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息縣孫廟鄉(xiāng),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力均勻一致,前茬作物是水稻。
(二)展示品種
展示品種(系)共12個,分別是豫麥10號、揚麥24、皖西麥0638、鄭麥103、豫麥11號、鄭麥113、揚麥13、泛品鑒42、揚麥15、揚麥20、鄭麥925、綿麥51。所選品種(系)由信陽市農科院小麥所提供。
(三)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面積對比,不設重復,共計12個處理,每個品種1個處理區(qū),小區(qū)長57 m,寬5.85 m,行距0.2 m,種植28行,小區(qū)間走道0.4 m,種植面積336.2 m2,周圍設保護區(qū)。
(四)田間管理
1.底肥。每公頃施沃夫特(15-15-15)復合肥750 kg,尿素150 kg。
2.播種期。2019年10月20—21日,機械深松耕后旋耕2遍;10月22日播種。
3.追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 kg。
4.除草。2019年12月10日人工噴霧除草1次。
5.防治病蟲害。按照防蟲不防病要求在2020年4月8日人工噴霧防治蟲害1次。
6.收獲。2020年5月28日收獲。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小麥品種生育期調查
從表1中可以看出,參加試驗品種的生育期為217~221 d,最大差距4 d,其中,鄭麥925生育期最長,為221 d,揚麥15最短,為217 d。
(二)小麥品種抗倒抗病性比較
2019—2020年,小麥越冬期溫度較高,部分品種出現(xiàn)旺長,特別是偏春性品種,年前有拔節(jié)現(xiàn)象,植株與往年相比偏高,抗倒性變差,小麥成熟期容易倒伏;后期雨水少,陽光充足,小麥病蟲害發(fā)生輕,特別是小麥主要病害赤霉病基本沒有出現(xiàn)危害。由試驗結果可知,皖西麥0638完全倒伏,揚麥20、揚麥15、泛品鑒42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倒伏;揚麥20、揚麥15出現(xiàn)白粉病危害;豫麥10號、揚麥24有條銹病發(fā)生,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小麥產量。
(三)小麥品種產量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田間種植、管理、收獲都一致的情況下,產量水平有著顯著差異。鄭麥925每公頃產量最高為9 635.5 kg,泛品鑒42每公頃產量為8 972.6 kg,占第2位;皖西麥0638出現(xiàn)倒伏,嚴重度100%,每公頃產量為7 453.3 kg。
三、結論
通過試驗得出,鄭麥925產量最高,但生育期較長,對下茬水稻搶時種植不利,更適宜在旱作麥區(qū)種植;泛品鑒42抗倒性一般,在生產上注意防止倒伏;鄭麥103產量較高,豐產性好、綜合抗性好,可以在稻茬麥區(qū)推廣種植。但由于2020年小麥沒有發(fā)生赤霉病,因此,在大面積推廣應用上一定要加強小麥后期病蟲害的防治,特別對小麥赤霉病的嚴防嚴控,確保小麥高產優(yōu)質。揚麥20因倒伏原因產量雖不如往年,但產量表現(xiàn)仍然相對較好,綜合性狀比較優(yōu)良,適宜在息縣稻茬麥區(qū)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