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剛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飲片處方在調配過程中常見的差錯類型并提出解決對策。方法: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間門診開具的2000份中藥飲片處方,其中2020年6月~12月期間有1000份,此期間尚未實施處方調配管理;2021年1月~6月期間有1000份,此期間已實施處方調配管理。觀察調配差錯發(fā)生情況,分析差錯發(fā)生原因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對比解決對策實施前后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發(fā)生率。結果:實施解決對策前,1000份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10份出現調配差錯,差錯發(fā)生率為1%;實施解決對策后,差錯發(fā)生率降低為0.2%,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錯類型主要有藥處方結構不合理(60%)、藥材抓取錯誤(10%)、存在配伍禁忌(10%)、藥材配比不合理(20%)等,導致中藥飲片處方發(fā)生調配錯誤的原因主要有藥材質量不合格(20%)、調配人員操作不當(10%)、處方內容不合理(40%)、調配規(guī)程不規(guī)范(30%)等。結論:臨床應更具中藥飲片處方調配中的差錯類型及原因進行針對性管理。
【關鍵詞】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A 【DOI】
近年來,中醫(yī)學不斷發(fā)展,相關科室收治的患者越來越多,這使得診療期間用藥差錯的發(fā)生率不斷提高。與西醫(yī)用藥相比,中醫(yī)用藥不僅方案復雜,一些藥物更是需要進行加工處理,這無疑會導致用藥風險顯著增加,如何確保中醫(yī)用藥的安全,成了目前臨床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1]。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許多中醫(yī)院依然沿用著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調配管理模式,這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差錯問題的發(fā)生,但制度的不完善和理念的落后卻會使預防效果大打折扣[2]。而要保證患者的中藥飲片應用安全,臨床需要分析差錯發(fā)生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本文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間門診開具的2000份中藥飲片處方,試分析調配差錯類型及原因并對比解決對策實施前后患者的調配差錯發(fā)生情況。
1 方法及資料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間門診開具的2000份中藥飲片處方,其中2020年6月~12月尚未實施處方調配管理期間有1000份;2021年1月~6月已實施處方調配管理期間有1000份。所有處方均來自門診中藥房,無破損、書寫不規(guī)范、字跡模糊等問題,且涉及中藥飲片處方的醫(yī)護人員均為同一批。
1.2 方法(解決對策)
1.2.1加強中藥飲片調劑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
(1)加強藥材質量檢查
在中藥采購環(huán)節(jié),應該安排專業(yè)人士進行辨認,確認無問題后才可購買,購買后需要按照相關方法正確運輸和儲存,以免藥材效果不達標,或因為變質而影響藥效。
(2)規(guī)范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
臨床醫(yī)師應嚴格遵循中醫(yī)關于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標準書寫處方內容,盡可能避免誤寫的出現,同時中藥房在接到中藥飲片處方后應對內容進行核實和驗證,確保無誤后才能調配,若處方內容有誤應及時與臨床醫(yī)師溝通協商,以確保處方內容的合理[3]。此外,臨床醫(yī)師在書寫中藥飲片處方時應注意字跡清晰、易辨認,以免藥房調配人員因為認錯字而選擇錯誤的藥物進行調配。
(3)加強對處方調配人員的培訓
處方調配人員的專業(yè)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處方調配的正確性,因此應加強對處方調配人員的培訓,以提高其專業(yè)能力與綜合素質,在調配前能做到對處方內容的核查,及時發(fā)現處方不合理或配伍禁忌等問題,在調配過程中能夠做到操作規(guī)范、準確抓取藥材,在調配后能夠再次核查,確保中藥飲片名稱和劑量與處方一致,并給予患者及其家屬正確的用藥指導[4]。
(4)建立健全處方管理制度
科室應建立健全中藥飲片處方的相關管理制度,若臨床醫(yī)師多次開具不合理處方,應給予其警告或提醒,嚴重者給予處罰;對于核查人員,若多次發(fā)現處方不合理之處,可給予表揚和獎勵,以調動其進行處方管理的積極性。
1.2.2推行PDCA循環(huán)管理
P(計劃):統(tǒng)計差錯處方的類型和數量,分析原因,如處方開具不規(guī)范、書寫不規(guī)范,中藥知識掌握不扎實,工作人員粗心或缺乏經驗,等等。針對問題和原因制定解決對策。D(實施):將解決對策徹底落實,如規(guī)范操作制度,制定審核處方→劃價→復核并調配→發(fā)藥的流程,要求專人專崗并保證新老搭配,確保責任的落實。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接受培訓,對工作中存在的中藥飲片調配錯誤進行記錄。C(檢查):組建質量管理小組,對考核制度進行完善,落實各項措施并進行監(jiān)督。A(行動):觀察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商討原因,制定對策,在下一個循環(huán)中落實,如此不斷完善護理對策。
1.3 觀察指標
(1)觀察調配差錯發(fā)生情況,分析差錯發(fā)生原因;(2)參考《處方管理辦法》及《醫(y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guī)范》[5]等,提出解決的對策,對比解決對策實施前后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發(fā)生率。
1.4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處理選擇軟件Spss-19.0。有兩種數據:計數和計量,即n(%)、(x±s),檢驗值為X 2與t。當P值小于0.05時,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實施解決對策前,1000份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10份出現調配差錯,差錯發(fā)生率為1%(10/1000)。差錯類型主要有藥處方結構不合理(60%,6/10)、藥材抓取錯誤(10%,1/10)、存在配伍禁忌(10%,1/10)、藥材配比不合理(20%,2/10)等,導致中藥飲片處方發(fā)生調配錯誤的原因主要有藥材質量不合格(20%,2/10)、調配人員操作不當(10%,1/10)、處方內容不合理(40%,4/10)、調配規(guī)程不規(guī)范(30%,3/10)等。
實施解決對策后,差錯發(fā)生率降低為0.2%(2/1000),與實施解決對策前相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X 2=5.366,P=0.021<0.05)。
3 討論
中藥飲片是由各種中藥經過加工制備而成的一種中藥制劑,患者及其家屬不必自行抓取藥材進行熬煮,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風險較傳統(tǒng)中藥湯劑有了明顯降低。而中藥飲片調配,是指調配人員按照中藥飲片處方進行調配并供給患者使用的過程,若是調配過程中存在問題,便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性[6]。本文對2000份中藥飲片處方進行了分析觀察,可以發(fā)現調配差錯的類型主要有中藥處方結構不合理(60%)、藥材抓取錯誤(10%)、存在配伍禁忌(10%)、藥材配比不合理(20%),導致中藥飲片處方發(fā)生調配錯誤的原因主要有藥材質量不合格(20%)、調配人員操作不當(10%)、處方內容不合理(40%)、調配規(guī)程不規(guī)范(30%)等。其中,調配差錯類型為中藥處方結構不合理、藥材抓取錯誤、存在配伍禁忌、藥材配比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1)可納入處方的藥材種類很多,調配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導致處方結構混亂;(2)中藥的劑量是否準確,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治療效果的高低,飲片配比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做出調整,但臨床醫(yī)師和調配人員在專業(yè)性上有明顯不足,容易按照既往的標準選擇劑量,這不僅可能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還有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加重;(3)許多中藥在外觀和名稱上十分相似,若是調配人員專業(yè)性不足,便有可能錯抓藥材或漏抓藥材;(4)中藥之間的配伍禁忌在復雜程度上不弱于西藥之間的配伍禁忌,若是無法準確把握,便有可能因為觸犯配伍禁忌而引發(fā)嚴重不良反應[7]。而中藥飲片調配之所以容易發(fā)生差錯,原因主要是:(1)當前許多醫(yī)院仍然使用紙質的處方,臨床醫(yī)師在書寫過程中字跡較為潦草、模糊,在內容上也沒有寫清配伍禁忌,使得藥房調配人員無法正確他調配處方。(2)中藥飲片處方在調配前應該進行內容審核,許多調配人員略過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只是按照處方調配中藥飲片。(3)許多臨床醫(yī)師在開具處方時以腳注的形式標記特殊藥物,若調配人員粗心大意,很容因為忽略腳注而調配錯誤。(4)許多中藥飲片在顏色和包裝上較為相似,若是沒有規(guī)范擺放位置,則很容易在抓取藥物時錯抓。(5)一些工作年限較長的調配人員缺乏責任心,在調配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擅自按照自身經驗進行調配,使得藥物劑量出現錯誤。(6)中藥配方在單劑的稱量方面存在誤差,這一誤差應控制在5%以內,若是抓藥時使用的工具在稱量上不適合,便有可能導致稱量誤差查過5%的標準。中藥飲片處方大多是復方,需要核查飲片的種類及每一味飲片的劑量,若是使用了散裝的配方,則復核時很難對每一味飲片的劑量都進行準確的核查。(7)中藥飲片在來源上較為復雜,若采取不同的炮制手段,則功效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以大黃飲片為例,熟大黃和酒大黃便具有不同的功效,酒大黃可用于治療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具有清熱毒的功效,而熟大黃則是用于治療火毒瘡瘍,具有瀉火解毒和瀉下的功效,二者雖然都是大黃飲片,適用的對象和功效卻存在一定的差異。再比如麥芽飲片,生麥芽居于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虛食少的患者,焦麥芽具有消食化滯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積食患者,但哺乳期女性不得使用炒麥芽,否則會導致回乳,影響母乳喂養(yǎng)。(8)一些調配人員沒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藥物使用禁忌,沒有重視部分患者的特殊情況,使得患者“統(tǒng)一”用藥,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8-14]。對于以上情況,本研究實施了中藥飲片調配管理對策,即加強藥材質量檢查、規(guī)范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加強對處方調配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處方管理制度,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中藥飲片調配過程進行了管理,而從結果可以發(fā)現,實施解決對策前差錯發(fā)生率為1%,實施解決對策后差錯發(fā)生率降低到0.2%,這一進步意味著對中藥飲片調配過程的管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中藥飲片的調配變得更加科學合理。對比李秀琳[15]研究中管理后顯著低于管理前的處方差錯率(P<0.05),與本文中相關數據相近,可見本研究結果真實可靠。
4 結束語
中藥飲片處方在調配過程中容易因為調配人員操作不當、處方內容不合理等原因而發(fā)生藥材抓取錯誤、處方結構不合理等差錯,門診藥房應加強中藥飲片處方的調配管理,以減少調配差錯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華英.處方點評制度在降低中藥飲片調配差錯中的作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20,28(16):104-105.
[2]鄒宏.處方點評對中藥調配差錯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9,
32(18):129-131.
[3]王玲玲.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制度實施對處方合格率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3):99-100.
[4]王春花.醫(yī)院藥房中藥處方調配時常見的差錯及相應措施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40):201-202.
[5]楊璐琪.醫(yī)院中藥房中藥飲片常見調配差錯分析與應對措施[J].北方藥學,2019,16(06):183-184.
[6]鄧榮英.處方點評對中藥調配差錯及其對策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9,38(01):95-96.
[7]王俊姣.淺談中藥飲片臨床調配給付現狀與思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8,5(60):60.
[8]江梅蘭.實施處方點評制度對中藥飲片調配差錯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06):178-179.
[9]鄒紅,沈冬梅,周海紅.PDCA循環(huán)管理法在中藥飲片處方調劑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藥,2020,41(21):61-62,66.
[10]萬亞娟.2014年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分析與防范措施[J].心理醫(yī)生,2018,24(35):338-339.
[11]劉嘉欣.審方在中藥飲片調劑中的作用及改進措施分析[J].中藥與臨床,2018,9(05):46-48.
[12]梁田兒,駱杰爐,江兆俊.中藥飲片調劑差錯率及對策分析[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7):97-98.
[13]孫鳳利.影響中藥飲片調劑質量因素分析及整改措施[J].光明中醫(yī),2018,33(09):146-148.
[14]王桂梅.門診中藥房中藥飲片調劑差錯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J].醫(yī)藥前沿,2018,8(25):318-319.
[15]李秀琳.我院門診中藥房飲片調配的常見差錯及中藥處方點評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4(87):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