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旭
(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肛腸三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肛腸疾病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多發(fā)疾病,其發(fā)病率高,好發(fā)于男性。該病類型繁多,包括痔瘡、直腸潰瘍、肛裂、直腸癌及肛瘺等,倘若治療不及時,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該疾病,但多數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因缺乏對所患疾病的正確認知,且因擔心疾病,臨床依從性較低,嚴重影響治療效果[2]。本文對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80 例肛腸科患者方案給予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80 例肛腸科患者臨床資料,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 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2.73±4.38)歲,混合痔22 例,肛瘺18 例;研究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4 ~67 歲,平均年齡(42.15±4.26)歲,混合痔21 例,肛瘺19 例。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且齊全;(2)臨床依從性較高者;(3)均確診為肛腸疾病。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缺失者;(2)臨床依從性較低者;(3)意識障礙者;(4)溝通障礙者。本研究得到醫(yī)療倫理學會同意,全部患者知曉研究內容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嚴密監(jiān)測體征,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定時病房巡視及對癥基礎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分階段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派發(fā)調查問卷表,了解其疑慮及基本需求,并歸納整理調查內容,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實施分階段健康教育,分6 個階段,具體如下:(1)入院宣教:護理人員用熱情態(tài)度迎接患者,向其詳細介紹科室、病房環(huán)境,減輕患者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患者填寫入院評估表,告知疾病相關知識,如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進一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及了解;(2)術前1 d,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其主訴,詳細告知手術治療必要性,并通過介紹以往成功康復案例,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3)與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有關事項,促使其主動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手術當天:指導患者采用平臥位,教會其正確排尿方式,告知患者術后可出現(xiàn)劇痛、尿潴留等情況,給予其相應處理措施,同時告知服用鎮(zhèn)靜止痛藥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合理飲食,并詳細講解術后恢復所需注意事項;(4)術后1 d,告知患者在2 d 內合理有效控制排便,詳細講解首次排便時可能會發(fā)生的癥狀,患者排便后則安排其坐浴,定期更換藥物,查房或巡房過程中主動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倘若出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醫(yī)師并給予相應處理;及時補充營養(yǎng),可進食魚湯、香蕉等易消化少脂食物;大便保持通暢,倘若術后3 d 仍無便意,可在患者飲食中加芝麻油等富含有植物油脂等食物;(5)術后1 星期指導患者進行肛門括約肌功能恢復訓練;(6)出院前:告知患者需保持良好規(guī)律作息,并注意運動、情緒、飲食等管理,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回院復診。
兩組知識掌握度利用本院自制調查表進行評估,評估日常飲食、健康行為、疾病知識、運動鍛煉等,每項100 分,得分值高知識掌握度高;兩組生活質量根據生活質量表(SF-36)評估,評估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人際關系等,每項100 分,分數值高生活質量好;兩組患者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護理問卷表評估,包括護理態(tài)度、住院環(huán)境、護理質量等,滿分100 分,低于60 分為不滿意,60 ~90 分為滿意,高于90 分為非常滿意[3-4]。
研究組健康行為、運動鍛煉、疾病知識及日常飲食等知識掌握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知識掌握度比較(± s,分)
表1 兩組護理后知識掌握度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健康行為 運動鍛煉 疾病知識 日常飲食研究組 40 90.43±4.71 91.25±4.42 91.54±4.59 92.34±4.25對照組 40 81.26±2.25 80.17±2.51 81.68±2.37 82.26±2.74 t 11.111 13.787 12.072 12.607 P 0.001 0.000 0.001 0.001
研究組人際關系、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社會功能等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人際關系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 40 89.45±5.57 88.29±6.51 86.16±5.64 89.26±5.89對照組 40 80.61±4.28 81.37±5.49 80.43±4.35 81.75±4.73 t 7.959 5.139 5.088 6.288 P 0.002 0.007 0.007 0.004
研究組總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肛腸疾病在肛腸科是一種常見疾病,有高發(fā)病率、病程長的特點,如果不及時治療,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目前,臨床治療肛腸疾病多采用手術治療,但術后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影響治療療效[5]。據臨床研究指出,將有效護理措施實施于肛腸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6]。常規(guī)護理僅對患者進行依從性健康教育,忽略患者身心變化情況,而分階段健康教育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育,通過提高患者對所患疾病知識,減輕不良心態(tài),進而提升其臨床依從性,有效提高治療效果[7]。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健康行為、運動鍛煉、疾病知識及日常飲食等知識掌握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將分階段健康教育實施于肛腸科患者中,可加深患者對肛腸疾病的認識,能有效提高其知識掌握度。究其原因考慮:在患者入院時、術前、術后等不同階段均詳細講解肛腸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等,進一步加深患者所患疾病知識,通過提高其知識掌握程度,進而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8]。同時,研究組人際關系、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臨床對肛腸科患者實施分階段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能提高其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究其原因考慮為:患者手術當天,教會其正確排尿,告知術后劇痛、尿潴留等情況,給予相應處理,且告知使用鎮(zhèn)靜止痛藥后的不良反應,合理飲食,講解術后恢復所需注意事項。在術后1 d,講解首次排便時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排便后安排患者坐浴,并定期換藥,主動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若出現(xiàn)異常,告知醫(yī)師給予相應處理。術后1 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肛門括約肌功能恢復訓練,在患者出院前,告知其保持良好規(guī)律作息,注意運動、情緒、飲食等管理,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回院復診。分階段健康教育通過一系列措施,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對肛腸科患者進行分階段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知識掌握度,改善生活質量及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