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
[摘要] 在學校里,每一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存在個體差異,但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鼓勵、肯定、表揚和認可。探索學校綜合性評價模式,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評價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成就更好的自己。本文介紹了至善評價模式,闡述了這一模式實施的初步效果,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 至善評價模式;建構規(guī)則;校本探索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別人相信自己的能力,追求更好的自己,小學生也同樣需要。小學生需要得到鼓勵、肯定、表揚和認可。口頭評價會給學生一時的鼓勵,但缺乏持續(xù)性。測驗以考試的形式驗證學生的學習結果,這是對教學成果的反饋,是一種結果評價,忽略了過程性。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個體差異。即便處于相同的年齡階段,因為家庭氛圍、成長環(huán)境等不同,個性存在差異。筆者一直在思考,開展怎樣的評價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筆者所在學校的校訓為“知止至善”。知其所在,止于至善,旨在讓每一位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遵循學校至善教育的理念,筆者制定了至善評價模式,注重評價的系列性、過程性,及時反饋評價效果,讓學生根據評價認識自我,發(fā)掘閃光點,改進不足之處,進而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至善評價模式的規(guī)則遵循和“超市”實踐
1.遵循至善評價規(guī)則
筆者所在學校每學期會給每位學生發(fā)放一本至善評價冊,評價冊由至善評價量化細則、每日爭星、每周小結和每月小結組成。
筆者擔任少先隊輔導員多年,認為評價應該從細微入手,從點滴抓起。根據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把評價標準量化。至善評價量化細則由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習規(guī)范、集體榮譽、個人獲獎、家校共育五個方面構成。日常行為規(guī)范包括入校禮儀、集會紀律、課間活動、放學常規(guī)等;學習規(guī)范包括晨讀午練、學會坐、學會聽、學會說、學會讀、學會寫等;集體榮譽是指集會表揚,校運會、藝術節(jié)獲獎,文明班、衛(wèi)生班等班級榮譽;個人獲獎情況是加分項,指個人參加各類比賽的獲獎情況;家校共育內容包括家庭作業(yè)和家務活完成情況,由家長在家給予學生評價。
學校德育處、任課教師和少先隊大隊部的干事們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按照至善評價量化細則,在至善評價冊上蓋章,一個章即為一個基礎星。至善評價冊設置每日爭星小結欄目,讓學生自己總結一天的表現。集滿50個基礎星可向班主任兌換一個至善星,每周班會集中兌換。班級設立至善星排行榜,激勵學生努力爭星。評價還開展每月小結,利用班會時間對至善星排行榜上的學生進行嘉獎,表揚進步大的學生,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人人爭星。
2.開發(fā)至善兌現超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說至善評價冊記錄著學生點點滴滴的努力,那么至善兌獎超市就是學生收獲喜悅的地方。至善兌獎超市在每月的月底營業(yè),家長志愿者當售貨員,學生可以根據至善評價冊上至善星的個數在至善兌獎超市兌換相對應的獎品。
至善兌獎超市的獎品深受學生歡迎,每次營業(yè)的時候,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獎品供不應求。獎品分為物質類和精神類,物質類獎品為文具、棋類、科學小實驗和益智玩具等。精神類獎品有免做操券、免懲罰券、免寫作業(yè)券、廣播員體驗券、選座券、班長體驗券、少先隊大隊委體驗券、班主任體驗券、少先隊輔導員體驗券等等,深受學生歡迎。其中,“與校長共進午餐券”十分搶手,學生可以點自己喜歡吃的菜,還可以與校長一起吃飯、聊天,拉近了校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集滿15個至善星,還可以兌換“校長一日體驗券”,可以參加行政會,與大隊委座談,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為建設美好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至善評價模式實施的初步效果
至善評價模式自實施以來,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開始重視起來,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行為方式。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自己基礎星的個數,關系到月底是否能去兌獎超市兌換自己心儀的獎品。
這種評價方式也給班級帶來了變化。在集會紀律、藝術節(jié)、文明班、衛(wèi)生班的評比中,為了獲得集體榮譽,全班學生齊心協力、共同進步,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榮譽感。課堂上,每位教師都是評價的實施者,不管上什么課,只要學生認真聽講,老師就會給予基礎星獎勵。人人爭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家校溝通方面,家長可以根據評價冊上基礎星的獲得和每日小結的內容,清晰地看到學生在校的表現,進而有效地進行家校溝通。在家庭作業(yè)完成方面,家長可以根據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基礎星的獎勵,加強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在家?guī)兔ψ隽λ芗暗募覄?,也可以獲得“基礎星”的獎勵。此舉可以激勵學生分擔家務,減輕家長的負擔,增強親子關系,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習慣。
三、至善評價模式運用的反思與改進
至善評價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加強家校協作
至善評價模式中,家校溝通內容包括家庭作業(yè)和家務完成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就每天自主閱讀和體育鍛煉情況設立加分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鍛煉習慣,增進親子關系。另外,在家長群體中,有些家長經常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學校應該給予這些家長相應的表彰和榮譽,如“模范家長”等。“模范家長”可以折算為10個基礎星,累積到孩子的基礎星總數中。此舉可以激勵家長積極參與學?;顒樱黄馂楹⒆觽兊脑谛W習和生活保駕護航。
2.發(fā)揮學生自主性
至善兌獎超市的運作由德育處和家委會共同完成,可以嘗試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高年級學生參與,以項目組的方式進行,項目組可分為采購組、擺貨組、兌換組等。采購組的學生需提前以問卷星的形式調查學生獎品的喜好,再貨比三家,進行采購;擺貨組的學生需考慮怎樣擺放獎品更合理、更便捷,并做好獎品庫存登記;兌換組則要清楚兌換規(guī)則,兌換時做好登記和兌換隊伍的紀律維護工作等。這樣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更全面地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學校的小主人。
3.優(yōu)化評價模式
(1)優(yōu)化評價標準。在制定至善評價量化細則時,筆者從五個方面入手,建立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設定條條框框,事無巨細。但實際操作下來,筆者發(fā)現太細致的評價不利于操作。筆者認為可精簡過于細致的評價,使評價更易操作。
(2)優(yōu)化運行模式。至善評價體系運行時,筆者發(fā)現有些教師對于基礎星的發(fā)放過于泛濫,筆者及時調整,對于每個班級的至善星進行限額發(fā)放,防止通貨膨脹。另外,筆者還重新設計基礎星,在基礎星上標注學科,不同學科的老師擁有不一樣的基礎星,這樣,基礎星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在每堂課上的表現也會更加清晰明了。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場所,如果評價機制不完善,很容易使璞玉蒙塵,我們應該探索多元、綜合的評價模式,多鼓勵、少批評,不歧視、不放棄,讓我們本著育人的根本目的,讓每一位學生都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