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紅 高偉聰
摘?要:高職部分學生自我效能感比較低,對于集體性的活動、有關學業(yè)的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擔當與責任,難以有效滿足當前社會對職業(yè)人才的要求。為此,高職院校方面應該加強重視這一方面,采用合適的手段進行強化,為社會輸送更多有擔當、有抱負的大學生,促進社會和諧問題的發(fā)展?;诖?,本文主要針對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路徑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路徑
1977年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之后有關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都得到了深層次的發(fā)展,相關學者對其各個方面都賦予了更強的定義。自我效能感涉及的不只是行為、工作技能等,同時更為重要的還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利用所具備的技能完成相關行為或者是工作任務的自信程度。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正處于迅速成長的關鍵階段,自我效能感的水平直接關乎他們的學習與發(fā)展。不過就傳統(tǒng)教學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對此并不是很重視,過分看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進而導致很多高職生自我效能感比較低,不愿意與人交往,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學校集體活動中,缺乏年輕人的朝氣,身心健康發(fā)展受阻。就這一方面來說,加強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路徑探究十分有必要,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義與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感具體就是說在特定情境下,個體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活動的主觀判斷與認識,簡單來說就是自信程度。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所提出,其覺得自我效能感能夠表現(xiàn)在堅韌力與內驅力等方面對于個體的活動態(tài)度、活動情緒表現(xiàn)等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個體行為方式與反應、思維方式等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關乎最終的活動成效。如果個體自我效能感比較強,那便能積極地接受挑戰(zhàn)與任務,同時在任務執(zhí)行中也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遇見挫折與困難能夠堅持克服。反之,如果個體自我效能感比較低,便不敢接受挑戰(zhàn),面對壓力和困難將會退縮,而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才能體現(xiàn)受阻。就整體角度上來說,個體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
(1)個體直接的成功經驗。個體效能感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個體直接成功經驗的影響。對于某項活動來說,如果個體有著反復成功的經驗,那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必定很強,進而能主動參與其中;反之,反復失敗的經驗則會極大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個體不愿意參與。
(2)替代性成功經驗。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也能借助觀摩他人成功經驗來實現(xiàn)提升,使得個體產生共鳴。不過這一點實現(xiàn)的重要前提就是個體和替代性成功經驗的榜樣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3)言語勸說。對于個體自我效能感提升而言,言語勸說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在特定情境中,根據(jù)替代經驗與成功經驗,再加上反復的言語勸說,便能有效地激發(fā)個體成功體驗,促進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強化。
(4)情緒喚起。情緒因素的不同對于個體產生的影響也會不一樣。個體在開展某項活動的時候,如果情緒過于激動,同時置身于陌生的情景中,那將會是他們感到非常茫然,而自我效能感也會有不同程度上的下降。
除了這些影響因素,個體歸因方式對于個體自我效能感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就韋納的歸因理論角度上來說,個體對行為失敗的原因分析具體可以分為運氣、能力、任務難度以及身心狀態(tài)等方面。如果個體成功之后將原因歸結于運氣等上,那即便獲得了成功經驗,自我效能感也不會有顯著的提升[1]。相同的道理,如果個體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我努力程度不夠等,那即便經歷多次失敗,自我效能感也不會受到過多的影響。因此,在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過程中,高職院校方面應該加強成敗歸因方面的引導,深層次地分析個體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并且從整體角度進行把握,這樣才能促進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有效的提高,為其今后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特點
(一)自我效能感顯著提升
高職學生思維活躍、體力充沛,這是他們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要基礎。所以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有著顯著的增強,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能夠獨立生活等。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對自己的學識、才華等充滿自信,同時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較滿意[2]。不過因為經驗不足,所以極易出現(xiàn)過分自信的情況,又或者是因為一時的挫折而開始懷疑自己。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離不開高職教師科學的引導與保護,絕對不能放任不管。
(二)自我效能感不穩(wěn)定
高職學生因為對自我認識還不是很完善,個性發(fā)展不成熟,情感駕馭能力不足,所以他們的情感體驗有著顯著的不穩(wěn)定性特點。高職學生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成功而產生愉快與積極的情感體現(xiàn),而自我效能感也能獲得提升;不過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挫敗,而喪失自信,引發(fā)自我效能感的降低。除此之外,在高職院校的各個階段,他們自我效能感的特點也會不同。部分高職生剛進入學校時,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自我效能感可能會有所降低。而適應之后,便會逐漸獲得提升。不過到了最后一個學年的時候,面對步入社會等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他們又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并且懷疑自身,而自我效能感自然也會降低。
(三)男生比女生的自我效能感高
就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中,男生的明顯比女生的要高。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很有可能和我國教育背景相關。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對男生提出的要求要高,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男生總體也比女生要強。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比男生要低。
三、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原因
就現(xiàn)階段情況來看,高職部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較低,人際關系比較緊張,也不愿意參加一些集體性的活動,缺乏年輕人的活力和朝氣。造成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心理矛盾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