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濤
摘 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一門學科的效率往往取決于是否喜歡這門學科。開放性思維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英語教學來說,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與趣味,更能夠吸引學生。本文主要探討了開放性思維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開放性思維模式;初中英語;教學改革
英語這門學科,學生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就會覺得這門學科十分枯燥。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慢慢喪失,開放性思維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一、什么是開放性思維模式
所謂開放性思維,是指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與其相對的是封閉式思維,它把事物彼此割裂開來、孤立起來、封閉起來,使思維具有保守性、被動性和消極性。封閉性思維就像一個自己給自己造的籠子,自己把自己給束縛住了。而開放性思維本質上具有反教條和實事求是的特征。具備了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就能夠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前進。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開放性思維教學模式的意義
對于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思想活躍,腦子里的想法很多,正是引導其思維更加開闊的好時機,這就會給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課堂帶來很多挑戰(zhàn),英語課堂上老師如何進行教學與開放學生的思維有著十分大的聯(lián)系,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思維走向課堂中的英語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會更加有效,知識更加容易讓學生吸收。但如果沒能控制好青春期學生的跳躍思維,則課堂教學會難以進行,這對初中英語老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教學機會。老師面對這個機會應該正確引領學生,最終達到發(fā)展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開放性思維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策略
1.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有些教師認為教給學生書本知識就可以了,把教書本知識當做一個任務,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由于教師在沒有和學生們有一個好的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換位思考的能力,導致學生不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如此反反復復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不利于制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利于讓學生們自發(fā)地進行主動的學習。教師不能僅作為一個發(fā)言者來進行教學,同時教師也應該作為一個良好的傾聽者。我們知道每個人對事物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是僅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會讓學生們對自己的看法產(chǎn)生懷疑,不能夠讓學生們更加充分的信任教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且教師可以對此進行評價,從而讓師生有一個更好的溝通,讓學生們更加喜歡教師,更愿意跟隨教師來進行學習。從而也能夠提高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更加愿意主動地進行學習,能夠達到在進行更加有效教學的同時對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教師在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主動的去了解這個學生心情不好的原因,并且安慰學生,在一定情況下還可以提供解決煩惱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喜歡自己,從而更加配合教學過程。
2.情景化教學
英語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通過學習英語可以解決一些生活上的英語問題。初中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英語有關的場景,在英語情況之中教學,在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指導學生依據(jù)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把學生放身于文具店里買文具的場景,這會促進學生意識上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利用所學的中秋節(jié)單詞“Mid-Autumn Festival”,延伸給學生講解中秋節(jié)的由來等知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教學的也會促進學生更加主動的投入到教學實踐活動中,更加專注的注意力和認真度是教師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氛圍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通過在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教學,會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通過使用一些特殊的授課方法才能使課堂變得更豐富有趣,讓每一位孩子在教學過程中快樂學習,學有所得。
3.生活化教學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把英語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因為學生學習英語課程目的是為了提升英語素養(yǎng),解決生活中的英語問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這個道理。初中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探究、探索未知的過程中應一貫把握“結合生活、貼合實際”的教育理念。比如講解“travel”時,可以向學生提問:“Where do you want travel to?”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愿望,吸引學生注意。任何脫離生活的教學過程猶如無根浮萍般沒有實際意義與教學依據(jù)。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要時刻明白教育的本質,緊緊把握教學理念的核心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真正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形成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4.個性化教學
初中教師在英語實踐過程中要重點了解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對知識領悟能力和認知能力的不同,因人而異地開展教學活動。盡管每個班級的每個學生的特點學習能力都是參差不齊的,面對這種狀況老師要在課堂上及時觀察學生面對新知識的反應,及時轉變教學方法,這可以讓班里的所有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有所提高,不斷增強個人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意識。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不在于某天,而是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這種能力會貫穿于所有的學習過程。英語教師要因人而異制定特定的計劃,牢牢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個人習慣,可以最大程度的使教學成果最大化。
結束語
總之,要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英語學習,就需要教師進行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學引導,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有用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并且與學生們搭建一個有利于教學的關系橋梁來促進對學生的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對這種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改進,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劉鳳山.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7):45-45,46.
[2]楊燕.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8,(7):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