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志
摘要:戲劇是綜合文學、音樂、舞蹈、表演、美術等各藝術門類的“大藝術”。對于人類而言,它是變化的、最為復雜的藝術形態(tài)之一。一部好的戲劇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人文、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同時,也可以濃縮一段精神生活,是詩人和劇作家根據(jù)自己對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的審美感受,有感而發(fā)所作出情感表達。戲劇的發(fā)展脈絡在東方和西方雖各有不同,但同是人類意識情感的表達和升華。一部戲劇史就是一部人類觀念的演進史。作為音樂藝術門類之一的聲樂表演,一方面,與戲劇有很深的淵源,兩者的關系極為緊密;另一方面,聲樂又不僅僅是戲劇舞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戲劇表現(xiàn)中起著至關重要乃至相當?shù)闹饕饔谩?/p>
關鍵詞:戲劇;聲樂;情感表現(xiàn);東西方的異同
緒論
戲劇無論在中國音樂史上還是在西方音樂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同于音樂,詩歌,舞蹈,繪畫那樣的個體藝術,而是一門群體性藝術。在原始人類的物質生活實踐中,人類不但滿足了人自身的物質需求,同時也產生了藝術,這一戲劇的母體。
戲劇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融合了文學、音樂、繪畫、舞臺布景、形象和動作等諸多要素的綜合藝術。同時,作為戲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古希臘的喜劇和悲劇,到當代的各種歌劇、舞劇、話劇,音樂在戲劇表現(xiàn)當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詩人和劇作家通過生活情感體驗進行戲劇作品的創(chuàng)作
在人類的童年,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是十分粗淺和混沌的,原始的人類對于大自然既恐懼又崇拜,在原始人看來,世界萬物均具有靈魂,為了生存,人們只能通過“巫術”來驅趕內心的恐懼,從而戲劇就成了人類最初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在原始人類漫長的生活中,戲劇藝術作為一種群體性藝術,一直是人類群居生活中群體意識的表達。通過戲劇我們便可以把握人類的情感,詩人和劇作家就是通過體驗各種生活,從而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戲劇作品的。
黑格爾說:“詩人必須從內心和外表兩方面去認識人類生活,把廣闊的世界及其紛紜萬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對他們起同情共鳴,深入體驗,使他們深刻化和明朗化。”
黑格爾的這段話意思很明白:第一,劇作家或詩人必須體驗人類的各種內心生活,體驗社會各個階層人們的內心情感;第二,劇作家也要從生活的外表方面認識這種情感;第三,將它們吸收到自我之中深入體驗;第四,使情感深刻化并明朗化。因此,戲劇在人類情感宣泄中具有重要的使命,他取自于生活,必將通過情感表現(xiàn)去表達生活。
劇作家在體驗不同的人們內心情感的同時,他自己的靈魂也在進行著自我陶冶,所以,第一點和第三點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個整一的過程;第四點則是劇作家在深入體驗之時和之后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它們之間沒有截然的界線。
戲劇是一種情感宣泄形式,通過戲劇,我們可以把握并表現(xiàn)人類的所有的內心世界。對于戲劇的作曲者來說,這一切更為重要。
二、東方戲劇和西方戲劇發(fā)展及表現(xiàn)中的異同
東方戲劇歷史悠久,分為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日本等若干流派。由于古埃及、 巴比倫的戲劇已杳無音信,古印度梵劇業(yè)已消亡,日本能樂、歌舞伎不能成其為戲劇的主流,因此對于東方戲劇傳統(tǒng)的發(fā)展,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是其中的代表。中國戲劇的發(fā)展過程中,古老的黃河不僅孕育了中華文明,也是中國戲劇的搖籃。原始時期黃河流域的戲劇多為祈禱和祭拜,歌、舞、神話和故事構成;至春秋戰(zhàn)國,才出現(xiàn)了強大的無神論思潮,各諸侯爭霸,百家爭鳴,導致群體意識散失其存在根源,戲劇發(fā)展所依賴的母體也分崩瓦解,導致了詩的分化,樂舞的獨立,劇的解體。文化土壤的變異,使得詩歌樂舞一體化的戲劇藝術走向個體化。待到唐宋時期,戲劇才在適當?shù)奈幕寥乐兄匦抡?,得以再生。明清時代,戲曲文化盛行,看戲成為人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應運而生的戲劇作家和唱曲藝人也紅極一時,受到廣大戲迷的追捧。
西方戲劇傳統(tǒng)是從古希臘戲劇開始的,古希臘的雅典城邦中,人們生活簡單質樸,他們?yōu)榱讼硎芤环N真正的精神自由,把日常生活所需減少到最低程度;他們熱衷于戲劇、體育、宗教禮儀。辯論和演講;論辯之風的盛行對文學藝術產生影響,就連思想家拜拉圖的著作都采用了論辯的對話形式,音樂在戲劇中的地位驟然下降;詩也開始退化,劇作中出現(xiàn)了插科打諢,以及散文化的優(yōu)美詞句,話劇形式形成,戲劇語言接近日常生活的語言。而西方戲劇并不是隨著音樂的淡化而逐漸脫離了音樂。西方歌劇傳統(tǒng)逐漸從中脫離遲來,成為西方戲劇長河中的一條主要支流。這種戲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不同的人物設定和劇情展現(xiàn),去反映一種生活,表達一份情感。劇作家就是戲劇故事的設定者。
東方戲曲和西方的歌劇就這樣占據(jù)著東西方不同人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一個時代人們的心理。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均可以從它們的戲劇作品中得到見證。
三、東西方情感表現(xiàn)的差異如何在聲樂學習中處理
東西方藝術的差異,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理解表現(xiàn)和處理作品時也要分開加以闡釋。聲樂演唱的“情”建立在對作品處理不同的基礎上,這種處理方式,往往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產生相對的差異。西方藝術的表達往往比較直接,例如《卡門》 中的《哈巴涅拉舞曲》,描述了一個具有獨特性格,沒有道德觀念束縛的吉普賽女郎對心愛的人的狂熱愛戀,必將征服的強烈愿望。而中國的表達方式往往比較含蓄,雖然不能說完全準確,但至少體現(xiàn)出中國藝術的某一方面特點,演唱中國歌曲遇到如何用“情”的問題,也會因為中國人傳統(tǒng)的文化習慣和審美特性的需要作些特殊處理。
音樂作用內容的主題是生活本身,內化為主體的內心生活而顯現(xiàn)出來,在聲樂學習中,我們分析戲劇作品應從以下方面:
1、了解劇作者的基本情況以及該戲劇作品的寫作時期和歷史社會背景;
2、用簡練的語言說出該作品的的內容主題;
3、明確該作品有幾個音樂主題,他們是怎樣呈現(xiàn)、發(fā)展、對比和再現(xiàn)的;
4、弄清楚作品的詞性布局和曲式結構;
這樣,我們在演唱及表現(xiàn)作品時,才能真正還原戲劇作品中的人物,有感而發(fā)的融入角色,進行敘述,一點點將戲劇故事娓娓道來。
參考文獻
[1]孫文輝.《戲劇哲學(人類的群體藝術)》[M].湖南大學出版社,1998.04.
[2]鞏若強. (淺談聲樂教學在戲劇表演教學中的作用)[J].藝術教育,2004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