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巾琴
摘要:相關研究學者對審美素養(yǎng)的研究主要是審美情趣、審美經驗、審美理想以及審美能力等綜合因素的綜合。審美素養(yǎng)不僅僅包括對于圖片的欣賞能力,還包括的美的欣賞以及接受能力,在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實現優(yōu)質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審美文化的鑒賞能力。
關鍵詞: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古詩詞鑒賞
引言
古詩詞作為我國比較重要并且優(yōu)良的傳統文化,其具備簡短的格式以及豐富的信息量,沒有多余的文字以及信息量,在為讀者傳授相應的文字以及哲理故事的同時,塑造一副美好的圖片信息,實現優(yōu)質化的美育功效,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將其方式方法進行調整,盡可能的引導學生在進行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忽略審美教育,而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育。
一、審美教育的價值研究
傳統的中國美學經過了漫長的歷史以及發(fā)展路徑,提煉出了優(yōu)質地符合中國美術特色的文化藝術。比如,當前眾多的中國美學研究人員,會通過詩經,古詩詞,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書籍,進行傳統的美學研究。當然,美學研究的典型代表比較多,比如故宮、紫禁城以及現代家具方面的傳統美學設計、中式服飾,都其中蘊含了傳統的美學元素,并且,隨著審美教學的發(fā)展,以及最近幾年的時尚與潮流,從幼兒階段已經開始進行美育的培育,幫助新一代的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當前,小學生接觸到的美學資源比較豐富,比如:生活中的美妝、衣服搭配、生活美學、物道美學等相關的審美研究,或者古詩詞的插畫藝術等,都是符合審美的,更有美術畫作旁邊配上優(yōu)美的經典古詩詞,這也是一種審美教育與傳統古詩詞文化教育的結合。
二、審美教育條件下,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育的開展策略
(一)對提煉古詩詞中的美感詞匯
自古以來,對古詩詞的贊美以及運用,不亞于當代的漢語,古詩詞的語言簡短較為凝練,著名的作者曲黎敏曾經指出,當代人所說的話,古代人都有說過。古詩詞的美感一直被廣為贊頌,一方面,在于其句子的優(yōu)美和用詞的凝練,沒有任何的贅余和繁瑣,隨口一讀,一幅清晰的景色圖就會呈現在眼前,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其中美感詞匯的提煉,然后將美感的詞匯進行串聯,從而實現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
教學案例一,比如,在針對部編版五年級,進行古詩詞教學,以《己亥雜詩》為例,其中的審美教育,就可以以重點描寫風景以及色彩的句子入手,進行提煉與列舉,比如落紅、春泥、更護花。因此,在針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從網路上搜索相應的古風音樂,在音樂的加持下,以春泥、和花朵為畫作主要元素的風景圖片,進行搜索,將其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以更好的素材以及豐富的教學信息,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與記憶,并且,在基于審美教育培養(yǎng)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畫作以及美學教育的元素,進行古詩詞的理解與記憶,更能起到化繁為簡的作用,實現良好并且優(yōu)質的審美功效,實現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形成對詩人思想的理解與領悟,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縮短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并能夠從主體角度出發(fā),深刻體會詩詞所產生的美感,與作者的審美和心境同頻共振。
(二)將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開展教學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以對教學的形式進行豐富,比如對學生情緒的感染,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學目標指導下,學生不僅僅可以體會詩詞中的詩情畫意、氣勢磅的詩詞畫意感,享受到學習過程中,使加深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在教育過程中形成的延續(xù)和傳承。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古詩詞句子中的審美元素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所抒發(fā)的情感進行教學,實現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
教學案例二,比如,在針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的過程中,以古詩詞教學為例,選取的內容是部編版,小學五年級的教材知識點,這首詩的原文為“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倍@首詩的審美教育重點是體現在最后兩句。當前,在眾多的古詩詞中,借酒消愁,解酒抒發(fā)壯志,而此首詩歌以解酒抒發(fā)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以及對于歸鄉(xiāng)的渴望,而最后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體現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迫切思想,以及歸心似箭的思緒,此時,教師可以啟迪小學生進行戰(zhàn)爭紛亂的年代,百姓流離失所,從軍的人思念家人,迫切渴望回家的心緒,可以讓小學生通過審美教育在寫作中進行此景象畫面的復述與擴展或者續(xù)寫,也可以繪制成為美術作品,又或者,以德育教育為核心,讓小學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與家鄉(xiāng),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以這種德育教育與當前的國外戰(zhàn)亂,搭乘飛機逃離的景象進行對比,培養(yǎng)小學生對國家的感恩之情。
總結:古詩詞作為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是考試中的必考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其中的教育點非常之多,比如,審美教育,德育教育,因此,在針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融合多方面的信息,借助豐富的音樂資源、美術資源以及現代化的教學工作,最大化的實現古詩詞教育,將古詩詞的教學信息充分地挖掘出來,對小學生實現包括審美教育在內的多元化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李艷娜.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審美教育——以小學古詩詞為例[J].陰山學刊,2017:109-110.
[2]陸麗敏.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古詩詞審美教育[J].基礎教育論壇,2019:86,33.
[3]黃士鵬.古典詩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素養(yǎng)[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