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煒 楊會霞
摘 要:田徑課是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小學田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在田徑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體育學情,合理地確定田徑課的教學目標;在田徑教學中適當融入游戲元素,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適當降低田徑教學難度,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挖掘?qū)W生在田徑運動中的潛能。
關(guān)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8-0087-02
引 言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生理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科學合理地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提升身體綜合素質(zhì),從而助力其他學科的學習。學校體育學習是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chǔ)。在體育課上,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他們的運動興趣?,F(xiàn)階段,很多學生缺少鍛煉,肥胖、體質(zhì)差、耐力不強等問題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針對這些問題,體育教師要注重提升田徑課堂教學質(zhì)量,秉承“快樂體育、魅力田徑”的理念,創(chuàng)新田徑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并將其作為一項日?;顒?,進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本文將結(jié)合當前小學田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開展田徑教學的具體方法,希望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一、當前小學田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
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強,興趣是他們參加田徑運動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沒有采取適合該階段學生的田徑教學方法,將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1]。當前,一些教師采取的田徑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基本以訓練教學為主,一般為教師制訂田徑課計劃—學生訓練—教師指導,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缺乏師生、生生互動,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同時,在田徑課上,一些教師過多地關(guān)注學生的技術(shù)動作,整體訓練過程較為嚴肅,且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做得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容易受傷,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于學生合作的田徑教學方法較少
現(xiàn)代田徑運動有很多種類,包括競走、跑、跳躍、投擲及由跑、跳、躍、投擲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2]。針對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教師要合理地將不同的田徑運動進行融合,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注重跑和跳躍的教學,多開展50米、100米接力跑及定點投擲運動等項目,采用計分和現(xiàn)場考評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反映學生的田徑能力,但因為缺少合作探究及德育教育等,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僅停留在鍛煉身體上,無法提升自己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些教師很少采用基于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創(chuàng)編田徑項目教學等,導致學生未能有效形成集體主義意識,未能達到體育教學目標。
(三)田徑教學評價機制創(chuàng)新性不足
體育課要注重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要求教師根據(jù)其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對年齡尚小的小學生而言,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提升其對田徑學習的興趣,使其逐漸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忽視評價的作用,多采用終結(jié)性評價,如“50米跑步速度”“投擲距離”等,很少在評價中結(jié)合學生的身體情況給出過程性評價,如“跑步能力可提升空間”“田徑集體項目協(xié)作性”“知識與技能”等。這導致學生無法充分認識自己在田徑運動中的優(yōu)、缺點,不利于其掌握田徑運動的基本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二、提高小學田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合理確定田徑課的教學目標
針對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對田徑知識的認識,通過引導及游戲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田徑課[3]。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從認知、技能、情感及負荷等方面進行規(guī)劃,如認知目標,要讓學生了解田徑項目的具體形式和各種項目的動作結(jié)構(gòu);技能目標,以50米跑步為例,讓學生掌握啟動、跑步和減速時應注意的問題和技術(shù)要領(lǐng);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敢拼搏的精神,使其在田徑運動中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負荷目標上,要針對小學生的身體耐受度,設置45%~50%的負荷目標,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在保證有效鍛煉的基礎(chǔ)上,逐漸提高學生的耐力。教師只有在明確了田徑課堂的教學目標后,才能在目標的指導下,有效地開展田徑課堂教學,同時通過學生的反饋,適當調(diào)整教學計劃和目標,最終提高田徑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二)在田徑課堂上融入游戲教學元素
游戲是兒童的良師益友。結(jié)合田徑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在課下要通過備教材和備學生的方法,積極地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激發(fā)學生參加田徑運動的興趣[4]。在田徑游戲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組織各種自學、互學和展學活動,讓學生自編自創(chuàng)一些可以明顯提升身體素質(zhì)的田徑小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由之前的教學主導者變?yōu)橐龑д吆筒邉澱撸攲W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其解決,進而提升學生利用體育游戲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田徑準備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抓人”“小型徒手操”等游戲,一邊為學生講解徒手操的動作,一邊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在田徑基礎(chǔ)教學部分,為了增強學生跑步動作的自然性、協(xié)調(diào)性和準確性,師生可以設計“穿過小樹林”的游戲,并制訂規(guī)則:所有人必須站在起跑線后面,拍手后才能起跑,不得碰倒道具小樹,碰倒后需要扶起后再跑。在學生掌握規(guī)則后面,教師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比賽,最后做出評價。通過游戲化教學的方式,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明顯提升,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田徑知識,還學習和靈活應用了田徑技能,并能通過體育活動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實現(xiàn)了體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