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木妹
摘要: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簡便運算”是很多學生思維上的“坎兒”。盡管學生能理解之前學的定律,也會做題,但面對“綜合運算”題目時,易出錯,沒有明白“簡便運算”的意義。如學生對算理理解不清晰,易混淆運算定律,面對類型復雜、變式多樣的運算題目時,找不到“簡便運算”的解題思路,要么解題速度慢,要么解題正確率低,暴露出種種問題。事實上,“簡便運算”是對學生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運用,其運用在于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為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聯(lián)系學生生活,將“簡便運算”精細化呈現(xiàn),讓學生理解“簡便運算”的意義和方法,提高綜合運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策略
前言:好的方法,讓問題解決事半功倍?!昂啽氵\算”是多種運算規(guī)律的綜合運用,能簡化復雜的計算問題,提高學生數(shù)學綜合運算能力。但很多學生面對“簡便運算”問題時易出錯,不知道如何下手。對此,教師要全面剖析其成因,提出循序漸進的紓解對策,幫助學生提升數(shù)學計算能力。
一、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
1.基礎不扎實
通過作業(yè)、檢測和找學生談話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是基礎不夠扎實,運算定律混淆,更不用說能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說是亂用定律;有部分學生在計算時的錯誤是因為對算法和算理理解不透徹而造成的,不能熟練、正確計算;還有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不認真審題,抄錯題目、粗心大意。
2.約分、口算不過關
約分在分數(shù)乘法中常用到,在分數(shù)乘法計算中能約分的先約分也是一種簡便運算,有部分學生知道計算的過程,但是最后結果卻因為沒有化到最簡分數(shù)而失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計算不夠細心,認真;二是不會約分,不能準確找到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有部分學生是不會求最大公因數(shù)??谒闶怯嬎愕幕A,《新課程標》中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我們老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但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有時候只是在相應例題的涉及教學時進行口算訓練,并且比較少時間去引導學生,把相當多的時間放在脫式計算、簡便運算和解方程等,沒有很好的扎實計算的基礎—口算題,接著出現(xiàn)連帶性的錯誤。
3.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對計算不感興趣
進入六年級,我發(fā)現(xiàn)越多的學生在做計算題感到枯燥,對計算的興趣不高,所以計算題的正確率普遍低,有部分學生拿筆就算,不觀察也不思考的去做,錯誤率更高,通常在檢測結束后,都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馬上說因為自己”粗心大意”,做錯多少道計算題,很少有學生說自己因為沒有認真審題的習慣,沒弄清楚計算題的算理而失分的。
二、小學數(shù)學高年級簡便運算錯誤應對措施和做法
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運算定律
在教學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刻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真正把握簡便運算的本質,學生在分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中,出現(xiàn)錯誤比較多的是乘法分配律,我針對知識點進行強化訓練,把乘法分配律歸納三個類型:第一是直接運用分配律,如(7/9+5/12)×36,第二是乘法分配定律的逆運算,如3/5×7/15+3/5×8/15,讓學生通過觀察每個算式中的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的特點,思考這些算式符合哪個運算定律的性質,再計算;第三是變式,如95×13/96,讓學生思考整數(shù)95怎樣變換才能與分母約分呢?當學生想到是把95變換成96-1時,這道題就可以解決了,因此,計算教學時,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計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計算的算法。
2.加強對學生約分和口算的訓練
在引導學生進行約分時,首先讓學生回顧2、3、5、7、11等數(shù)的倍數(shù)的特征,從而很快判斷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數(shù)字小的可以直接約分,數(shù)字稍大的就用短除法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shù),然后再約分,另外引導學生對常用數(shù)據(jù)記憶性練習,如:0.25+0.75=1,0.9+0.1=1,0.5×2=1,25×4=100,125×8=1000等,通過訓練,快速看出如何去簡算??谒隳芰^關,大大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扎實每個學生的口算能力,堅持每天3-5分鐘的口算題訓練,努力提高每個學生的口算能力,使他們做到準確熟練脫口而出,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當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人會全身心投入并獲取更多的信息,當學生對計算題感興趣時,他們會認真去觀察、思考和細心計算,從而提高簡便計算的準確率,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1.計算時做到“看、想、算、驗”四個字,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一是看清題中的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二是思考數(shù)字和算式有什么特點;三是想好了就開始計算;四是驗算結果。2.嚴格要求,計算是一項嚴謹而且要求準確無誤的工作,所以在計算時要有耐心、冷靜的學習態(tài)度,遇到數(shù)字大、多種運算符號、步驟較多、陌生的計算題時,要做到不急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并且養(yǎng)成書寫規(guī)范的習慣,方法正確,以保證計算的準確無誤。3.強化訓練,通過類比、歸納等方法熟記每種運算定律的特點,把握每種運算定律的本質,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才能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正確,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因此,平時要做好錯題的收集,再強化訓練沒有掌握的計算題,或者平時也要把錯題集拿了看看,避免再次計算錯誤。
4.剖析“簡便運算”算理,培養(yǎng)解題技巧
運用“簡便運算”方法時,結合不同的數(shù)學題型,解法有所不同。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在進行簡便運算時常常出錯,分析其原因,包括學生對算理理解不到位,缺乏“簡便運算”的技巧和方法等。通常,在教學中運用“簡便運算”思維解題時,要引導學生梳理數(shù)學運算的定律、解題的常見方法,以鞏固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如對于101×48與99×48,如何選擇恰當?shù)摹昂啽氵\算”方法?有學生這樣解題,101×48=100×48+1,對于99×48=100×48-1。顯然,這樣計算是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混淆或遺忘了一些定律。準確把握算理,才能選擇正確的解法,提高解題準確性。算理的剖析,就是要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意義,明晰應選哪一種定律解題。對101×48如何理解?根據(jù)乘法定律,可以理解為“101個48的和”,算理層面可以等價于100個48,再加上1個48。同樣,對于99×48,可以理解為“99個48的和”,算理層面可以等價于100個48,再減去1個48。所以只有搞清楚算理,明晰101×48的意義,才能主動將“101”分解為“100+1”,從而找準簡便解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簡便運算”意識,注重數(shù)學算理的剖析與揭示,營造回歸生活的數(shù)學情境,讓“簡便運算”解題精細化,讓學生靈活運用“簡便運算”的技巧和思路,促進學生數(shù)學感知能力、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升其數(shù)學解題能力。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常見數(shù)據(jù)的背誦記憶能力,訓練熟練的計算方法,從而達到正確、快速、簡便地進行數(shù)學計算。
參考文獻:
[1]武斐.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簡便計算的能力[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21(21):56-57.
[2]康玉琴.淺談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簡便運算教學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1(5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