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燕
[摘 要]“交流平臺”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獨創(chuàng),它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理解欄目設計的意義。目前,對“交流平臺”的教學,一些教師常常只讓學生一讀了事,沒有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為此,教師要精準把握它的教學目標、著眼它的整體展開教學、靈活運用它提示的方法,讓學生從學習實踐中提取可遷移的方法,掌握語文要素,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交流平臺;閱讀能力;語文園地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8-0025-02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語文園地的第一個板塊固定為“交流平臺”。它的特點是圍繞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從學生的語言實踐中提取可遷移運用的方法,總結重要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將零散的感知整合為一致的認知,將無意識的行為變?yōu)橛幸庾R的行為。用好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板塊,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交流平臺”板塊設計的意義
統(tǒng)編教材加強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實踐,增強了語文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語文知識體系,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材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內容,建立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系;語文知識的呈現由易到難逐步加強,循序漸進;同時,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使各個板塊內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的篇章頁設有導語。這樣,教師不僅可以從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而且能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的方向。而每個“交流平臺”的內容都是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具體的總結,引導學生全面地掌握語文要素。“交流平臺”板塊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語文要素的梳理、總結,提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交流平臺”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以及課文的寫作特點等進行梳理,并通過交流、溝通來分享自己學習的收獲,從而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因此,“交流平臺”的教學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新課程改革強調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谡Z表達能力與合作意識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教材通過“交流平臺”板塊的設置,保證了這兩個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
二、“交流平臺”板塊教學的誤區(qū)
“交流平臺”是一個容易被教師忽視的板塊,因為板塊的內容大部分是對本單元課文寫法、學習經驗的梳理、總結,這些在課文教學時曾經學習過。為了避免重復,教師授課時往往只是讓幾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這導致學生印象不深刻。“交流平臺”的內容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呈現的,并不形成系統(tǒng)。盡管呈現方式碎片化,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如果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時就很容易一筆帶過,更有甚者只讓學生讀一下了事。
對“交流平臺”的教學,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問問他們知道了什么,就這樣了事。它是教材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教學時,要問學生從這個平臺學到了什么,要引導他們對平臺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實現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時,學生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借助“交流平臺”提升自己的理性認識,真正掌握語文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方法。
三、 “交流平臺”板塊的教學策略
“交流平臺”板塊是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貫穿在整個單元中,是教學的一條主線,是對本單元學習方法的梳理總結,是打通閱讀與表達的橋梁。它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緊緊相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精準地把握好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以充分發(fā)揮 “交流平臺”的引導作用。
(一)精準把握“交流平臺”的教學目標
“交流平臺”對本單元的學習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教師不但要對單元文本進行解讀,對整個單元進行備課,而且要對整個小學階段所有的“交流平臺”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梳理,掌握它們的內在聯系。這樣,了解了學生所學知識的結構特點,在課堂上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實踐,使教學具有連貫性和前瞻性。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和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都是以“中外經典童話”為主題的單元,但是語文要素和教學目標不同的。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感受童話的特點;而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聯系課文回顧、交流童話的特點,體會童話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形象。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循序漸進的特點,對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
(二)著眼“交流平臺”的整體教學觀
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整個教材的語文知識體系結構,如內容安排的系統(tǒng)性、能力訓練的發(fā)展性和層次性等,提高整體性教學的認識,以實現整體教學與局部教學的統(tǒng)一?!敖涣髌脚_”旨在幫助學生總結方法,梳理單元學習重點,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學習的規(guī)律,展示自主發(fā)現的學習成果。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目標各不相同,有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詞句的理解和積累,有能力的訓練,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該板塊與其他內容的聯系,不能將學習方法與閱讀文本割裂開來,進行貼標簽式的教學。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好“交流平臺”的教學目標,并有針對性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應從一個單元、一冊教材,甚至整個小學階段進行整體把握,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
(三)靈活運用“交流平臺”提示的方法
統(tǒng)編教材的“交流平臺”給出不同的方法提示,如發(fā)現規(guī)律式、讀寫例話式、對話交流式等?!敖涣髌脚_”的內涵是揭示語言規(guī)律、滲透語文知識,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和表達的方法。在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主進行梳理,然后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共享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交流平臺”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再梳理、總結現代詩歌的特點。課堂上,重點引導學生圍繞現代詩的特點,進行初步認識,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分別從有節(jié)奏感、表達獨特、想象豐富、情感真摯等方面理解現代詩的特點。只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閱讀體驗出發(fā),交流對現代詩的感受,加深對現代詩的認識,才能使學生理解詩歌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掌握閱讀現代詩的方法。
在討論交流時,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先介紹自己的方法;然后,由組長對本組交流的觀點進行梳理總結,大家形成相對一致的認識;最后,進行全班交流,集體展示。此次交流只要求學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觀點,不需要舉例。學生在回顧梳理的基礎上,讀讀“交流平臺”的內容,并將自己總結的觀點和教材的觀點進行對比。如果學生總結的觀點是“交流平臺”談到的內容,就要引導學生結合前一段的摘抄,用“觀點+例子”的表達方式,進一步交流現代詩的特點。這樣,將觀點與實例聯系起來。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所舉的例子,適當拓展相關的現代詩,組織學生朗讀,以進一步感受現代詩的特點。
教例中,學生對現代詩的基本特點自主地進行了回顧和梳理,將零散模糊的認知清晰化,初步了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特點。這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轉為自主地探究,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結合“交流平臺”學以致用
“交流平臺”板塊的教學要講練結合,學以致用。每講解一個知識點,都要與本單元的課文聯系,使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依托;同時,要進行相應的訓練,訓練的方式、內容可以不同。
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交流平臺”,揭示閱讀詩歌要體會它的節(jié)奏感、豐富的想象和真摯的情感。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現代詩歌的特點。首先,出示王宜振的《初春》:“春天在我的心上蕩漾, 春天在彎彎的小路徜徉, 春天的風箏馱著一片陽光, 春天的腳步總是那么匆忙?!?讓學生朗讀體會,理解現代詩的節(jié)奏感——四個分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音樂感。接著,出示《小花朵的夢》:“瞧一瞧,小花朵的夢里,有沒有會唱歌的星星?!币龑W生體會作者的想象——小花朵會做夢,夢里還有會唱歌的星星。這不就是奇特的想象嗎?這樣,學生理解了現代詩歌具有豐富想象的特點。最后,出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讓學生明白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艾青對祖國深深的愛,體會現代詩飽含真摯情感的特點。
總而言之,“交流平臺”板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地研究“交流平臺”的教學目標,精準地、腳踏實地地逐項落到實處,讓學生從學習實踐中提取可遷移運用的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促進學生對語文要素的進一步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