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 爽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是老年群體高發(fā)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漸進性退行性病變疾病,平均發(fā)病年齡為60歲左右[1]。據(jù)統(tǒng)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發(fā)生帕金森病概率約1.70%,且大部分患者為散發(fā)病例,帕金森病家族史患者不超過10%[2]。中腦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的變性死亡引起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是導致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而造成這一改變的確切原因臨床尚未明了,環(huán)境、遺傳、年齡老化和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人體中腦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的變性死亡過程[3]。帕金森病患者癥狀可見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強直和震顫,目前為止尚無根治本病的有效方法,臨床通常采用多巴胺類藥物幫助患者緩解和控制病情。隨著病情進展和療程進行,治療用藥效果會出現(xiàn)逐漸減弱趨勢,患者生活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本文以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對照分析,旨在探究美多芭與普拉克索聯(lián)合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共計110例。所有患者均依據(jù)2006年版《帕金森病診斷指南》[4]相關標準確診帕金森病,根據(jù)Hoehn-Yahr分級:Ⅰ級9例,Ⅱ級42例,Ⅲ級40例,Ⅳ級19例。研究排除合并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者,以及因藥物、中毒或外傷導致的帕金森綜合征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患者。對照組中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齡53~78歲,平均(68.23±5.47)歲,病程1~7年,平均(3.82±1.03)年,Hoehn-Yahr Ⅰ級5例,Ⅱ級22例,Ⅲ級19例,Ⅳ級9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7例,患者年齡52~79歲,平均(68.54±5.36)歲,病程1~7年,平均(3.93±1.05)年,Hoehn-Yahr Ⅰ級4例,Ⅱ級20例,Ⅲ級21例,Ⅳ級10例。對比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等基本資料,兩組患者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滿足對照研究要求。入組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項目知情且同意;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開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僅給予美多芭治療:患者口服美多芭片(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198,規(guī)格:左旋多巴200 mg/芐絲肼50 mg),初始劑量為每次62.5 mg,每日2次,酌情增加用藥劑量,最高劑量不超過每次250 mg,每日3次。療程3個月。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美多芭與普拉克索聯(lián)合治療:美多芭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服用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森福羅,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17,規(guī)格:0.25 mg×30片),初始劑量為每次0.25 mg,每日2次,酌情增加用藥劑量,最高劑量不超過每次1.5 mg,每日3次,隨后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改善程度逐漸減少美多芭用量。療程3個月。
1.3 療效評價 ①應用帕金森病綜合評分量表(UPDRS)[5]第Ⅲ部分和第Ⅱ部分分別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0~56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運動功能越差;日常生活能力0~52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差。②判定治療效果[6],與治療前比較患者運動功能UPDRS評分降低50%以上為顯效;運動功能UPDRS評分降低10%~50%為有效;運動功能UPDRS評分降低不足10%甚至增加為無效。③觀察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如惡習嘔吐、腹瀉、失眠、焦慮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及結果均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表示為率(%)、均數(shù)±標準差(),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UPDRS評分比較 比較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UPDRS評分,差異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評分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UPDRS評分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UPDRS評分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UPDRS評分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100.00%,其中顯效21例(38.18%)、有效34例(61.8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18%,其中顯效14例(25.45%)、有效29例(52.73%)、無效12例(21.8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存在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492,P=0.000)。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1例惡心嘔吐,1例失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64%;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1例惡心嘔吐,2例失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45%,略高于觀察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78,P=0.539)。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帕金森病患者數(shù)量也逐漸增多。從病理學角度來說,該病為中腦黑質(zhì)細胞出現(xiàn)異常,引起多巴胺減少、乙酰膽堿失衡,紋狀體通路發(fā)生變性,進而機體表現(xiàn)出運動功能紊亂[6]。帕金森病患者首發(fā)癥狀一般為靜止性震顫,隨著病情進展運動障礙越來越明顯,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本病通常以左旋多巴類藥物為主要藥物,以增加腦內(nèi)多巴胺含量為主要原則[7],緩解震顫、運動障礙和強直等相關癥狀體征,阻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美多芭成分包括左旋多巴與芐絲肼,是治療帕金森病常用藥物。其本質(zhì)為一種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使多巴胺受體興奮性提高,左旋多巴濃度降低,同時清除自由基,對多巴胺神經(jīng)元起到維護作用。早期研究表明,中腦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存在進行性丟失,但對美多芭療效不產(chǎn)生影響[8]。但在治療中脫羧酶化學反應消耗左旋多巴,使其很難到達作用位置,并且隨著療程進展,美多芭劑量逐漸增加,療效卻有所下降。
普拉克索是一種較為新型的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與美多芭同樣可降低左旋多巴濃度,清除自由基,維護多巴胺神經(jīng)元,在此基礎上還可阻止多巴胺與非多巴胺細胞的凋零,減少中腦黑質(zhì)神經(jīng)細胞、多巴胺細胞損傷。普拉克索選擇性與多巴胺D2、D3受體相結合,有效避免了對神經(jīng)細胞和多巴胺細胞的損傷,進而延緩帕金森病程進展。藥物動力學研究顯示,普拉克索生物利用度高達90%,口服吸收后能夠確保療效[9]。有研究指出,將普拉克索與美多芭聯(lián)合使用可以減少美多芭的用量[10],從而降低不良反應風險。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震顫癥狀和運動功能障礙,還能保持顯著、穩(wěn)定的療效,對各項不良反應起到較有效的緩沖作用。
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治療前兩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UPDRS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3個月后評分明顯降低,應用美多芭聯(lián)合普拉克索治療的觀察組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UPDRS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聯(lián)合用藥效果顯著優(yōu)于美多芭單一用藥,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重要意義。觀察治療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均較少,提示本研究中用藥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應用美多芭聯(lián)合普拉克索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臨床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