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成娣,周慈霞,蔣 玲,王海霞
(寧波市中醫(yī)院 1.急診科;2.神經(jīng)內(nèi)科,浙江 寧波 315010)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1],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2]。跌倒是腦卒中患者最危險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3]。“起立-行走”計時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能較便捷地對腦卒中患者的移動能力進行測試,從反應時間、下肢肢體力量、步行速度以及身體靈活性4個方面對患者的移動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并預測患者跌倒風險[4-5]。本研究探討“起立-行走”計時測試對腦卒中患者跌倒風險預測的有效性。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寧波市中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腦梗死[6]或者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中腦出血診斷標準[7]的患者;②神志清楚,可以正常交流,無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以配合進行“起立-行走”計時測試;④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能配合隨訪1年。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腎臟等其他部位嚴重疾病,影響進行“起立-行走”計時測試的患者;②膝關(guān)節(jié)嚴重受損,影響“起立-行走”計時測試患者;③正在使用鎮(zhèn)靜藥物患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評估指標
1.2.1 臨床資料 采用問卷調(diào)查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由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進行一對一訪談,對于疑惑問題現(xiàn)場解決,當場回收問卷。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居住方式、文化水平、吸煙史、飲酒史、輔助用具的使用、跌倒史、糖尿病、貧血、痛風、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肝膽疾病、骨關(guān)節(jié)炎。通過詢問并結(jié)合體檢結(jié)果、病情診斷、用藥狀況和手術(shù)史對患者的病史進行綜合判定,必要時進行實驗室生化及相關(guān)檢查明確疾病診斷。
1.2.2 “起立-行走”計時測試 腦卒中患者從椅子上站起,然后以正常走路的速度直線行走3米后向后轉(zhuǎn),再以正常走路的速度走回到椅子處并坐下,記錄總時間。①需記錄患者身體狀況,如頭暈等不適癥狀;②對于需要借助輔助工具單獨行走的患者,測試時仍使用平時的輔助工具;③患者在計時開始后站立并行走,研究者記錄時間;④研究者不得干擾患者的測試過程,可跟隨在患者身后做好安全防護措施[8]。
1.2.3 跌倒狀況 記錄隨訪期間患者身體狀況、身體完全或不完全倒地的情況,因患者意識喪失、遭受暴力打擊、癲癇等疾病發(fā)作而造成的身體摔倒不記錄在內(nèi)。納入研究時,詢問患者過去1年中的跌倒次數(shù),同時發(fā)放跌倒記錄表,記錄隨訪期間患者跌倒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患者的身體情況。1年隨訪結(jié)束時,統(tǒng)計隨訪期間的跌倒次數(shù),跌倒0次為未跌倒組,跌倒1次為1次跌倒組,跌倒2次及以上為頻繁跌倒組。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軟件,連續(xù)性變量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分類變量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Cox回歸模型計算跌倒風險率(HR),根據(jù)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計算TUGT預測跌倒的預測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人群 在1年的隨訪中,共計357名研究對象完成臨床資料調(diào)查和TUGT測試。357名腦卒中患者平均年齡為(76.89±5.84)歲,男165名、女192名。其中211名未發(fā)生跌倒事件,146名發(fā)生跌倒事件(男51名,女95名),1次跌倒組92名(男38名,女54名),頻繁跌倒組54名(男13名,女41名)。見圖1。頻繁跌倒組、1次跌倒組以及未跌倒組患者年齡、性別、TUGT測試結(jié)果,以及獨居、輔助用具使用、跌倒史、貧血、痛風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圖1 研究人群篩選流程圖Figure 1 Screening flowchart of the research population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2.2 TUGT測試對跌倒的風險率評估 以未跌倒組(n=211)為參照組,TUGT測試值對跌倒組(n=146)的HR為1.096(95%CI:1.035~1.159)(P<0.05);調(diào)整年齡、性別因素后,TUGT測試值對跌倒組(n=146)的HR為1.071(95%CI:1.005~1.147)(P<0.05)。以非頻繁跌倒組(n=303)為參照組,TUGT測試值對頻繁跌倒組(n=54)的HR為1.184(95%CI:1.087~1.271)(P<0.05);調(diào)整年齡、性別因素后,TUGT測試值對頻繁跌倒組(n=54)的HR為1.154(95%CI:1.074~1.247)(P<0.05)。
2.3 TUGT測試特征曲線下面積 邏輯回歸模型結(jié)果表明,TUGT測試對跌倒的AUC為0.589(95%CI: 0.524~0.627);調(diào)整年齡、性別因素后,TUGT測試對跌倒的AUC為0.613(95%CI: 0.582~0.698)。TUGT測試對頻繁跌倒的AUC為0.697(95%CI: 0.614~0.781);調(diào)整年齡、性別因素后,TUGT測試對頻繁跌倒的AUC為0.784(95%CI: 0.657~0.864)。
跌倒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跌倒不僅對腦卒中患者造成軀體損傷,而且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焦慮情緒,也給家庭及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壓力[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腦卒中老年患者的跌倒率為40.9%,高于既往研究[10-12]中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率(14.7%~34.0%)。王潤霞等[13]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為23.4%,低于本研究腦卒中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可能與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地域等有關(guān)。
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HendrichⅡ跌倒風險評估量表是從患者的主觀感受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和預測[14-15];TUGT、4米步行測試、握力測試可對患者進行客觀的評估,預測患者的跌倒風險[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調(diào)整年齡和性別因素后,TUGT測試對頻繁跌倒的AUC為0.784(95%CI: 0.657~0.864),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類似[17-18]。
TUGT測試評估患者的移動能力、平衡能力、神經(jīng)肌肉功能、靈活性[19]。老年人的神經(jīng)肌肉功能、下肢肢體力量、步態(tài)、平衡能力、移動能力、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的減退影響TUGT測試的結(jié)果[20]。老年人的跌倒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合并疾病等,其中肢體的肌力、平衡能力、移動能力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也是TUGT測試作為預測腦卒中患者發(fā)生跌倒風險的理論依據(jù)。
綜上所述,調(diào)整年齡和性別因素后,作為簡單、有效、方便的測試工具,“起立-行走”計時測試(TUGT)對腦卒中患者頻繁跌倒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