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華
摘 要:開展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堅持科學正確的原則實施探究教學,全面掌握物理探究式教學要素,嚴密組織與實施探究式教學過程,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探究式物理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這樣才能提高物理探究式教學成效,有效促進學生物理探究學習能力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要素運用
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發(fā)展高中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要實現此目標需要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視開展探究式教學。但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探究教學要素不全面、探究教學過程低效,既影響了高中物理教學成效的提高,又制約了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快速發(fā)展,因此需要教師加強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和運用。
一、 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原則
在高中物理開展探究式教學,要想取得理想教學效果,必須堅持科學的原則施教:
(一)堅持科學探究原則
開展物理探究教學,要堅持科學的原則,在探究的要素、探究的原理、探究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符合科學原則和精神,并且要以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既要注重創(chuàng)新,又不能盲目和無根據地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二)堅持學生主體原則
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時也應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作用和啟發(fā)作用。
(三)堅持量力而行原則
物理學科本身比較抽象復雜,開展物理探究教學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經歷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高。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在教學中要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能一味追求難度較大的“探究”,從而導致學生探究興趣的降低。
二、 探究式教學的要素分析
高中物理新課標提出了探究教學的七大教學要素,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教學要素,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提升物理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標。為此需要教師掌握這些教學要素的運用要求:
(一)提出問題
在該要素中,要求學生做到能夠準確發(fā)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并能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科學、具體的描述或表達,要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或核心,這樣才能為探究問題奠定良好開端。為此需要教師重視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或物理問題,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知識背景,來啟發(fā)學生發(fā)現或提出問題。
(二)猜想和假設
在該要素中,要求學生對發(fā)現或提出的問題能夠給出解決問題方法的初步猜想或假設,對提出的問題有了猜想或假設,才能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給出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和進行大膽的猜想或假設。
(三)制訂探究計劃和設計實驗方案
在該要素中,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物理探究問題的需要,自主制訂探究實施計劃和設計探究的實驗方案,通過利用等效轉化、控制變量法、整體與隔離等方法制訂具體的實驗探究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先讓學生主動探索和設計實驗方案,在學生設計好實驗探究方案的基礎上給予指導,以使實驗方案更加完善。
(四)實施探究過程并記錄實驗數據
在該要素中,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或合作完成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真正經歷探究學習的完整過程,從而使學生掌握物理探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過程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操作、正確使用儀器設備的方法,養(yǎng)成科學有效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的習慣。
(五)分析論證實驗數據和總結實驗結論
在學生進行了實驗探究過程之后,要求學生對記錄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論證,通過分析論證,總結出實驗的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給出實驗結論,要指導學生對實驗數據和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中得出結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路與過程,通過分析思路與過程可了解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
(六)評估研究結論
在學生初步得出實驗結論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反思,查找實驗中的不足之處或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總結實驗經驗和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今后的實驗探究能力,并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反思、評估和總結的習慣。
(七)進行合作交流
由于在高中物理實驗探究活動中,主要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每個學生“各司其職”,為了使每一個學生全面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在實驗探究完成之后要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讓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交流自己的體會,能夠促進全體成員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 探究式教學的運用策略
探究式教學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注意靈活運用。文章以魯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相互作用”中的第3節(jié)“摩擦力”的探究過程為例來論述探究式教學的具體運用策略。
(一)教學目標設計
通過本次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靜摩擦力的概念、特點、影響靜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相對運動趨勢的含義;掌握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產生條件與影響因素,掌握“控制變量法”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公式,理解物體相對運動的含義;提高學生進行物理探究實驗的設計與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