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交
摘 ?要:課程改革后高中政治教學更應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原因是課程標準提出構建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課堂落實優(yōu)化后的教學結構,最終讓學生通過政治學科的統(tǒng)籌學習后成為綜合型人才?;诖?,本文總結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視域下的活動性學科的特征,而后總結幾點具體教學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當今時代是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學識與技術研究,重視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進而培養(yǎng)出社會對綜合型、全面型的人才,這已經(jīng)是當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迫切需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應重視課程改革,利用活動課等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活動型課程特征
為更好的讓學生通過政治學科學習提升自身素養(yǎng),應分析活動課程的特征以及教學價值,教學價值的分析更為清晰明確,其教學價值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課實踐后,提升對素養(yǎng)建立的認識,最終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活動型課程特征分析更重要,因此下述文字總結活動課程的幾點特征。第一導向性,導向性是指活動課更應該深度剖學核心價值觀念,為理論型課堂提供更多的素養(yǎng)教學的經(jīng)驗,以此讓教師在理論課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核心教學任務。第二實踐性,實踐性是指活動課相較于理論課,更傾向于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自身感受來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核心素養(yǎng)不能只對學生進行理論傳授,此種教學方式學生的收獲少之又少,因此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因突顯活動課的實踐性特征。第三主題性,主體性是指活動課的開展不是盲目的,每次活動課必須建立一個主題,教師圍繞此主題進行設計與安排,最終讓課程可有相互匹配的主題情境,最終讓學生通過實踐完成價值觀念的強化與引領。
二、高中政治活動型學科的教學策略
(一)落實課程理念
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全新的教學理念應落實在政治課堂上,以此完成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由此可見課堂之上落實課程理念的重要性?;顒诱n程亦應該如此,以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完成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為終結理念,實踐環(huán)節(jié)更應重視學生體驗感與收獲,尤其是體驗型的課程,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更應重視學生價值觀念的指引效果。例如人教版必修三《文化與社會》一課學習時,本課學習時筆者采取議題式的理念完成此次教學任務,本課共分為兩個大的主題,分別是讓學生探究文化與經(jīng)濟、文化與政治的影響,本課是高二政治的重要學習任務,因此筆者更重視如何讓學生通過辯證角度進行分析,如何讓學生認識的文化的重要性,并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強化學生對文化建設的理解,并增強自身的文化傳承責任感。因此筆者將本節(jié)課的授課方式限定為議辯型,議辯課堂也是活動課的一種類型,讓學生在辯論與討論中認識到文化的重要影響,最終通過學生強化自身的民族認同感。
(二)重視課程實施
教學理念是理論層面的構思,樹立理念是確保課堂實施的先決條件,因此將建立教學理念作為首要策略,對此闡述后應重視課堂實施,課堂實施效果關系到學生在此節(jié)課的收獲,因此教師應圍繞主題布置任務,此過程可通過下述步驟完成。首先應創(chuàng)設與主體相互匹配的情境,讓學生有學下去的興趣,其次為保證活動課程的效果,教師應重視問題設置與追問,開放性問題、探究性問題應作為主要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強化綜合素養(yǎng),最后應保證活動課程的多種類型,完成素養(yǎng)強化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體驗。例如必須三《我們的民族精神》一課學習時,筆者深度研究教材后,認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后,學生更應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具體表現(xiàn),并深刻認識到民族精神薪火相傳的重要性,因此本節(jié)課授課環(huán)節(jié),筆者采用的是體驗型的活動課授課方式,筆者利用影視資源先為學生播放愛國題材的影視劇,讓學生通過影視資源的觀看,直觀感受到上面的人物形象身上的愛國意識,完成影視資源觀看后,筆者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體會。通過本次體驗型的授課方式,將理論層面的民族精神更直觀的向?qū)W生傳授,學生收獲頗豐最終強化了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可豐富授課氛圍,使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更科學、有效,因此活動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云教育平臺上的資源,將其利用并深度挖掘有關于素養(yǎng)的蘇素材,將素材整合成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討論過程學生可對其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必修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課學習時,本節(jié)課授課目標是,讓學生識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此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設,本節(jié)課與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相互匹配,因此本節(jié)課筆者采取綜合型的活動課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課前筆者將云教育平臺上的資源下載并認真研讀,根據(jù)此設計出此次課程的授課思路,課上筆者先對學生講述科學精神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而后以某次社會實踐作為案例,為學生講述公共參與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最終筆者對學生說,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發(fā)展,應保證政治認同感應用法治意識,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素養(yǎng)高尚的高中生。
三、結束語
綜合上述,本文總結政治活動課的幾點特征,而后總結幾點教學對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學識與技術研究,重視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綜合型、全面型的人才,因此政治課堂更應采取議題式方式、議辯方式、綜合體驗方式的授課方案,以此展現(xiàn)課程教學價值,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縱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09):99.
[2]李露曦.淺析高二政治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路徑[J].考試周刊,2021(6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