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陽,劉素珍,孫晶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為臨床多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中老年為高發(fā)群體,且隨著年齡增長其患病率呈升高趨勢。臨床病人主要病理特點為多巴胺能水平下降、黑質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漸進性缺失等,表現(xiàn)出姿勢異常、行動緩慢、肌肉僵直和靜止性震顫等典型的運動癥狀。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國內65 歲以上PD 患病率約為1 700/10 萬,每年發(fā)病率在(10~18)/10 萬左右。PD病人通常在發(fā)病數(shù)年后工作能力逐步喪失,現(xiàn)已成為影響中老人生命與生活質量的主要問題。當前臨床對PD 治療主要干預策略為藥物治療,其中左旋多巴類藥物為最有效、最基本藥物,但長期服用毒副影響明顯,服用數(shù)年后半數(shù)以上病人會出現(xiàn)運動并發(fā)癥,這也是當前對PD 治療難點之一。相關研究顯示,康復訓練能夠使PD 病人運動癥狀顯著改善,降低藥物毒副影響及對藥物依賴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綜合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對PD病人運動功能障礙影響,為臨床病人治療提供借鑒。
1.1 病例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接受治療的PD 病人86 例,按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3 例)與觀察組(43 例),兩組病人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見表1。表1 帕金森病86例臨床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范圍為55~80 歲;②改良Hoehn-Yahr(H-Y)分級1~3 級;③均為原發(fā)性PD,符合英國帕金森病協(xié)會制定診斷標準;④病人或近親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體內有起搏器等植入裝置者;②合并嚴重腎、心、肝、肺及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者;③既往有癲癇病史;④由于顱內炎癥、腦外傷、腦血管病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造成的繼發(fā)性PD;⑤合并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異常者;⑥正接受治療且病情改善者;⑦長時間服用神經(jīng)治療類藥物者。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服用美多巴(規(guī)格:0.25 g×40 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10930198),每次0.25 g,每天3 次,持續(xù)服用14 周,若病人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常規(guī)服用降糖或降壓等藥物。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綜合康復訓練:(1)提高凝視穩(wěn)定練習:病人鼻前30 cm 放置寫有文字視靶,緊盯視靶字跡,且頭部行左右、前后移動。(2)提高活動穩(wěn)定力練習:病人處于坐位時行前彎腰拾物、轉肩,睜眼至閉眼由坐到站,病人站立時兩手互擲小球,移動時睜閉眼上下臺階、上下坡等。(3)提升本體及前庭感覺控制練習:病人睜眼站立時直視墻上小視靶,分開兩腳,兩腳足底支撐面逐步降低,依次進行兩腳分開、合并及腳跟踮起等動作,從間隙閉眼慢慢增加閉眼時間,由地板過渡至不同的物體表面練習,兩手展開緊靠身體并在胸前交叉。(4)面部肌肉控制與步行練習:采用拍打、按摩或刺激等方式緩解肌強直狀態(tài)、加速肌肉松弛,幫助病人由被動練習過度至主動練習;步行訓練為動態(tài)條件,可經(jīng)扭頭、完成二次任務、在行走方向上有不可預測的變化等狀況來進行,也可采用平衡訓練儀等設備增加步行練習。(5)生活自理能力練習:包含如廁、坐-站轉換、脫穿衣服、洗臉及刷牙等生活能力,另外針對其病情可輔助行記憶力和言語練習。(6)全身關節(jié)訓練:包含腰椎、肩、頸椎、肘、膝關節(jié)及髖關節(jié)等,還可采用彈力帶行肌力練習,每次1 h,每天1次,持續(xù)訓練14周??祻颓皩Σ∪诵穆蕶z測,若病人心率>100 次/分鐘,則訓練暫緩;病人訓練時關注其情緒波動及時對其心理疏導,運動量及強度需適中避免出現(xiàn)不適感。1.4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采用統(tǒng)一帕金森病綜合評定量表(UPDRS)評估病人療效情況,該量表包含運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及行為與情緒三個方面,病人得分越低則說明說明功能越好。(2)改良Ashworth 量表評估病人肌張力改變情況,肌張力狀態(tài)分為0、1、1+、2、3及4級,分別計0分、1分1.5分、2分、3 分和4 分,0 級為無肌張力增加,1 級為輕度增加肌張力,受累部位被動屈伸,關節(jié)活動范圍(ROM)之末發(fā)生突然卡住而后釋放或出現(xiàn)最小阻力;1+級為輕度增加肌張力,被動屈伸,在ROM 后50% 范圍突然發(fā)生卡住,繼續(xù)將ROM 檢查到底時,始終有小阻力;2 級明顯增加肌張力,經(jīng)ROM 大部分時,阻力顯著增大,但受累部位仍易移動;3 級嚴重增大肌張力,行ROM 檢查時有困難;4 級為僵直,受累部位無法屈伸;中文版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其生活質量評估,病人得分越高則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3)評估病人運動癥狀情況:Berg 平衡量表和簡易上肢功能檢查(STEF)對病人下肢平衡和上肢協(xié)調能力評估,其得分越高說明下肢平衡、上肢協(xié)調能力越好。運動功能越好;10 m 折返試驗,檢測病人起身后行走10 m,轉身折返行走10 m并坐下所需時間。(4)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病人空腹靜脈血5 mL,ELISA 法檢測血清丙二醛(MDA)、過氧化脂質(LPO)及α-突觸核蛋白(α-SYN)含量。2.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評分改變情況
治療后兩組病人UPDR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表2 帕金森病86例治療前后帕金森病綜合評定量表(UPDRS)評分比較/(分,± s)
2.2 兩組治療前后肌張力及生活質量評分改變情況
治療后兩組病人SF-36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肌張力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肌張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表3 帕金森病86例治療前后肌張力及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評分比較/(分,± s)
2.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癥狀改善狀況
治療后兩組病人Berg評分、STEF評分較治療前升高,10s折返跑時間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erg 評分、STEF 評分高于對照組,10m折返跑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表4 帕金森病86例治療前后運動癥狀改善比較/± s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含量改變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MDA、LPO 及α-SYN 含量較治療前、對照組降低(P
<0.05),見表5。表5 帕金森病86例治療前后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含量比較/± s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臨床退行性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病人發(fā)病因素和機體修復性減弱、功能減退等有關,此類疾病主要特征為病情遷移和治療難度大,對中老人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對PD 治療方式包含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及藥物治療等,而多種方式聯(lián)合治療可促進機體大腦黑質中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釋放與合成,使其臨床癥狀改善。美多巴為治療PD 常用藥物之一,主要成分為芐絲肼與左旋多巴,可有效補充多巴胺,但病人長時間服用則會導致精神癥狀、異動癥及癥狀波動等不良反應。所以,臨床在對PD 病人進行藥物治療同時多聯(lián)合康復運動,可使其臨床癥狀更好緩解,還能夠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運動療法可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降低肌肉張力,改善運動功能。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病人UPDR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兩組療法對PD病人均有效果,但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效果優(yōu)于單一藥物治療。
關于PD 病人的康復訓練形式多樣,包含訓練操、漸進性抗阻訓練、作業(yè)療法、運動策略訓練和強化康復治療等,其中康復訓練主要作用為使病人運動功能改善,還能夠預防藥物引發(fā)的并發(fā)癥,且對病情延緩也有一定作用。有研究顯示,康復訓練治療機制和保護PD 病人病理狀況下的線粒體功能有聯(lián)系,且和大腦中特定區(qū)域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表達有關,康復療法還能夠使膠質蛋白和鈣結合蛋白等腦受損標志物表達降低。康復療法作為PD治療輔助方式,有易于推廣、費用低廉等優(yōu)勢,但關于不同康復訓練依然需更多的研究。本研究對病人采用綜合康復訓練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適應性練習:經(jīng)前庭反射完成,使病人頭部運動時物體在視網(wǎng)膜成像滑動減少,可維持視覺的穩(wěn)定性。適應性練習能夠使病人眩暈或者頭暈等癥狀改善,還可降低其運動幻覺,改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二是平衡與步行練習:利用本體、視覺和前庭覺功能,改善病人步行、平衡、姿勢控制與日常生活功能。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病人Berg 評分、STEF評分較治療前升高,10 m折返跑時間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erg 評分、STEF 評分高于對照組,10 m 折返跑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對病人運動癥狀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病人行康復練習時可形成大量本體神經(jīng)沖動刺激,使機體中樞神經(jīng)調控加強,對大腦皮質功能重建有利,還可預防關節(jié)強直,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故病人運動癥狀改善更明顯。肌張力變化為臨床PD 病人典型癥狀之一,也是治療的難點,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病人SF-36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肌張力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肌張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可顯著改善病人肌張力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研究顯示,氧化應激經(jīng)各種路徑導致黑質多巴胺神經(jīng)元的凋亡與變性,氧化應激為PD 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α-SYN 為存在于神經(jīng)元細胞質突觸前蛋白,可能和神經(jīng)元的形成、發(fā)育、突觸功能的保持和抗凋亡等有聯(lián)系。正常狀況下,血清LPO 含量非常低,病理影響下,脂質過氧化反應可使LPO 含量上升,進而損傷細胞和細胞膜的功能與結構。MDA 為脂質過氧化最主要代謝產(chǎn)物,MDA 含量高低可反映機體脂質過氧化程度,對細胞受損程度間接反映。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MDA、LPO 及α-SYN 含量較治療前、對照組降低,說明綜合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可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程度,促進病人病情轉歸。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訓練聯(lián)合美多巴可有效改善PD病人肌張力與運動癥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