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冰
(漯河市園林綠化養(yǎng)護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大樹移植技術難度偏高,且是園林綠化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在園林施工過程中,應正確使用各類大樹移植技術,提高移植成活率。在大樹移植過程中,需要以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特點為立足點,選擇相應的樹種進行移植,如此才可以讓城市綠化得到全面優(yōu)化。完成栽植后要有效開展養(yǎng)護管理工作,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養(yǎng)護措施,如此才可提高移植成活率,滿足園林綠化的建設要求。
首先,明確具體的移植時間。移植時間與成活率緊密相關。通常而言,落葉樹種的移植時間為春、秋兩季[1]。早春,樹木的芽即將萌動,是移植的最佳時期,此時移栽成活率較高。其次,移植過程中需要選擇“熟苗”,避免使用未移植過或散生在山區(qū)的“生苗”,盡可能移植淺根性樹種。在選擇樹體的過程中,需要選擇長勢良好、不存在病蟲害的大樹。再次,準備定植穴。移植大樹前應先確定好定植點,并繪制好具體的樹種規(guī)劃圖。最好在移栽前7 d挖好定植穴,定植穴的直徑應比移栽樹土球直徑大44~55 cm,同時開挖深度需比土球高度高20 cm,要確保土球可以完全埋進定植穴。開挖定植穴時,應分開放置挖掘出的中低層土和表面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攤開晾曬,同時將土中雜物清理干凈,以便后期使用。最后,對土壤進行消毒。定植前要先清除土壤中的病蟲害,具體可混合0.1%百威顆粒、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粉劑,均勻噴灑在土層表面,以保證種植環(huán)境適宜大樹生長,從而提高大樹移栽的成活率。
通常,需要在移植大樹前兩三年的春秋兩季對將要移植的大樹進行斷根處理。在斷根處理過程中,應圍繞樹干,以胸徑的3~4倍為半徑,根據(jù)畫出的圓形挖掘?qū)?、深分別為30~40 cm、50~80 cm的溝[2]。挖溝時如果遇到樹根,應將其切斷,對于較為粗大的樹根,可先修剪樹干,保證溝的內(nèi)壁平整。挖好溝后應第一時間填充肥沃的土壤,同時分層將土壤夯實,再開展?jié)菜?、保濕工作。?jīng)過斷根處理的根部切口,通過兩三年精心養(yǎng)護后,會長出諸多新根,這些新根能夠提高大樹的移栽成活率。
挖掘和包裝過程是大樹移栽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該在挖掘前一兩天進行澆水,同時把大樹附近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包扎樹身,注意不能把主干折斷。然后按照樹干直徑,確定土球大小,通常土球直徑是樹木胸徑的7~9倍,高度在60~100 cm。對胸徑高于70 cm的大樹進行移植時,其土球直徑和高度分別要在300 cm以上和130 m以上。挖好土坑后要包扎修正土球,帶土球方箱運輸。
在移植大樹的過程中,運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與大樹移植成活率密切相關。要想避免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水分流失及機械損傷等,應在樹干上纏繞稻草[3]。運用起重機或吊車裝車時,應注意將樹冠朝后、根部朝前。在樹干接觸汽車或木架之處,應墊上柔軟材料,同時用繩子扎緊,防止樹皮受損,并用繩子適當纏攏樹冠。如果是長途運輸,最好蓋上帆布,避免水分流失。土球則需要相互錯開放置,并將其固定好,避免隨車晃動。
將大樹運輸?shù)揭圃缘攸c之后,應立即展開定植工作。結(jié)合提前制定的施工設計要求,在定植穴中斜吊大樹,然后摘掉樹冠上的繩子,通過吊車將樹冠扶正,根據(jù)周圍的環(huán)境和樹形,結(jié)合吊車移動樹冠的位置,確保審美效果最佳化。確定種植方位后,將外包裝撤掉,展開分層夯實和澆水工作。完成定植后,需重視樹穴排水,防止樹穴中積水[4]。
剛移植的大樹根部并未與土壤充分融合,在大風天氣等惡劣環(huán)境下,很容易發(fā)生傾倒。為了防止大樹傾倒,有關工作人員需要通過設置支撐裝置提高樹木抵抗各類外力因素的能力。設置支撐裝置的實施難度并不大,在園林綠化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且養(yǎng)護效果顯著[5]。所以,在移植大樹養(yǎng)護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支撐裝置的正確設置,見圖1。
圖1 支撐裝置
大樹移植后,水肥管理工作極為關鍵。完成移植工作后,應第一時間澆水,此次要將水澆透,并隨水施入生根劑等對樹木生長有利的肥料。澆水頻率為3 d一次,7 d后再澆一次水,便可以逐漸延長澆水時間,直至大樹可以借助自然降水生長。移植樹木新芽萌發(fā)之后,可以施肥,可施入適量的氮磷鉀復合肥,但要控制好肥料的使用濃度,最佳濃度為0.2%~0.5%,同時施入尿肥0.10~0.25 kg。移植第1年可以施一兩次肥,之后噴施葉面肥即可,噴施量為1 kg尿素兌水200 kg,最好選擇在07:00—09:00或15:00—17:00進行噴施,以更好地發(fā)揮肥效、提高樹木對肥料的吸收效率。
大樹移植后,因為初期植株受損,萌芽力不強,易出現(xiàn)缺乏營養(yǎng)的問題,因此,需要為大樹打吊瓶輸營養(yǎng)液[6]。可在距地面2 m左右的位置掛一個裝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或營養(yǎng)液的吊瓶,在距地面50 cm的樹干上打一個小孔,深度應達到形成層,之后在小孔中插入吊瓶的針頭,將滴液的流速調(diào)整好,見圖2。通常1瓶營養(yǎng)液約10 d滴完,具體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一個生長季1棵大樹需要輸四五瓶營養(yǎng)液。
圖2 輸營養(yǎng)液
大樹移植后很容易受到低溫影響而受損。為了提高大樹的抗寒性,應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適量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同時,要把覆蓋的遮陽網(wǎng)撤除,以改善樹木的光合作用,加強樹枝的木質(zhì)化程度,從而增強樹木的抗寒性。除此之外,進入冬季前,可以運用樹干培土和砌風墻的方法進行防凍。
大樹移植后,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適應種植環(huán)境。在大樹移植初期,由于其自身缺乏較強的抵抗力,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問題,因而需要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最近幾年,在喬木、灌木中危害較為嚴重的蟲害主要有木虱、介殼蟲等,因此,需選用介特靈、速撲殺等對其進行防治。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可使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進行防治。此外,移植后要注意及時清理林區(qū)內(nèi)的枯枝落葉,并排除漬水,為樹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大樹移植技術和養(yǎng)護管理技術具有重大意義。移植大樹時,養(yǎng)護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養(yǎng)護管理能力和技術,確保大樹移植的科學性。只有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大樹進行移植,才能夠提高移栽大樹的成活率,進而才能有效提高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水平、提升城市綠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