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偉飛,廖明新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yī)院骨四肢創(chuàng)傷科,福建 南平 353000)
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骨折患者極易在術(shù)后形生深靜脈血栓[1]。目前臨床在DVT形成預防過程中一方面積極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抗凝藥物幫助患者改善凝血功能[2]。為明確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患者DVT形成預防中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的實際應用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本文對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5例髖部周圍骨折或下肢長骨骨折患者預防DVT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5例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每組35例。A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48~75、平均(56.94±4.37)歲。B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44~76、平均(56.95±4.42)歲。C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42~77、平均(56.90±4.45)歲。三組患者骨折類型相同,均為15例股骨干骨折、10例股骨頸骨折、10例脛骨骨折。三組患者各項資料差異較小,滿足可比性(P>0.05)。
A組:利伐沙班,生產(chǎn)企業(yè):Bayer Pharma AG,批準文號:H20181081(原H20140132),規(guī)格型號:10mg×5片×1板,口服利伐沙班每次10mg,每日1次。入院后開始服用,術(shù)前24h開始停藥,術(shù)后6h開始服用。
B組:依諾肝素,生產(chǎn)企業(yè):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準文號:H20100484,藥品規(guī)格:0.6mL∶6000A×aIU×2支,皮下注射,每次0.6mL,每天1次。入院后開始使用,手術(shù)前12h停止使用,術(shù)后12h繼續(xù)服用。
C組:低分子量肝素,生產(chǎn)企業(yè):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190。術(shù)后12h使用,皮下注射,用量為2500IU/d。三組均連續(xù)用藥21天。
所有患者均在術(shù)后隨訪6個月。
(1)術(shù)后6個月的DVT形成率;(2)不同骨折部位失血量,即術(shù)中出血、術(shù)后引流量、隱形失血量以及輸血量之和。
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其分級標準:(1)輕度:肢體存在不適,有輕度腫脹,淺靜脈曲張表現(xiàn);(2)中度:肢體皮膚色素有沉著,皮下組織存在纖維化,無潰瘍,久站之后可出現(xiàn)脹痛加重,患肢中等程度腫脹;(3)重度:患者站立過程中表現(xiàn)出明顯肢體疼痛、腫脹以及淺靜脈曲張,皮膚存在明顯色素沉著,且有潰瘍形成。
A、B組術(shù)后DVT形成率小于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組術(shù)后DVT形成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DVT形成率比較[n(%)]
A組、B組、C組三組患者治療期間總體出血量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總體出血量比較
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患者治療期間有較高的DVT形成風險,不僅可引起患者患肢疼痛、腫脹,增加痛苦,而且還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臨床對DVT形成的高危患者需要重視DVT形成的早期預防,通過積極預防降低DVT形成,進而加快患者術(shù)后的早期康復[3-4]。
預防DVT形成已經(jīng)成為治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7],當前臨床在預防DVT形成方面可供選擇的藥物較多,比如華法林、低分子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藥等,雖然不同藥物均有抗凝作用,但是因為抗凝的藥物作用機理不同,實際應用期間出血風險也不同[8]。有研究認為:通過在患者治療期間不同階段合理使用抗凝藥物,通過抗凝藥物的使用幫助患者糾正凝血指標,降低患者DVT形成風險[9-11]。
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抗凝藥物,患者在用藥后,能夠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預防DVT形成。但在應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對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響較小,有血小板降低的風險,且因需皮下注射,可增加患者的痛苦、可能出現(xiàn)皮下血腫的風險。而利伐沙班是一種口服Xa因子抑制劑,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該藥物主要通過選擇性對Xa因子活性位點的阻斷,幫助人體調(diào)節(jié)凝血指標[12-13]。依諾肝素為注射劑藥物,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顯示該藥物不會延長出血時間,不會對血小板聚集產(chǎn)生影響,同時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結(jié)合也不會受到影響[14]。
本次研究中對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的預防DVT方面使用了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前者是口服用藥,后者是皮下注射,依據(jù)研究結(jié)果數(shù)據(jù)分析,A組8.57%的DVT形成率與B組11.42%的PVT形成差異較小,證實兩種藥物均可有效預防DVT,且DVT形成率均小于C組25.71%,提示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較低分子量肝素鈣對DVT預防效果更好;三組患者術(shù)前與術(shù)后不同凝血指標差異較小,進一步說明三組藥物都能幫助患者調(diào)節(jié)凝血指標,且調(diào)節(jié)效果基本一致;從使用安全性角度分析,三組患者總體出血量也基本接近,表明低分子量肝素鈣、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鈣對患者治療期間的出血情況影響較接近,提示低分子量肝素鈣、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在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的預防DVT方面具有相同的應用效果。實際在DVT預防過程中還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如變換體位、盡早下床活動等[15]。
綜上所述,預防髖部周圍骨折和下肢長骨骨折患者DVT形成中利伐沙班和依諾肝素具有相同的應用效果與使用安全性,且使用效果均優(yōu)于低分子量肝素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