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慧, 張振學
(阜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情感障礙科,安徽省阜陽市236000)
抑郁癥是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自殘率及復發(fā)率,其發(fā)病原因目前并未明確,有研究認為可能與環(huán)境、遺傳、性格特征、認知等因素有關(guān)[1]。抑郁癥患者存在明顯認知功能缺陷,包括社會功能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難以自理、理解能力下降等[2-4]。因此,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是防止抑郁癥復發(fā)的重要步驟。正念認知行為的團體治療是一種對心理的訓練[5],本研究將正念認知行為的團體治療與抗抑郁藥物相結(jié)合,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3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65)和正念認知組(n=65),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6](ICD-10)抑郁癥診斷標準。對照組男32例,女33例,年齡(35.23±7.21)歲,病程(6.38±5.18)年(2~10年)。正念認知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35.74±7.36)歲,病程(6.98±5.34)年(3~10年)。兩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雙相障礙及躁狂癥;②合并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疾病;③患者依從性低,臨床資料不全或丟失。
對照組口服米氮平[華裕(無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655],15 mg/次,1次/天,1~2周,隨后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逐漸加大劑量至15~45 mg/天,連續(xù)服藥24周,在治療期間接受正常門診隨訪。正念認知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正念認知行為的團體治療,將患者分為5組,每組13人,實行定期預約,每周1次,共8周。第1周對患者進行正念認知概念的導入;第2~3周:通過軀體掃描、正念呼吸、散步、瑜伽、靜坐、冥想等方法訓練;第4~6周:共2 h,第1 h進行正念訓練,第2 h通過“想法不是事實”、“活在當下”等主題試圖帶領患者走出自己的觀念;第7周:主題為“如果更好地照顧自己”,以授予日常生活的正念技巧、幫助患者解決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正念訓練;第8周:主題為“運用所學應對未來的心境”,啟發(fā)患者在未來遇到不良情緒困擾時,可以采取自己有控制感、成就感的行動。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按照0~4分對患者14個項目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程度越高,總分高于17分,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焦慮。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按照0~2分對患者其中10個項目進行評分,剩下14個項目按照0~4分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高,總分高于20分,表明存在一定程度抑郁。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按照4級評分制對消極應對、積極應對2個維度進行評分,消極應對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心理問題越嚴重,積極應對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心理問題改善程度越好。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試(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完成應答題數(shù)越多,非持續(xù)性錯誤應答多,表明患者認知能力較好,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越多,表明患者認知能力較差。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療效。痊愈:HAMD減分率>75%;顯著:50%~75%;有效:30%~50%;無效:HAMD減分率≤30%;總有效=痊愈+顯著+有效。
正念認知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的比較(n=65) 單位:例(%)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且正念認知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表2)。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HAMA評分均有所降低,且正念認知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和HAMA評分的比較(n=65) 單位:分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SCSQ評分均有所改善,且正念認知組治療后SCSQ評分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CSQ評分的比較(n=65) 單位:分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WCST均有所改善,且正念認知組治療后應答總數(shù)、非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少于對照組(P<0.05;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WCST的比較(n=65) 單位:個
抑郁癥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自我價值貶低等負性信念,同時自身疾病會強化患者負性信念,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及心理問題,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自殘、自殺等不良事件,因此,抑郁癥已成為目前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12-14]。對于抑郁癥的治療臨床中多采用藥物及非藥物兩大治療方案。米氮平屬于抗抑郁藥,能夠?qū)χ袠卸喟桶稤1、D2受體具有親和力,對5-HT受體具有高度親和力,能夠使5-HT于神經(jīng)末梢釋放,利用自身受體或拮抗中樞突觸前α2腎上腺素能的異體受體加強神經(jīng)傳導作用,同時米氮平對機體內(nèi)多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受體有效,從而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睡眠障礙,調(diào)整睡眠結(jié)構(gòu),緩解抑郁、焦慮情緒,改善患者各種精神病性障礙,具有較好的安全性[15-18]。但根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仍有部分患者對米氮平應答差,同時對抑郁癥患者采取單一藥物,抑郁癥狀可出現(xiàn)減輕,但功能性失調(diào)態(tài)度依然會存在[19]。因此,單一采取藥物抑郁癥,復發(fā)率極高。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團隊心理治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的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藥物單獨治療[20]。相關(guān)研究顯示,不合理的認知方式是引發(fā)抑郁的重要原因之[21]。因此,對不合理的認知進行正確引導對抑郁癥患者尤為重要。正念來源于東方佛教冥想方法,而正念認知行為是將冥想與常規(guī)“思維訓練”結(jié)合在一起的一種療法,更正患者內(nèi)在思維,改善患者不良行為及負性信念,通過“想法不是事實”、“活在當下”、“如果更好地照顧自己”、“運用所學應對未來的心境”等主題,幫助患者重建認知,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矯正患者負面想法及功能性失調(diào)態(tài)度,提高依從性,增強心理應激能力及應付能力,消除患者抑郁、焦慮情緒,保持良好情緒,將患者切身體驗落實到實處。同時,通過團體治療,能夠提高出勤率及作業(yè)完成情況[22]。
在本研究中,正念認知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69%,明顯高于對照組73.8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HAMD、HAMA評分均有所降低,且正念認知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這可能與聯(lián)合治療能夠更好糾正患者不良認知,消除患者不良反應,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減輕抑郁、焦慮情緒,提高患者心理應激能力有關(guān)。正念認知組治療后SCSQ評分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后應答總數(shù)、非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多于對照組,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少于對照組,提示正念認知行為的團體聯(lián)合藥物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較好應對各類事件。
綜上所述,正念認知行為的團體治療聯(lián)合抗抑郁藥物治療抑郁癥患者,能有效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改善對應方式,緩解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