨家學派的“兼愛”等等,充分了解我國古代哲學的輝煌,以及這些哲學思想的當代意義,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打下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讓傳統(tǒng)文化為學生樹立深厚的根基,并得到中華文化命脈的精髓。
2.語文課堂以愛國精神立心
愛國主義精神和崇尚英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此點來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們都知道德育教育是根基,而愛國主義教育又是根基中的根基。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怎樣讓愛國主義行為成為一種自然?一直是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愛國主義也是為青少年學生立心的關鍵。例如:部編版新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個單元選擇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大戰(zhàn)中的插曲》《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等多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對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篇章的學習,其實隱含著對偉大歷史進程中先輩的緬懷,對當代先鋒人物的眷戀和對當下生活的珍惜。我們要在這些篇章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新中國從建立到發(fā)展是離不開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shù)革命先輩,也離不開恪盡職守、為人民服務的好領導和在國家突遭困難面前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廣大人民群眾。只有我們這輩人要立志獻身祖國,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美麗、富強。
3.語文課堂以勞動教育立身
中華民族以勤勞著稱,我們的先輩們以不斷地努力奮斗成就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勞動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當下社會高速發(fā)展,生活富足,學生從小就很少參與勞動。因為勞動教育的缺失,學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不珍惜生活、荒廢人生等等。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課堂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生活,讓學生知道勞動的價值與意義。例如:部編版新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個單元選擇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芣苢》《插秧歌》等文章,這些文章都記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勞動傳統(tǒng),也是對勞動或者勞動者的贊頌。從古代妙齡少女采芣苢到當代科研者袁隆平數(shù)十年如一日研究雜交水稻,幾篇文章就像一個老者從遠古講到現(xiàn)在,娓娓道來,生動感人。
4.語文課堂以人性向導立魂
人性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繞不開的話題,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努力引導著人民朝向善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更是秉承著真、善、美而生活。語文課堂上也是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讓學生成為具有高貴品質和靈魂的人。那么,如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滲透著真、善、美呢?如何讓語文課以人性向導為學生立魂呢?部編版新教材必修下冊第六個單元選擇了《祝?!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等文章,這些文章都揭示了人性的弱點,表達了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如自私自利、貪婪、虛榮、浮華等等,也告訴我們?nèi)艘坏┯辛诉@些弱點,最終的結局是不好的。我們要以此來告訴我們的學生,只有克服了人性的若干弱點,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真正地獲得人的“靈魂”的人。
三、高中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意義
1.讓道德有效歸位,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由于當下社會物質文明高速發(fā)展,而精神文明卻未能及時跟上,從而出現(xiàn)了一些浮躁、虛無、拜金、自私自利等低俗的社會現(xiàn)象。而這些社會現(xiàn)象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我們社會的未成年人,不利于他們?nèi)松^、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通過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教育、愛國教育、勞動教育、人性教育等,可以有效地喚醒學生,呼吁道德理性回歸,努力重塑學生正確的“三觀”,并讓學生健康生活,全面發(fā)展。
2.讓道德啟迪智慧,促進學校立德樹人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智力,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作為母語教育學科,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道德、愛國、勞動又是不可繞開的,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學習中比其他學科學習更容易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思想的熏陶。這也是符合我國當下人才選拔標準的,即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學科教學中的學科知識是重要的,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我們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品質的提升,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達到“以德啟智,以德樹人”的良好效果。
總之,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并不能隨意、盲目,而是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有計劃、有體系地開展,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德育滲透點,精心設計德育教育的實施路徑,這樣才能讓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陳秋芬,陳劍曉.淺析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以部編版二下語文學科滲透德育為例[J].吉林教育,2020(6):39-40
[2]范玉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227.
[3]苑淑娟.讓語文潤澤學生的心靈——談中學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問題 [J].學苑教育,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