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 急診兒科,廣東 深圳 518102)
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的患兒常病情嚴重,且病情發(fā)展較快[1]。目前臨床醫(yī)療人員通過現(xiàn)代化的醫(yī)療措施和復雜的臨床監(jiān)視技術,集中人力物力的運用,對重癥患兒進行科學監(jiān)測,并給予其全面嚴密和持續(xù)的治療和護理場所[2]。因PICU患兒病情變化快,導致護理工作量較大,嚴重造成了護理工作量的流失,因此建立危重患兒護理評分系統(tǒng)進行配置護理資源顯得尤為重要[3]。本文選取80例我院收治的危重患兒使用PICS評分系統(tǒng)配置護理資源,觀察其與傳統(tǒng)責任護理方法的不同及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時兩組根據PCIS評分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試驗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4個月~15歲,平均年齡(4.1±0.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個月~13歲,平均年齡(3.5±0.3)歲。患兒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經比較性別、年齡和PCI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一般資料
依據PICS評分法[4]分別對兩組患兒入院時和入院后1、2、3、7d時進行評價;入院3d時對兩組患兒的器官健康和衰竭情況進行評估。試驗組:根據患兒的評分不同判斷其病情和護理需求,并制定優(yōu)質護理和合理的護理資源配置,并加強對極重和危重癥患兒的儀器設備配置的調整。極危重癥患兒的護患比例配置為1.5∶1,并給予特級護理;危重癥患兒的護患比例配置為1∶1,非重癥患兒的護患配置比為0.5∶1,并給予預防性護理。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隨機將患兒分配至每個責任小組,每個組的責任護士分別對其進行護理,并監(jiān)測患兒心率、血壓和體溫,按照醫(yī)囑給藥并給予飲食指導。
PCIS評分系統(tǒng)中包括pH、血壓、心率、呼吸、血鉀、血鈉、胃腸功能表現(xiàn)、動脈血氧分壓、血肌酐、尿素氮和血紅蛋白等;非危重評分為81-100分,危重為71-80分,極危重≤70分,并根據評分草案附錄標準評估兩組患兒是否存在單器官或多器官衰竭(MSOF)。兩組均給予相同測評,但對照組未給予護理資源配置。
記錄并觀察兩組患兒的MSOF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PICU入住時間、功能器官衰竭數、護理滿意度評分等。護理滿意度評分: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答題滿分為50分,>30分為滿意,內容包括:配合搶救、責任心、業(yè)務能力、病情觀察報告和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入院時的PCI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后1、2、3、7d時的PCIS評分不斷升高;入院后的1、2、3、7d時試驗組PCIS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小兒危重評分的變化(±s,分)
表2 比較兩組小兒危重評分的變化(±s,分)
分組 例數 0d 1d 2d 3d 7d F P MS組內試驗組 40 86.38±4.90 90.36±4.91 93.14±1.42 95.57±1.63 98.25±3.36 78.178 <0.01 13.001對照組 40 85.21±2.78 82.15±6.50 80.45±7.82 89.21±3.65 90.28±9.33 91.146 <0.01 75.801 F - 5.233 63.753 56.074 46.148 35.538 - -P - >0.01 <0.01 <0.01 <0.01 <0.01 - -MS組內 15.133 63.753 56.074 46.148 35.538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MSOF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功能衰竭器官數、入院PICU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間各個觀察指標的情況
PCIS評分系統(tǒng)包含了生命特征、生理學和意識強弱等,此評分系統(tǒng)可客觀評價患兒的病情,并對不同等級的危重癥患兒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患兒臨床預后[5-6]。ICU重癥病房中的患者多為病情危重,而PICU中的患者病情變化較快,且復雜,而患兒缺乏溝通,給臨床護理造成了一定難度,因此有效的評估患兒病情,并針對病情給予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改善臨床預后,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7-8]。PCIS評分可根據患兒的病情、體征和各項生理參數進行加權或賦值,使之通過量化的方法對疾病的嚴重程度作出有效評估[9-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PCIS評分>80分時患兒的病死率較≤80分低[11]。因此應對PCIS評分≤80的危重和極重患兒進行密切監(jiān)護,隨時應對突發(fā)情況。PICU患兒因病情嚴重,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較多侵入性醫(yī)療操作,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快,且危險性較高。
有研究發(fā)現(xiàn),PCIS評分可降低患兒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適當干預指導后對改善患兒的預后存在重要價值[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MSOF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且功能衰竭器官數和入住PICU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危重癥患兒的護理過程中,可依據入院不同時間的PCIS評分制定對應的PCIS評分曲線,并根據PICS評分監(jiān)測掌握患兒的病情動態(tài),客觀和準確的把握患兒病情,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入院時的PIC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1、2、3、7d時PIC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升高,說明多次行PICS評分可對護理資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臨床預后,改善患兒病情。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PCIS評分≤70分時,患兒易出現(xiàn)多器官損傷的情況,而評分越低,發(fā)生率越高,此結論與本文結果相同[13]。本研究總結發(fā)現(xiàn),合理的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可使護士各司其職,可準確識別患兒的病情變化,提高了??谱o理服務的內涵質量,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還可借助PCIS評分進行客觀評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PICS評分可有效改善PICU護理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改善患兒臨床預后,且多次行PICS評分可幫助醫(yī)護人員監(jiān)控患兒病情,從而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案,提高了患兒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