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霞
【摘要】智慧課堂是當前變革語文課程教學,優(yōu)化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載體。本文首先介紹智慧課堂的內涵,分析智慧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就如何從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加強智慧課堂的構建提出幾點對策,包括借助課堂導入、巧用問題設置、立足文本內容等,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智慧課堂;互動教學
目前學界關于智慧課堂尚沒有明確的界定,多從以下兩個角度予以闡述,首先,智慧課堂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智慧為目標的課堂。教師借助知識教學來引導學生積累、整合、提煉、反思,從而推動學生的智慧發(fā)展;其次,智慧課堂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課堂,借助信息化、交互化、智能化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智慧課堂在優(yōu)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語言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干課程,在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學習乃至全面發(fā)展中均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從新時代背景下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構建智慧課堂。
一、借助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睂πW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而言,興趣不僅是學生開啟學習大門的“鑰匙”,更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深入、持續(xù)開展的客觀需要。智慧課堂圍繞學生智慧的培養(yǎng)開展,而“以趣啟智”則是構建智慧課堂的前提條件。對此,教師要做好課堂導入的工作。當前,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乏味感,很大程度上和教師未能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相關。課程導入雖然并非正式的課程教學,但卻能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要素來活躍課堂氛圍,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鋪平基礎。就以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課文中共涉及了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四個形象,它們有著不同的外貌特征。課文借助鯉魚、烏龜之口,介紹了青蛙的特點,如,“四條腿,寬嘴巴”“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的思維為主。基于此,筆者在教學中借助信息工具向學生呈現(xiàn)了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食物照片與卡通圖像,一下子勾起了學生的興趣。緊接著,筆者問:“小朋友們,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有什么特點???你們能形容下嗎?”有學生說:“小蝌蚪有長長的尾巴,頭大身體小?!币灿袑W生說:“烏龜背了個大殼子?!?/p>
二、巧用問題設置,啟迪學生思考
俗話說:“智慧源于思考。”深入的思考不僅是學生洞察事物本質的有效方法,在學生智慧發(fā)展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圍繞課程大綱以及教學內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很多時候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已,學習自主性不強,缺乏必要的思考空間,導致學生的智慧難以得到提升。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徹底調整教學理念,從傳統(tǒng)的外爍式教學向內生式教學轉變,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成為課堂的主流,這樣既能實現(xiàn)智慧課堂建設的目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均有著重要的作用。就以二年級上冊《我要的葫蘆》的教學為例,課文借助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傳達了一個道理,事物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忽略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往往會導致事與愿違。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這個道理,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借助具有針對性的課堂問題來誘導學生思考。比如,鄰居看到葉子上長蟲了,為什么要勸那個人“快去治一治吧”?主人公要的是葫蘆,每天都去看,但他為什么最終沒有得到葫蘆?針對性強的教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思考、探究,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強化課程教育的效果。
三、立足文本內容,深化交流互動
從智慧課堂的定義可知,信息技術是智慧課堂構建的必要條件。當前,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于語文課程教學中,并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同樣暴露了一些不足,最為典型的便是課堂交流互動的減少。因為信息時代的教學活動多圍繞電子課件開展,電子課件多樣化的呈現(xiàn)功能使得不少教師淪為放映員。因而,在智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借助廣泛的課堂交流活動來活躍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思維的開闊與智慧的發(fā)展。以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的教學為例,本篇課文為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表達了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的道理。筆者讓學生對寓言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討論,有學生說:“這個人不聰明,明明發(fā)現(xiàn)羊圈上有窟窿了,卻不去修補,結果又丟了一個羊?!币灿袑W生說:“這個人養(yǎng)羊不專業(yè),他應該每天檢查羊圈,看看有沒有窟窿,這樣才能做到一只羊也不會丟?!边€有學生說:“這個人雖然丟了兩只羊,但他最終吸取了教訓,把羊圈補好了。這種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备鼮殡y得的是,有學生對鄰居進行了評價,認為鄰居有先見之明,所以能夠勸到“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深入的交流討論能夠讓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培養(yǎng)學生智慧。
四、結語
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智慧發(fā)展,這不僅是更好地落實課程教學任務的客觀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小學語文課程在教學中過于側重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忽略了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導致課程教學目標無法全面實現(xiàn),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以智慧課堂為利器,從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考、深化交流互動、優(yōu)化教學評價出發(fā),推動智慧課堂的構建,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書明.當代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小學語文卷)[M].科學出版社,2014.
[2]聶仲芹.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新的活力——基于行動研究的課題與課堂改革的探索[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3]張衛(wèi)衛(wèi).智慧課堂及其生成研究——以小學課堂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09.
[4]蔣蓉.論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新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