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芳 楊彥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質量。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階段的個別學生審美能力較差,導致在學習古詩詞時不能了解古詩詞的魅力和作者的真實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古詩詞教學時,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古詩詞創(chuàng)建出美好的意境,領悟古詩詞中的深刻意義,通過意境和意象對學生進行課堂審美的引導,以此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意境和意象;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角色,能夠使學生在朗讀古詩詞時構建出優(yōu)美的意境。但由于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情況,通常只會按照語文教材進行知識講解,而且在教學時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語文課堂太過枯燥,這是造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二)學生沒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因個別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及學生家長對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知,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在學生和學生家長心中的地位下降,學生因此無法積極主動地進行古詩詞的學習。除此之外,由于少數(sh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過于重視,主要要求學生默寫和背誦古詩詞,致使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詩詞的含義。不僅如此,其他學科教師對語文的錯誤理解也是導致小學古詩詞教學效率低的關鍵因素,其他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將語文和其他科目相比,學生就會因此放松對語文的學習,也就不具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二、意境和意象的內涵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充分領悟古詩詞的意境與意象,但因小學生年齡太小,所以,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古詩詞中意境和意象的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內容。在進行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時往往需要借助事物和形象,由于借助的事物和形象皆是作者通過深思熟慮寫入古詩詞之中,所以,在古詩詞中就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的內心情感,因此,作品內的形象也被稱為意象。而意境則是古詩詞中主觀和客觀融合后生成的藝術境界,主要將作品意象作為基礎,通常需要充分地想象和聯(lián)想才可以達到這種藝術境界,該境界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從意境到意象的課堂審美引導策略
(一)分析古詩詞,引導學生進行審美
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解讀古詩詞中的意境,使學生能夠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充分領悟古詩詞的含義,這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能夠起到幫助作用。比如,《望廬山瀑布》具有深刻的意境,其中所描述的太陽、瀑布等皆是非常優(yōu)美的意象,學生在朗誦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進入美麗意境之中,充分了解古詩詞的魅力。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興趣,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xiàn)《望天山門》《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伴隨著碧水、青草、春風及青山進入古詩詞學習中,盡情感受其中的美好。然后,教師就需要向學生普及古詩詞的歷史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使學生能夠在朗誦古詩詞時表現(xiàn)出自身的情感,讓學生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內心情感和環(huán)境,充分領悟作者賦予古詩詞的深刻意義。
(三)朗讀古詩詞,使學生體會其中的優(yōu)美意境
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與古詩詞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形成審美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古詩詞朗誦大會,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組學生需要朗誦一定的古詩詞,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也能夠體會到古詩詞中優(yōu)美的景色,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能夠始終對古詩詞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古詩詞中的要點,充分理解詩句的含義,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環(huán)境,以此來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作出努力,推動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雷進虎.從意境到意象: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審美引導[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6):237,239.
[2]虞艷.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引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8).
作者簡介:馬美芳(1974—),女,回族,寧夏人,就職于寧夏銀川市興慶區(qū)第二十三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