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震 郭蒙蒙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抗疫精神”作為中國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其本身具有的內生邏輯、時代內涵以及價值意蘊是“抗疫精神”的三重向度?!翱挂呔瘛弊鳛闅v史、理論與實踐三邏輯的共生,是隨時代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其賦予了中國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即:價值理念、家國情懷、務實精神、團結意識、使命擔當。概而言之,“抗疫精神”厚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肥沃土壤中,為中國精神的發(fā)展指明了新方向,為中國精神的創(chuàng)新賦予以新內涵,為弘揚中國精神樹立了新自信。本文擬從“抗疫精神”的邏輯、內涵及意蘊三方面對此進行闡述。
關鍵詞:抗疫精神;內生邏輯;時代內涵;價值意蘊
疫情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帶來一場嚴峻考驗,同時進一步考量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的精神力和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是對疫情帶來負面影響的有力回擊,是從更深領域感知中華民族在危難面前能夠成功的“源密碼”。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2]
一、“抗疫精神”的內生邏輯
“抗疫精神”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是在偉大斗爭中打磨出的精神利劍,也是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對不拋棄、不放棄的完美詮釋,更是推動中國發(fā)展歷久彌新、不斷進步的“源”與“魂”。也正如此,“抗疫精神”作為中國精神在新時代的衍生與發(fā)展,其既是對歷史的繼承,亦是對理論的創(chuàng)新,更是對實踐的總結。
(一)歷史邏輯:“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歷史性的延續(xù)
在當前嚴峻態(tài)勢下,“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對民族精神深邃內涵的秉持與堅守。它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是對中國精神的完善,也是伴隨歷史腳步不斷升華的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孔子,還是戰(zhàn)國末期的孟子、荀子,又或者是宋代的朱熹,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都非常崇尚精神生活,他們追求高尚的人格,重視道德修養(yǎng)與教化,將畢生精力獻身于對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作為中國精神的忠實堅定傳承者,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精神的時代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實踐立足時代條件,傳承民族精神,創(chuàng)造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交融溝通,逐步形成自女排精神到抗疫精神的中國精神歷史發(fā)展長卷,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二)理論邏輯:“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理論性的升華
“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在疫情斗爭中的產物,從根本上來講是受客觀現(xiàn)實影響所產生的,是在斗爭中豐富完善的,并通過現(xiàn)實中的群體或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換言之,“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理論性的升華,其系統(tǒng)地反映當前國家、民族、個人對待疫情的認知與態(tài)度,是一種具有引領性的新時代中國精神,推動了國家進步、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此外,還對中國精神進行系統(tǒng)性的提升與完善,總結包括了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的價值理念,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科學防治、高度負責的務實精神,同舟共濟、協(xié)同協(xié)作的團結意識,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正是秉持此精神,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著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并最終取得疫情防控戰(zhàn)爭的絕對性勝利。
(三)現(xiàn)實邏輯:“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實踐性的熔融
“抗疫精神”是在現(xiàn)實斗爭中凝練和熔融而成的,是中國精神在疫情暴發(fā)后具體實踐的結果。尤其對中國而言,這一次的疫情是發(fā)生規(guī)模之大,傳播速度之快的一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總體戰(zhàn)爭,而“抗疫精神”就在這與疫情的斗爭中應運而生。特別當前,國內外抗擊疫情的形勢依舊嚴峻,各種沖突、矛盾與利益關系相互交織,嚴重阻礙著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人民的互幫互助、互聯(lián)互通。故而,發(fā)揚“抗疫精神”、提振抗疫信心,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攻堅戰(zhàn)、殲滅戰(zhàn)必不可缺的要求與條件。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仍然保持著人民至上、守土有責、應治盡治、合舟共濟的精神狀態(tài),呼喚新的使命擔當,凝聚新的精神力量,并在這神秘的力量中不斷探尋“抗疫精神”所蘊含的深層意蘊。簡言之,中國精神的進步永無止境,“抗疫精神”帶來的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亦愈來愈強。
二、“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抗疫精神”是時代的產物,作為價值理念、家國情懷、務實精神、團結意識、使命擔當?shù)目偨Y與凝練,是新時代人民勇于面對挑戰(zhàn)、敢于直面風險的壯志豪情,其內蘊深邃、源遠流長。
(一)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的價值理念
秉承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的價值理念,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又是其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曾重點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盵3]其主旨意在闡明人民性的實質內核,彰顯了我黨一切依靠民、服務為了人民、為民排憂解難的真摯情感。
那么,為什么我黨始終秉持這一理念?首要原因是我黨的力量來源是人民,是從人民中產生并逐漸壯大的,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4]。特別是此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是空前的,不僅嚴重沖擊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還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當然,不管我們前進道路上遇到的是溝壑還是坎坷,我黨以民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是戰(zhàn)勝一切的最大確定性,是無往不勝的最強“動力源”。
(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還是驚慌失措、各自為戰(zhàn)?兩種不同的應戰(zhàn)態(tài)度,所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大相徑庭的。前一必將宛若驚鴻、越是艱險越向前,后一必將潰不成軍、兵敗其勢如山倒。故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既是戰(zhàn)“疫”所必須秉持的家國情懷,亦是在面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出現(xiàn)的荊棘坎坷所必不可缺的偉大精神。從一批批醫(yī)療隊請戰(zhàn)相助,到鋼鐵洪流從全國各地運送物資馳援湖北,再到“一省幫一地”的支援措施……是中華民族在危難之際家國情懷的充分體現(xiàn)。既走進了人民的心中,也走上了抗疫的“戰(zhàn)場”。這是全體中國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主義之偉大精神,這是全體中國人民“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雄主義之精神,這更是“不破樓蘭誓不還”的無畏主義之精神。
(三)同舟共濟、協(xié)同協(xié)作的團結意識
在疫情發(fā)生之后,尤其是在中國疫情得到穩(wěn)定控制后,多次向150多個受災國家和地區(qū)伸出援手,救他國人民于危難之際??梢哉f,中國的對外抗疫援助,是秉持初心而不是收買人心,是計天下利而不是謀私利。特別是,被冠之為“中國郵包”“中國專家”“中國經驗”等等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都在逐漸被世界所接受并效仿。山川異域、青山一道、協(xié)同協(xié)作,災難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受到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故而,此次疫情所帶來的既有挑戰(zhàn)、又有機遇,在疫情的小變局中成長、奮起,團結協(xié)作,不斷從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
(四)科學防治、高度負責的務實精神
若追本溯源,疾病突然暴發(fā),人民最強有力的武器到底是什么?毫無疑問,打贏人民總體戰(zhàn)是難以脫離科學的進步與技術的更迭,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同樣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其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在疫情防控的各個階段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一,以治理組合拳應對疫情考驗。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綜合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做好應對疫情的第一步,即在疫情預防中要早宣傳、早預警;在疫情監(jiān)測中要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在疫情排查中要早隔離、早治療。邁好遏制疫情的第二步,即根據不同群體、行業(yè)的不同情況精準實施政策,疏通“堵點”、消除“痛點”、解決“難點”。堅持走好科技抗疫的第三步,即在疫情防控中要充分發(fā)揮科學技術的作用,運用大數(shù)據、區(qū)塊鏈、5G等前沿科技智慧檢測,助力抗疫。
其二,以法治保障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tǒng)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盵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在突發(fā)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依法進行治理是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將法治方式貫徹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各個方面。按照法定流程,及時準確匯報和發(fā)布疫情消息。對于疫情防控中不服從指揮,危害社會的行為要加強執(zhí)法司法力度,例如在疫情防控中出現(xiàn)的哄抬物價、造謠傳謠、銷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商家要依法嚴厲打擊,維護有序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五)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使命擔當
《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6]。偉大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和平、親友鄰、幫貧弱的民族,是集“仁”“合”“同”于一身的民族。尤其是疫情發(fā)生之后,中國始終樹立著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應幫盡幫、應援盡援,讓全世界看到了什么是“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使命擔當。習近平主席指出:“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全人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戰(zhàn)而勝之?!盵7]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認識到“命運共同體”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堅信力量“合”必將奪取全球疫情防控戰(zhàn)的“主動權”,拿下抗疫“制高點”,迎來共同發(fā)展的“艷陽天”。日前,赤道幾內亞總理奧巴馬·阿蘇埃在會見中國抗疫醫(yī)療專家組時表示,“中國是不可或缺的、誠實可靠的合作伙伴”[8]。由此可見,中國在全球受到疫情猛烈沖擊的時候,既是疫情“吹哨人”,又是全球“救援隊”,更是戰(zhàn)疫“啟明星”。以上種種,生動詮釋責任中國、使命中國的大國形象。盡管疫情依舊猛烈沖擊著全球經濟發(fā)展、公共秩序以及衛(wèi)生安全,然而中國自始便肩負著“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使命擔當,展現(xiàn)出聯(lián)合發(fā)展中國家提高疫情防范防控能力,堅定降影響、穩(wěn)民心、促發(fā)展的恒心,勾勒出攜手抗疫的感人畫卷。
三、“抗疫精神”的價值意蘊
“抗疫精神”在疫情期間展現(xiàn)出其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其深遠的價值意蘊,是構筑中國力量的基石。即使疫情結束,其仍然有著指引性作用,并伴隨著社會的更迭最終以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一)為中國精神的發(fā)展指明新方向
中國精神發(fā)展“新方向”有哪些特性?或是中國精神在危難時期凸顯其“風向標”作用的引領性,或是激發(fā)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內生性,或是展現(xiàn)中國力量魅力的深刻性。換言之,“抗疫精神”就是特殊時期民族精神與中國精神的交融,使其表現(xiàn)出民族性與時代性,是中國精神新的闡釋。尤其是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抗疫精神”確證了“四個自信”,并從多個維度對其進行檢驗,為中國精神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的前進方向?!皞ゴ蟮氖聵I(yè)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yè)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yè)不是一帆風順的?!盵9]而“抗疫精神”就是在鞏固和弘揚中國精神的同時,彰顯出其獨有的特性,激勵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時期愈挫愈勇、勇往向前。
(二)為中國精神的創(chuàng)新賦予新內涵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立場。對這次的疫情防控戰(zhàn)爭而言,其本質就是人民總體戰(zhàn),是屬于全體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對抗災難的戰(zhàn)爭?!翱挂呔瘛彼蔑@的,就是這樣一種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的價值理念,是對民生的保障,以及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同時,“抗疫精神”是在當下抗疫斗爭中形成的中國精神的新樣態(tài),[10]其所具有的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的價值理念,正是中國共產黨永恒不變的宗旨;其所體現(xiàn)的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正是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的鮮明體現(xiàn);其所彰顯的科學防治、高度負責的務實精神,正是中華兒女戰(zhàn)勝疫魔的決心;其所表現(xiàn)出的同舟共濟、協(xié)同協(xié)作的團結意識,正是全體中國人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其所映射的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使命擔當,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杰出表現(xiàn)。其不僅保留其原有的中國精神的內核,還在這一特殊時期增加了中國精神的主旨內容與內涵意蘊。進而,發(fā)展為推進中國在偉大斗爭中取得成功的精神動能。
(三)為中國精神的弘揚樹立新自信
精神自信源于對國家、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自信。我黨之所以能夠在風雨飄搖中取得如此之成就,不僅依靠于人民的力量,還有賦予時代內涵的“抗疫精神”。從中可以感知到,精神的偉力是無形的,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引領性、有效性的。而對于精神而言,自信無疑是提升了其“內動力”,并從多維度帶動國家披荊斬棘、發(fā)展進步。堅定精神自信不僅表現(xiàn)在對于國家、制度、文化諸方面的自信當中,還表現(xiàn)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當中。概而言之,“抗疫精神”是形勢賦予中國精神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是時代給予中國的活的源泉。
結語
綜上所述,“抗疫精神”是風雨中矗立的一面旗幟,是中國精神在歷史、理論與現(xiàn)實三個邏輯維度的直接體現(xiàn),是在疫情實踐后創(chuàng)新性給予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與價值意蘊。其踐行了我黨人民性的初心、科學性的信心、協(xié)同性的決心以及命運共同的本心,打牢了必勝信念,涵養(yǎng)了戰(zhàn)斗意志,強化了全民思想根基,儼然成為疫情防線的“探照燈”。簡言之,“抗疫精神”是厚植于國家、民族、個人的思想根基,是我黨決勝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壓艙之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1).
[2]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
[3]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①[N].人民日報,2020-06-20(01).
[4]閆萍.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EB/QL].http:// theory.people.com.cn/n1/2019/0826/c40531-31316045.html.2019-06-26.
[5]習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報,2020-02-06(01).
[6]習近平.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9-11-01(01).
[7]習近平.習近平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N].人民日報,2020-03-24(01).
[8]李琰,王芳等.共克時艱,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20-06-17(03).
[9]桂從路.蓄積不畏難的攻堅精神[N].人民日報,2020-05-20(04).
[10]徐艷玲.“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豐富內涵和價值意蘊[J].人民論壇,2020(Z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