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玲,尹正錄,張熙斌,王繼兵,茹昕毅,居磊磊,孟兆祥△
(1.大連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遼寧大連 116044;蘇北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揚州 225002)
腦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后所致的以持久且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可伴有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焦慮、心境改變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直接影響患者神經(jīng)康復和精神心理穩(wěn)定,增加腦卒中后患者的住院率、致殘率及病死率[1]。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是一種新型、無創(chuàng)和安全的物理治療方法,2014年,循證醫(yī)學指南中已將rTMS 治療抑郁癥給予A級推薦,被證實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等神經(jīng)精神疾病癥狀,具有廣泛應用前景[2-3]。目前有學者采用不同頻率rTMS 對PSD 進行干預,但研究結果缺乏一致性[4-5]。因此,本研究擬采用不同頻率rTMS結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PSD,并從睡眠質量和認知功能兩方面進行觀察,探討不同頻率rTMS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對PSD的干預效果,同時檢測外周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12月在蘇北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住院治療的PSD患者共80例,均符合《腦卒中后抑郁臨床實踐的中國專家共識》診斷標準[6]。本研究經(jīng)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首次腦梗死,病程小于或等于3個月;(2)年齡18~79歲;(3)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4)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評分大于24分;(5)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評分大于或等于20分;(6)2周內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排除標準:(1)既往有精神障礙史及癲癇史者;(2)體內有金屬異物或植入特殊裝置者;(3)伴有失語、視聽等功能障礙患者;(4)不能配合及完成治療者。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4組:高頻A組、高頻B組、低頻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其中,高頻B組有1例患者合并股骨骨折中途退出研究,最終有79例患者完成研究。4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4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治療方法
所有入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和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根據(jù)患者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給予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認知訓練等。每天1次,每周6次,連續(xù)4周。藥物治療包括調節(jié)血壓、血糖及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4組患者均使用抗抑郁藥物艾司西酞普蘭(10 毫克/片,H.Lundbeck A/S 丹麥;西安楊森制藥分裝;批號:H20150163),劑量10 mg/d,1次/天,口服,共治療4周。rTMS治療:高頻組及低頻組在以上治療基礎上給予rTMS治療,采用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儀(武漢依瑞德公司,YRD-CCY-Ⅱ型),首先進行運動閾值測定。治療時患者取半臥位或仰臥位,按10-20國際腦電記錄系統(tǒng)放置八字線圈于F3點,“8”字線圈直徑為9 cm。高頻rTMS刺激左背外側前額葉(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低頻rTMS刺激右背外側前額葉(righ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r-DLPFC),治療時線圈距頭皮切面0.5 cm,盡量避免頭部移動。參數(shù)設置:高頻A組刺激頻率為10 Hz,高頻B組刺激頻率為5 Hz,低頻組刺激頻率為1 Hz,磁場強度為運動閾值的80%,每次刺激5 s,間隔20 s,20次脈沖/序列,48個序列/次,刺激時間20 min,共計960次脈沖;1次/天,5次/周,共治療4周。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假刺激:刺激線圈平面與頭皮呈90°,而且保持線圈平面與治療部位距離8 cm左右,使線圈產(chǎn)生的磁場不會有效穿透至顱內而形成假刺激。 注意事項:治療環(huán)境相對保持安靜,囑患者適當放松,去除身上所有金屬物品,并有專業(yè)康復技師或醫(yī)師陪同。若出現(xiàn)癲癇、頭痛等嚴重不良反應,立即停止治療,予以對癥處理。rTMS治療期間,抗抑郁藥用量及用法不變。
1.2.2BDNF水平測定
采集患者開始治療前1 d和治療后4周的空腹靜脈血5 mL,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 轉速離心8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 ℃冰箱中待測,依照說明書步驟,使用ELISA 法測定患者血清 BDNF水平。
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治療后)采用HAMD-17、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MoCA、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別評定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質量、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檢測外周血清中BDNF水平。所有評定由2名不知道分組情況且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康復醫(yī)師完成,治療過程中記錄患者發(fā)生的不良事件,rTMS治療期間觀察患者有無頭痛、癲癇、聽力障礙等不良反應,監(jiān)測心率及血壓的變化。
4組患者治療前HAMD-17、MBI和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組患者HAMD-17、MBI和PSQ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高頻A、B組和低頻組HAMD-17、MBI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高頻A組改善最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頻A、B組和低頻組治療后PSQI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低頻組改善最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17、MBI和PSQI 評分比較分)
4組患者治療前MoCA評分和BDN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頻A組的MoCA評分和BDNF水平較前改善,而且優(yōu)于其余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高頻A組、高頻B組各有1例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輕微頭痛癥狀,休息后次日頭痛癥狀完全緩解,均未出現(xiàn)癲癇、聽力障礙等嚴重不良反應;低頻組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評分和BDNF水平比較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攝取抑制劑,可降低神經(jīng)細胞對5-HT再攝取,從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7]。rTMS作為一種新型、無創(chuàng)和安全的電生理治療技術,通過在線圈中接入脈沖電流產(chǎn)生脈沖磁場,作用于大腦實質內產(chǎn)生感應電流,刺激腦神經(jīng)元,以對大腦產(chǎn)生興奮或抑制,引起多巴胺、5-HT、BDNF等神經(jīng)遞質的改變,重建區(qū)域性功能,調節(jié)神經(jīng)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起到改善抑郁的作用[8-9]。但rTMS治療PSD的研究仍存在爭議,rTMS對PSD的療效因不同頻率、不同刺激模式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療效差異,相關治療參數(shù)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高頻A、B組和低頻組HAMD-17、MBI和PSQ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高頻A組治療后HAMD-17、MBI和MoCA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優(yōu)于其余3組,提示10 Hz rTMS干預模式對于改善抑郁評分和改善認知功能效果更為顯著,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1]。PSD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礙,阻礙神經(jīng)功能恢復[12]。本研究結果表明,低頻組的PSQI評分改善幅度顯著優(yōu)于其余3組,提示低頻rTMS對于改善患者睡眠障礙更具有優(yōu)勢。PSD睡眠障礙患者大腦皮層往往處于高喚醒狀態(tài),給予低頻經(jīng)顱磁刺激,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大腦皮層興奮性的有效抑制,提高患者睡眠質量[13]。PSD患者在低頻磁場刺激下,神經(jīng)元細胞受到有效刺激,釋放神經(jīng)遞質,抑制腦功能興奮性,使患者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維持正常睡眠模式[14]。
研究表明,BDNF參與了活性依賴的神經(jīng)修復過程,對神經(jīng)的可塑性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抑郁癥患者BDNF表達明顯下調[15]。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A組治療后BDNF水平較治療前提高,提示高頻rTMS對于提高BDNF水平、改善認知功能可能具有潛在優(yōu)勢。rTMS刺激使l-DLPFC、r-DLPFC區(qū)域興奮性提高,可刺激神經(jīng)遞質釋放,增加皮質間聯(lián)系,促進認知改善[16]。但本研究中并未觀察到高頻B組和低頻組MoCA評分改善,一方面可能是治療周期不夠;另外可能與研究對象有關,因其均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MoCA≥20分),MoCA評分改善幅度有限。
綜上所述,不同頻率rTMS結合艾司西酞普蘭能同時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睡眠質量,其中10 Hz rTMS在改善抑郁情緒、改善認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外周血清BDNF水平方面具有優(yōu)勢;1 Hz rTMS在改善睡眠質量方面療效更明顯。本研究中主要不良事件是局部頭痛,患者經(jīng)過休息可自行緩解,考慮頭痛的原因為rTMS刺激導致頭皮緊張所致。本研究不足:治療及隨訪周期較短;不同頻率rTMS聯(lián)合抗抑郁藥物對 PSD的遠期療效及安全性尚需長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