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琳 甘微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個體化護理模式在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為時間基準,在我院所有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當中,隨機收集2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和主體,將其按照“動態(tài)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者采用個體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值<0.05)。結論:個體化護理模式在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適合在臨床進行實施和開展。
【關鍵詞】個體化護理模式;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036
前言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之一,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困擾[1]?;颊叩呐R床表現為燒灼樣、電擊樣、針刺樣或鈍性疼痛感,并且伴隨感覺過敏。因此,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給予患者護理干預作為輔助[2]。本文將對個體化護理模式在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當中,選取200例進行研究,選取時間為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將其分為兩個組別(對照組+觀察組)。
對照組100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6.5±1.3)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8±0.5)年;其中男性患者54例,占比54.00%,女性患者46例,占比46.00%。
觀察組100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6.3±1.2)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3.5±0.3)年;其中男性患者55例,占比55.00%,女性患者45例,占比45.00%。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1.2方法
(1)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按時按量為患者供給藥物,確?;颊邿o異常情況出現。
(2)觀察組:個體化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做好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的調節(jié),糾正負向情緒,從而側面減輕患者的疼痛。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耐心的講解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治療過程,提高整體認知程度,減少負面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②健康宣教。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講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及發(fā)展,使得患者提升對于疾病和治療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鼓勵患者提升治療配合度。③物理療法。對患者的疼痛部位采取機械式的刺激,患者每周進行溫水浴一次,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末梢循環(huán)障礙和感覺障礙,緩解疼痛,還可以采用高壓氧、針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④分散注意力。鼓勵患者與他人交談,鼓勵患者閱讀、看電視節(jié)目、聽音樂、唱歌等,轉移疼痛注意力,此外,深呼吸、打哈欠、伸懶腰等也可以緩解疼痛。⑤飲食、運動護理。飲食堅持少食多餐、均衡營養(yǎng)膳食的原則,不要吃過甜、過咸或過油的食物,清淡為主。建議患者戒煙戒酒,每周進行兩次運動,比如慢跑、快走、太極拳、游泳等。⑥藥物干預。胰島素強化治療是不可缺少的,抗氧化劑的使用,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神經營養(yǎng)素的使用,可以營養(yǎng)神經;適當使用止疼藥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低越好。
1.4統(tǒng)計學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200例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并以T檢驗進行,計數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護理滿意度水平,并以x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相差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高,治愈難度大,因此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3]。臨床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有痛性神經病變的患者占據50%~80%[4],并且很多患者的臨床表現不明顯,導致該病容易被忽略,吸煙、年齡超過40歲以及血糖控制差是發(fā)生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高危險因素[5]。
個性化護理干預是臨床上采用較為廣泛的護理干預方式,它從心理維度、健康教育維度、飲食維度、運動維度等對患者進行照護,從而幫助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更好的恢復和康復。
本文的研究當中,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當中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值得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尚治新,嚴金霞,王芳.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聯(lián)合應用循證護理與自我效能護理的臨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9):3213-3215.
[2]聶潔萍.綜合干預對60例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8):100.
[3]黃春蘭.綜合中醫(yī)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20, v.37;No.176(02):87-88.
[4]周靜怡,俞萍.責任護士家庭支持體系對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病情控制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24):4093-4097.
[5]張云峰,胡曉飛,趙繼紅,等.卡馬西平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致重度剝脫性皮炎一例[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15(4):43.
*通訊作者:甘微,重慶市黔江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