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
◆摘? 要:當學生進入初中后,初中道德與法治也成為他們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讓他們形成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能夠讓他們用道德和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自己的作風。常生活中有許多生活上的案例能夠為教師教學所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好這門課。筆者總結了前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經驗,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生活化模式的具體運用策略,希望本文能為教師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策略
初中學生正處于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形成的初步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如何提高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加強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讓他們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在道德與法治的約束下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教學方法落后
許多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積極探討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即:首先講PPT或word文檔上的教案,然后讓學生勾畫重點,接著讓學生課后背誦。這種教學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少弊端,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會感到背誦內容量大,會感到枯燥無聊,會對這門課產生厭倦的情緒。
1.2不注重學生的日常積累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情境、場景都涉及到道德與法治,但是,教師卻沒有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知識和案例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道德與法治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知識點的,只有將生活與課堂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內容,才能做到學以致用。但在當前的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忽略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沒有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學習知識。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2.1用生活案例導入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有效的導入教學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學好知識。教師就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案例,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有趣的導入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在講《以禮待人》這一部分內容,就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案例提出問題,比如:“同學們,你們在公交或地鐵上遇到年齡大的爺爺奶奶會怎么做呢?你們是會裝作沒看見,還是會起來讓他們坐呢?”然后讓學生舉手回答,讓他們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逐漸引入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說:“那么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以禮待人》的知識,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以禮待人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以禮待人該怎么做?”日常生活中“讓座”的案例都是每個學生會遇到的,也是他們生活經歷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案例引入教學,能夠使課堂更加生活化更具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的聽課。
2.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想要有效地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不僅需要用生活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教師還應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通過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學習。比如,教師在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里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情境劇。比如,他們可以扮演顧炎武在清軍入關后,誓死不投降清朝的場景,讓他們在這樣的場景中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具體含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文天祥誓死不投降的情境劇,文天祥在南宋末年誓死不投降元朝,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心,也體現(xiàn)出了他的氣節(jié)。教師讓學生在扮演情境劇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具生活氣息,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具體內涵。
2.3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想要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也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實踐能夠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性的活動。比如,教師在講《網絡改變世界》,在這里,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到機房進行實際操作,讓他們在對網絡的運用過程中體會到網絡的強大功能和對世界的影響,明白網絡對世界所做出的改變是如此巨大。又比如,教師在講《心系公共利益》這里的內容,這里涉及到《關愛他人》和《服務社會》兩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到本區(qū)的敬老醫(yī)院去進行實際的敬老活動,讓他們在敬老院的活動中體會到關愛他人的意義,明白服務社會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找準人生方向,明白人生意義和價值。
2.4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
想要讓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也應該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yè),比如,讓學生回到家中去看望爺爺奶奶,看望外公外婆,或者給父母洗腳,或者與家人親密的相處,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感受到家庭的愛,通過這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課后作業(yè),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作業(yè)的重視程度,也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學好知識,體會快樂。
3結語
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想要運用好生活化的模式,教師首先應該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分析之后,還應該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用生活案例導入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策略,有效地推動教學生活化,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建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1(17):198.
[2]任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34):106-107.
[3]洪從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天津教育,2021(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