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2021屆新增八個省份實行3+1+2模式的高考,英語學科的題型也有了一些變化-----減掉短文改錯題,增加了讀后續(xù)寫;完形填空的題設也由原來的20空變成了15空。全卷的閱讀篇章占比增加。這一變化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有了空前提高。筆者在高三年備考階段的教學中以及在針對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英語校本選修跨媒介美文欣賞》的研究中深刻感悟到閱讀理解能力的至關重要,尤其是突破閱讀篇章美文中的詞句猜測。因此,讀懂篇章就是得高分的關鍵。
【關鍵詞】新高考;讀懂篇章;詞匯;猜測詞句
【作者簡介】林梅云,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學。
一直以來人們都秉持這樣的一種想法——得閱讀者得高考,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正確??v觀歷年的高考試題或各大質(zhì)檢和模擬測試,我們不難看出閱讀部分的分值所占比例高。就2020年的全國高考和山東省新高考來看,全國的3套卷子正常有1-2題考查詞句猜測。除了這些明確的考查詞義猜測題,閱讀篇章對特別的詞句在具體文本語境中的特殊含義考查以及未加注解的生詞量的增加,都大大增加了閱讀理解的難度。因此,如何讀懂篇章含義成為高三年備考教師和學生必須鉆研的課題。本文就對此進行具體的研究。
一、充足的詞匯是讀懂篇章的奠基石
詞匯是詞和詞組的總和,是構(gòu)建語言知識的材料,更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要讀懂閱讀篇章就得積累充足的詞匯。摩天大廈平地起,詞匯就好比如磚頭和水泥,只有用足這些建筑材料才能夠架構(gòu)完美的閱讀篇章?!叭绻愕脑~匯量達到3500個,那么你的英語成績會有110+;如果你的詞匯量達到了8000多個,那么你的英語成績妥妥140+?!蔽移綍r為了鼓勵學生多背詞匯經(jīng)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因此,高中的英語老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適時地拓展詞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廣泛地運用詞匯。
二、語篇結(jié)構(gòu)的整體把握是讀懂篇章的關鍵
語篇中的詞語通過一定的句法關系和語義關系架構(gòu)成語句,并在特定的語境中傳達意思。因此,作為英語閱讀載體的語篇就像一座座待開發(fā)的島嶼等待著有心人去挖掘。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去開發(fā)這些語篇是關鍵。因為,學生在閱讀語篇時候會遇到的幾個“看不懂”:1.看不懂語篇的整體結(jié)構(gòu),理不出語篇的條理;2.看不懂語篇的整體意思,無法進入主題語境:3.看不懂語篇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造成邏輯混亂等。如果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能夠從學生的“看不懂”來考慮,巧妙地解決這些不懂,如:文章的主旨要義通常找首尾段、找高頻詞、選項帶入篇章取最大范圍等。那么,學生就會豁然開朗。
三、生活常識和文化背景是讀懂篇章的助力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能夠演繹人生百態(tài),也能夠反映歷史文化背景。羅丹說過,生活中有的是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不管哪種篇章,它都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不僅需要教師“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去體驗、發(fā)現(xiàn)語篇中的內(nèi)在美。縱觀近幾年高考語篇,一般選自各大主流英文報刊和媒體網(wǎng)站,新閱讀篇章材料體現(xiàn)原汁原味,閱讀材料多是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觀、科普、習俗、歷史、人物等。然而,這一代的學生生活閱歷不多,在語篇理解方面無法與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惡補文化背景知識,品生活之故事,道傳統(tǒng)之正能量。使學生獲得必備生活常識,助力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四、精準猜測詞句意思是讀懂篇章的著眼點
精準猜測詞句意思是閱讀篇章的重中之重,新高考閱讀篇章不僅詞匯量豐富,含有大量的派生詞、詞性轉(zhuǎn)換詞、熟詞生義詞以及英語短語和習語,而且含有大量的長句和難句,句子結(jié)構(gòu)復雜。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必備3500詞匯外,還要注意積累生詞和短語,掌握構(gòu)詞法的知識,還要學會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進行合理推測,掌握一定的猜測詞句意思的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進行技巧的點撥。如:在2021年4月15日的福州市視導活動中,我開設了一節(jié)詞句猜測的公開課中,以詞匯教學為基點,以高考閱讀篇章為“島嶼”,從詞——句——文這一線索展開多層次、多維度的課堂活動,使學生獲得了以下的猜測詞句的能力:
1. 運用Definition 方法。由生詞后的同位語(從句)、定語從句、特殊符號如:破折號、冒號、分號、引號和括號等具有下定義的方法來猜測詞句意思。這種方法常見的標志詞有:mean、 the same as、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namely...
例 如: The modern age of medicine began with the stethoscope, an instrument for listening to a patient's heartbeat and breathing.
根據(jù)語句中同位語部分an instrument for listening to a patient's heartbeat and breathing看出,stethoscope是用來聽病人心臟跳動和呼吸的儀器,也即聽診器。
2. 運用Contrast方法。根據(jù)篇章中的前后對比關系猜測詞義。可以運用句中信息詞如:but, however, yet, though, although,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等表轉(zhuǎn)折含義的詞 或詞組,猜測出相關含義。
例如: (2020·新高考山東卷閱讀C) And contrary to existing research that says you should avoid eating with heavier people who order large portions(份), it's the beanpoles with big appetites you really need to avoid.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beanpoles” in paragraph 1 refer to?
A. Big eaters.? ? ? ? ? B. Overweight persons.
C. Picky eaters.? ? ?D. mTall thin persons.
根據(jù)畫線詞所在句子 “And contrary to existing research that says you should avoid eating with heavier people who order large portions(份),? it's the beanpoles with big appetites you really need to avoid.與現(xiàn)存的研究發(fā)現(xiàn)(應該避免和食量大的胖人一起吃飯) 相反,你真正需要避開的是胃口大的又高又瘦的人?!备鶕?jù)“contrary to”可知,畫線詞與“heavier people”含義相反。
3. 運用Cause and Effect 方法。根據(jù)篇章中的前后句的因果關系猜測詞義。從原因推測出結(jié)果,從結(jié)果推測出原因。通過句中表因果關系的詞如:because、 so、therefore、 thus、 so...that、since等等猜測出詞句的相關含義。
例如:Tom is considered an autocratic administrator because he makes decisions without seeking the opinions of others.
句中because是關鍵詞,因為他做決定從來不征詢別人的意見。這樣可知autocratic意思應該為“獨斷專行的”。
4. 運用Similarity 方法。利用篇章中的語句間的同義詞、近義詞或詞組進行猜測詞句。借助句中的關鍵詞and、or、similarly、like等猜出前后文的意思。
例如:In our competitive world of today, examinations have a highly selecting or filtering role.
句中selecting與filtering含義相近,由此可推測filtering 意為“篩選;選拔”。
5. 運用Example 方法。利用語句中的舉例進行猜測詞句。運用語句中的舉例子猜測詞義的信息詞如:for example, such as, for instance, consist of, include, especially 等短語來表達前文意思。
例如: (2018·全國卷Ⅰ閱讀C) In recent centuries, trade, industrialis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spread of universal compulsory education, especially globalisation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ll have caused many languages to disappear, and dominant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 are increasingly taking ov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dominant” underlined in paragraph 2?
A. Complex. B. Advanced.? ? C. Powerful.? ? ?D. Modern.
根據(jù)文中“all have caused many languages to disappear, and dominant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 are increasingly taking over”可知,“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就是對“dominant languages”的例證,再結(jié)合常識可知,現(xiàn)在有影響力的語言有英語、西班牙語和漢語。
五、關注表心理的詞是讀懂篇章的突破點
品讀閱讀篇章,揣測作者或說話人的心理和看法是閱讀理解最難突破的點。要如何通過篇章的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或說話人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真正推斷出他們要表達的意思,表心理的詞是解開這一難點的至關重要的信息詞。首先,關注心理動詞所引出的賓語從句,如:think、believe、imagine、 suppose、 argue、 claim、 assume、 suggest、 show 、state等詞引出的that從句可以很容易看出作者或說話人的觀點和看法。這也是命題者的命題題眼。其次,關注表情感態(tài)度的形容詞,如:表示支持或肯定的positive(積極樂觀的)、supportive(支持的)、optimistic(樂觀的)、enthusiastic(熱情的)、pleasant(愉快的);表示中立的indifferent(不感興趣的,漠不關心的)、objective(客觀的)、neutral(中立的)、not mentioned(未提及的);表示反對或否定的critical(批評的)、negative(否定的,消極的)、skeptical(懷疑) 、disapproving(不贊成的)。抓住這些關鍵詞,透過相關的信息理解篇章的深層次意思。只要平時習慣于捕捉這一類的詞,讀懂篇章就基本上不成問題。高考中的推理判斷題也會成為我們的囊中之物。
綜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讀懂英語閱讀篇章決定著成績的高低。找準閱讀的切入點,是新高考背景下師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點。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教師不僅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進行思維的碰撞,還要做好如何引導他們?nèi)シ治鰡栴}、解決問題。學生們在閱讀篇章時,一定要“入境始與親”,不可“身在曹營心在漢”。融入篇章、揣作者之意圖、解問題之關鍵,做讀懂篇章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