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芳
隨著“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的落地實施,陸續(xù)傳來線上及線下學科機構轉(zhuǎn)型的消息。困擾家長們許久的“拼爹式補習”“天價培訓班”“巨額補課費”終于偃旗息鼓。但部分對補習班抱有依賴心理的家長,又開始擔心自己沒時間、精力、能力輔導孩子,孩子一旦不再進行線上或線下補習,好不容易有點兒起色的學習成績又會一落千丈,到時候孩子越來越跟不上,最后為孩子費盡心思想辦法補救的,還得是家長。
其實,“雙減”政策的出臺,不僅是對培訓機構轉(zhuǎn)型的考驗,也是對學校教育模式轉(zhuǎn)變的考驗,更是對家長教育孩子思路和方法的考驗。家長們的目光不能只盯著孩子眼前的成績起伏,而應該從更長遠方面著手,找到合適的措施,以實際行動助力“雙減”政策。作為一名歷來主張參與孩子成長、親力親為教育孩子的家長,“雙減”政策更加堅定了我的教育理念和育兒信心,相信在“雙減”政策下,只要找到方法,我們一樣能培養(yǎng)出出色的孩子。
多陪伴孩子才是硬道理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曾經(jīng)嘲笑我“有了孩子以后丟掉了自由”,因為我謝絕了不必要的聚會和純粹為了消磨時間的逛街。我也很驚訝于朋友們的孩子一個個上了學之后,他們反倒輕松了不少,追美劇、網(wǎng)購、刷抖音,夜生活豐富多彩。一問之下才明白,敢情他們都給孩子報名線上的培訓課程,還美其名曰:“線上課程免去了接送孩子上課的時間,只要有錢,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是信不過線上,就在小區(qū)附近找個‘托管班,孩子的吃飯問題也能順便解決了?!闭f這些話的朋友,其中不乏高學歷人士和從事教師行業(yè)的。
雖然我的學歷只是本科,成績也不是多優(yōu)秀,但我始終堅持在孩子剛上小學時,陪伴孩子寫作業(yè),輔導孩子功課,與孩子一起讀課外書。因為對孩子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和陪伴,我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對女兒什么時候是故意磨蹭,什么時候是真的不會做有了更深的體察和了解。在陪伴孩子復習、寫作業(yè)、做手工的過程中,對于我的育兒理念、教育方法和溝通技巧,也是一次重建、一種磨礪、一番更新。我也更深切地體悟到:父母對孩子真心的陪伴,是任何補習班、“托管班”的老師替代不了的?!芭惆槭亲铋L情的告白”,這話對孩子也不例外。
與孩子共同自律
自律與專注力同等重要,從小懂得自律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很多孩子即使是以前參加線上培訓,也會因為管不住自己的思緒、無故拖延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或者半途而廢。別說是小小年紀的孩子,就連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也經(jīng)常會“三分鐘熱度”,給自己立諸如戒煙、瘦身、早睡等“flag”,但卻因為種種誘惑而無法實現(xiàn)。如今,我們要支持和助力國家的“雙減”政策,讓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與孩子一起自律。
幾個月前,我就和孩子來了一場自律的比拼。以前,我和孩子都有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以及飯后嗑瓜子的習慣。其實這些壞習慣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還很容易上癮,只要開始了就停不下來。于是我和孩子約定吃飯時關掉電視,飯后我讓女兒趕快收拾、擦桌子、倒垃圾,我則立即洗碗筷及清潔灶臺、擦廚房的地;以前女兒學習時,她爸爸在旁邊戴著耳機玩電腦、聽歌,導致女兒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我和女兒約定,她寫作業(yè)時,我遠離電子產(chǎn)品。為了管住自己,我特意買了以前愛看的時尚雜志,女兒看到我專心致志地看書,也變老實了許多。在和孩子共同自律的過程中,她學習時變得更專注,而我也重溫了昔日情懷。
與孩子培養(yǎng)共同愛好
雖然我家孩子沒有上各種培訓班,但我還是想辦法培養(yǎng)她的興趣愛好,不奢望她能成名成家,只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長,以后隨著成長的煩惱越來越多,在心情煩悶、無人傾訴的時候,能夠通過自己的愛好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紤]到適合居家學習,而且我和孩子都能從容學習、難度系數(shù)不大,我通過再三比較和考慮,決定陪孩子一起學硬筆書法。雖然我的日常工作是以教學為主,但是作為一名教師,要經(jīng)常寫教案、校書,以及手寫一些學習筆記,寫一手好字對我來講非常重要。女兒看到我每天早上半小時、中午半小時、晚上半小時練習書法,便也鼓起了干勁兒,在每晚閑暇時和周末休息時主動練字。
適合親子培養(yǎng)的共同愛好還有很多,家長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和孩子的情況,積極建立、培養(yǎng)、發(fā)展共同愛好。比如,和孩子下各種棋類、與孩子一起在家K歌、繡十字繡、拼裝樂高玩具、養(yǎng)寵物并做好分工、一起去家附近的公園慢跑……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專注、高效地完成作業(yè),做好復習、預習,然后作為獎勵,其樂融融地與孩子培養(yǎng)共同愛好。只要時間分配合理、安排得當,家長就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事,填補孩子每個周末和晚上的閑暇時間,既培養(yǎng)親子之間的親密度和默契,又能夠共度珍貴的親子快樂時光。
通過不同形式學習歷史
現(xiàn)在的家長普遍很重視提高孩子的人文積淀和素養(yǎng),將其作為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白天,我在學校教書育人,晚上,我則帶著孩子通過多種形式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女兒一直很喜歡看以華夏歷史為主線、依據(jù)二十四史等文獻資料編繪的歷史漫畫《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我便陪她一起看。該作品用現(xiàn)代漫畫的手法塑造了12只體態(tài)豐盈、造型可愛的貓咪,用它們把歷史事件演繹成精彩的歷史故事,并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對歷史事件進行重新解讀,更容易讓各年齡層的人記憶和接受,該作品還改編成了動畫片,同樣讓我和女兒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還一起討論。
“讀史使人明志”,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點,通過不同的形式,帶孩子一起增加歷史知識。比如,和孩子一起觀看《大明宮》《南京》《圓明園》等歷史紀錄片;和孩子一起看運用小說筆法、對明朝十七帝等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的《明朝那些事兒(1-9)》;利用和孩子共同吟誦古詩詞、共讀古代經(jīng)典文學著作的機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培養(yǎng)孩子的心得體會和一些做法,相信各位聰明的家長能夠找到更多適用的方法,將孩子的閑暇時間,用各種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方法合理填補,讓孩子在家即能享受獨一無二的文化熏陶與家教傳承。家長們也不必再為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托管班”而節(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了。省下來的這部分錢,家長還能帶孩子去各地旅游、吃一頓大餐、給自己和孩子買更多需要的東西,讓我們和孩子的生活都能更精彩!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