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荃薇
內容摘要:瑞獸文化貫通古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能忽視對于瑞獸文化的學習。本文旨在通過探索中西方瑞獸文化的差異,將瑞獸文化有效融入到漢語教學中,以期來完善瑞獸文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對外漢語教學在瑞獸文化教學這部分的發(fā)展完善。
關鍵詞:瑞獸文化 漢語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瑞獸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現了中國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愿望,體現了中國人民特有的精神特質和追求。瑞獸文化的引入可以使對外教學課堂內容更加完整豐富,富有層次。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適當教授瑞獸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祥瑞崇拜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早在黃帝時期,祥瑞崇拜就一直受到人們熱情追捧。祥瑞大體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分別是天文祥瑞、動物祥瑞、植物祥瑞、自然現象、特殊器物,這五種類型。瑞獸和動物祥瑞的區(qū)別是祥瑞動物一般指現實性的動物,而瑞獸可以指現實性動物也可以指非現實性動物,比如瑞獸貔貅、龍、鳳等,也稱“神獸”。在中國,瑞獸文化源遠流長,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見的有建筑物前的石獅子,門上的石雕,祝壽的書畫等等。
通俗地說,“瑞”即美好、吉祥的意思;瑞獸就是吉祥的神獸、動物。對瑞獸的崇拜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追求平安幸福的樸素愿望。對于瑞獸的圖騰崇拜體現了原始人對祖先、對保護神的一種追求和敬畏,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化現象之一。
這種文化現象從遠古時代一直延續(xù)至今,中國民間傳說對于瑞獸有不同的分類和總結,例如:中國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有人總結四大瑞獸為“麟、鳳、龜、龍”,也有五大瑞獸的提法:“貔貅、龍、鳳凰、麒麟、龜”。虛構出來的瑞獸往往被人們賦予更多吉祥的含義以及人們幻想能夠擁有的強大力量。虛構的瑞獸在傳說中通常都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作為人民的守護神,所以受到更多人們的供奉與崇敬。例如:中國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只有白虎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另外就只有“龜”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動物了。而“龜”能夠躋身幾大瑞獸之列,則是因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龜卜文化。
瑞獸文化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不僅能充實對外漢語教學內容,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也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傳播。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瑞獸文化的民族精神、民俗習慣、傳統(tǒng)節(jié)日、民族圖騰等等。例如,在學習“龍”這個詞的時候,可以講一些有關龍的文化充實教學內容。比如,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都要過“龍頭節(jié)”。這一天有一個特別的習俗,而不同地區(qū)的民俗又都有一些不同。在天津,二月二是“龍?zhí)ь^”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天津人這天講究吃“煎燜子”。而東北地區(qū),二月二則要吃豬頭肉,來表示“龍?zhí)ь^”。將這些民俗文化知識加入到對外漢語教學中來,使留學生明白中華民族對于“龍”或其他瑞獸的喜愛,也對相關的文化習俗有一定的了解。
瑞獸文化多姿多彩,樣式也豐富多樣,很容易帶動課堂氛圍,適合與學生問答和游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充分利用瑞獸文化以及多種藝術形式,可以使對外漢語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也可以在課堂之外豐富留學生的日常生活。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時,有著不同程度的困難,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亞洲國家與我國的文化背景較為相似,所以這些國家的留學生,在學習我國的文化時會比較容易。但是歐美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與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則差異較大,在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時就很容易受到負遷移影響。
例如,中西方對“龍”的看法就存在著很大差異。西方人對于“龍”的印象就是極壞的,很多意義不好的單詞都由“dragon”組成比如:chase the dragon(服用鴉片、服用毒品)the Old Dragon(撒旦、魔鬼);Sow dragons teeth(播下不和或毀滅的種子)?!霸谙ED神話中,龍齒是國王播種的,后來長成武士而互相殘殺。在西方神話中,dragon是使人恐懼的妖魔。在圣經故事中,dragon是罪惡的化身,人們把與上帝(the God)作對的惡魔撒旦(Satan)稱為“大龍”(the great dragon),基督圣徒還以殺死龍為豪?!薄5谖覈褒垺眲t有著截然相反的地位,人們不但不會認為它是邪惡的,反而認為它是尊貴地位的象征。有關“龍”的漢語成語也很多,多是具有吉祥意義的,如“龍飛鳳舞”、“龍鳳呈祥”、“藏龍臥虎”、“畫龍點睛”、“生龍活虎”等,炎黃子孫還驕傲地自稱為“龍的傳人”。
還有孔雀這種動物,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它的感情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孔雀是一種瑞獸,孔雀被看做是鳳凰的化身。古代文官的官服就有孔雀,明朝時文官三品官服繡有孔雀紋,人們通過補子上的花紋圖案就能知道官階的高低。我國清朝時期高級官員用孔雀翎毛做官帽的裝飾品,稱為花翎。現在人們還流行送孔雀的相關藝術品,有祝愿升官之意,可見孔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低。而在西方國家人們對孔雀往往有不好的印象,在他們眼中孔雀行走的姿態(tài),是張揚、驕傲、虛榮的表現。所以孔雀在英語中常常帶有貶義,例如短語“as proud as a peacock”驕傲如孔雀,“play the peacock”炫耀自己,很多帶有孔雀的詞都具有貶義含義。
消除誤解的本質就在于理解,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通過對瑞獸文化的教學,讓學生理解中國一些常見瑞獸的文化內涵是十分必要的,這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誤解,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誤會與沖突。
不同瑞獸的文化內涵是教學的重點,對外漢語教學中僅僅教授瑞獸視覺形象是遠遠不夠的,對外漢語教師還要教會學生理解瑞獸背后的意義。比如說“鳳”這種瑞獸,它的形象與西方的不死鳥很相像,大多數人們甚至不能分清楚它們的區(qū)別,但是鳳凰和不死鳥它們的差別是很大的,是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鳳是百鳥風采的結合與升華,鳳以它的歌聲與儀態(tài)列為百鳥之王。傳說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它德性美好,予以祥瑞,象征著天下太平。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就會有鳳凰飛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講授清楚鳳在中華文化中的內涵,也可以適當與其他文化中的類似形象作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鳳的文化內涵。
又如龜這種動物,其他國家都沒有賦予它特殊的意義,但是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對龜卻有一種敬畏之情。殷商時期,巫師用龜卜來預知吉兇?!肮湃苏J為龜是人與天神之間聯系的中介,通過它可以領會神的意志?!币虼巳藗儗敭a生了一種神秘敬畏之感,認為尊崇龜可以獲得神的保佑。后來龜一直被作為長壽的象征,古代用“壽蔽天地”來形容龜壽之長。在古人眼里,龜壽命之長令人驚嘆,所以民間祝壽禮品上常寫上“松鶴延年,龜鶴遐齡”等賀詞。但是在不同的時期,“龜”的文化內涵也發(fā)生著改變,龜形象的扭曲起始于元代,主要的范圍是在官場,但到了明清貶龜之風盛行。所以也就留下了許多貶義的詞語,如“縮頭烏龜”“龜兒子”“龜孫子”等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提示出“龜”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性,它是一種瑞獸,再向學生介紹清楚龜的文化內涵,主要學習“龜”作為祥瑞動物的文化內涵。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要對瑞獸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廣泛地研究,在講課時要詳細的區(qū)分講解。這也是從一個新的方面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中國思想。
瑞獸文化的應用體現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外漢語教師除了要講授清楚不同瑞獸的文化內涵,還應該幫助學生把瑞獸形象的具體應用了解清楚,使有關瑞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在更好地理解瑞獸文化的同時,加深對中國人現實生活的認知。
瑞獸文化常見的應用一般出現在雕刻、建筑、書畫等方面。在石頭上雕刻瑞獸形象圖案,這是瑞獸形象應用最廣最常見的一方面。雕刻文化中石雕圖案被賦予意在吉祥的創(chuàng)作理念,因而石雕圖案的選擇就很有講究。就比如石門上的圖案要以虎紋為先,意在追求一種威懾力,白虎在五大靈獸中是象征著軍隊和威武,是不容玷污的。所以在石門上雕刻白虎是有保家護院的意思的。而祝壽要送的石雕圖案則要傾向龜和鶴這種瑞獸形象圖案,龜代表了長壽,松鶴延年更是人們祝壽的首選禮物,它們都表達恭祝長壽之意。其次,應用于建筑文化中,尤其是古代建筑。在古代工匠常為建筑物的屋脊上裝飾仙人走獸的塑像,不僅能夠起到美觀裝飾的作用,通常也有內涵在里面。我國的著名建筑故宮建筑群上就有許多瑞獸裝飾在屋脊之上,就比如故宮太和殿上就裝飾了“仙人走獸”,仙人后的第一個瑞獸就是龍,龍為鱗類至尊,代表了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貴的身份;其后就是鳳,鳳為白鳥之王,象征著尊貴而有圣德的人,鳳凰出現,寓意著天下太平,祥瑞安寧。另外,應用于書畫文化中,因為瑞獸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所以它們的形象常被做于畫中。古畫《麒麟獻吉兆》就表現了麒麟的吉祥、仁慈,古人相信麒麟出現是祥瑞之兆,代表著國家安邦,家族興旺,子孫賢良。
瑞獸文化的現實應用,體現了瑞獸文化在我國的影響是廣泛存在的,是對外漢語中瑞獸文化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瑞獸文化經過這么長的時間還能被保留下來,說明其自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能夠幫助學生更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更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瑞獸文化可以作為學習中國文化的突破口,從而為豐富對外漢語教學體系,傳播中華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