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麗
摘?要:本文以充分利用線上豐富網(wǎng)絡課程教學資源和線下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為切入點,探索基于BOPPPS模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設計與運用。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應用案例為例,調整和改進線上教學資源,加強參與式學習的課堂教學,解決教學交互性差,考核不閉環(huán)、知識綜合應用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方法能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活躍,提高學生運用理解能力和編程思維,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關鍵詞:BOPPPS;線上線下;教學模型;Java;教學設計
一、概述
隨著智能化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多種多樣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線上課程微課、翻轉課堂、MOOC、SPOC如春芽般地不斷涌現(xiàn)。如何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有效融合線下課堂教學,是每一個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思考的問題。為了充分利用豐富優(yōu)質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本篇以“Java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為例,根據(jù)高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探索基于BOPPPS模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設計和運用,讓學生的天分和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者和實踐者,老師成為學生的引路者和服務者,學生的編程思維、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得到提升。
二、Java程序設計語言
Java語言是一門優(yōu)秀的編程語言,是開源的、最主流的網(wǎng)絡編程語言,是純完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可以編寫跨平臺應用軟件,徹底改變了應用軟件的開發(fā)模式,它無疑成為廣大編程愛好者的首選語言,也為軟件開發(fā)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在計算機、移動終端、家電等領域中Java技術無處不在。因此,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和我國幾乎所有高校的都開設了Java程序設計課程。我校的軟件、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物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等專業(yè)把Java語言作為專業(yè)課,其中在軟件專業(yè)是專業(yè)核心課。雖然我們目前的課程均采用在實訓室授課,邊講邊練,任務驅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但是學生被動學習、主觀意愿不強,不能很好地參與課題教學,對知識理解不夠深,還停留照書敲代碼、淺嘗輒止等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還存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究其原因:一是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其強的學科,學生要大量時間進行實踐編程練習;同時,現(xiàn)在學生缺少“代碼虐我千百遍,我待代碼如初戀”的精神;二是Java程序設計課程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發(fā)揮慕課和微課應有的作用,教師只是單純地安排學生課下觀看學習,沒有做到跟蹤輔導和監(jiān)督督促學習,BOPPPS教學模型通過預測和后側既能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又能檢驗學生課下學習成果,使教學活動課上和課下貫穿起來,線上和線下無縫銜接,使學習平臺和社交平臺充分結合,實現(xiàn)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的深度融合,有效地解決Java程序設計課程面臨的問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BOPPPS教學模型概念及內(nèi)涵解析
BOPPPS教學模型起源于北美,是當今國內(nèi)外高校及培訓機構較為推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構建的教學過程是一種閉合環(huán)路,將課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實施階段、課后任務拓展階段貫穿起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突出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反饋信息能否及時得到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師要多思考、多溝通,課后更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渠道加強師生的深度互動。根據(jù)人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大約只能集中十五分鐘的規(guī)律,BOPPPS教學模型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劃分為若干個十五分鐘的教學單元,整個教學過程分6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B——導入(Bridgein)、O——學習目標(Objective)、P——預測(Pretest)、P——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O——后測(Posttest)和S——總結(Summary)。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必須一槍命中學生的興趣點,抓住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爆發(fā)出強烈的學習熱情。其用意就是促使學生馬上進入學習狀態(tài),一點點引導學生重視所要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教師的導入方法可以隨時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變化,例如講述一些與本堂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時事政治、典故、自然現(xiàn)象或個人體驗等,也可以通過復習之前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過渡到新的知識上面來,導入的語言盡量精練、有趣,快、準、狠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傊?,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續(xù)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目標環(huán)節(jié)
學習目標的設定要考慮授課對象、教學內(nèi)容、環(huán)境條件和標準程度,要重點突出、簡單明了,可觀察和可評測,是檢驗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能得到的學習效果的標尺。同時,也以布魯姆認識領域的教學目標為依據(jù),制定適合教學對象的素質目標(思政素養(yǎng)、文化素質、職業(yè)素質、身心素質)、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三)預測環(huán)節(jié)
對師生而言都是自我檢查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進行摸底,聚焦教學目標設置是否準確,實時動態(tài)地修改教學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及時改進授課方式與進度。學生通過預測可以了解自己對以前學習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相關知識體系的完整程度,針對自己的問題查缺補漏,為課上學習做好準備。預測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都可以進行。預測的試題既可以是固定答案的習題和試卷,又可以是獨立思考的開放式問題,同學們可以上網(wǎng)查閱資料,團結合作,互相探討,集思廣益,進行頭腦風暴,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yǎng)。
(四)參與式學習環(huán)節(jié)
是BOPPPS教學模型和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所在,教學任務的完成需要師生相互互動共同完成。在這個參與式學習環(huán)節(jié)里,一切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師為主導組織,教師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一是采用提問法、討論法、角色扮演、實驗探究法、模擬游戲等;二是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互動功能:搶答、選人、投票、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分組任務及評分等,在學生參與完課堂活動后,馬上記錄學生的參與學分,使得學生及時獲得信息反饋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