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逐水而居……
這既是動物們聰明的本能,也是人類共通的生存法則。
漫長的社會進化過程中,
為了爭奪水源大打出手,甚至“人相食”的歷史,古今中外、觸目驚心……
太行,地質地貌的滄海桑田巨變史,更是堪稱過山車:
28億年前,海水滔天、一望無邊!
18億年前,五臺呂梁運動,此起彼伏、拉鋸往復。
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一錘定音:太行山脈強烈隆升、君臨天下、獨尊一方!
“復式單斜褶皺”的地質基底。相對高差1500至2000米的斷層構造,犬牙交錯、赫然在目。
北宋,那位撰寫《夢溪筆談》,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沈括,竟也仰天唏噓:"怯怯御螺貝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
最不缺水的地方,竟然變成了最缺水……
真是:君不見,太行八陘多橫谷,千峰萬壑覓水苦。
斗轉星移的時空,來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河南林縣。那種人類社會司空見慣的歷史,終于被徹底改寫了!
人,圍著“水”轉。
僅僅十年間,就一下子變成了:
水,圍著“人”淌。
一個“引漳入林”的“世界第八奇跡”,就此橫空而出,令神女尤驚世界殊:
人間天河紅旗渠,巍峨太行金腰帶。
那真叫一個,愚公欣慰、智叟嘆服……
紅旗渠工程,從1960年2月動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削1250個山頭,架151座渡槽,鑿211個隧洞,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形成干渠、分干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nóng)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水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再加上興修的水電站和提水站。構建了“引、蓄、提、灌、排、電、景”的成龍配套大型體系,實在是蔚為壯觀的人類奇跡。
曾經(jīng)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和哈爾濱連起來”。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chǎn)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結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被譽為“紅旗渠精神”的“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也成為傳家寶,融入到了華夏文明的優(yōu)異遺傳基因序列之中。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敬愛的開國總理周恩來告訴外國領導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在國際舞臺上,也享受著獨一無二的至高榮譽和待遇:
1974年,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面向全世界的人類精英代表們,放映的第一部中國電影,就是紀錄片《紅旗渠》。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河南林縣的紅旗渠,是幾代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p>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紅旗渠還是一條“廉政渠”。修渠10年,總投資6865萬元的工程實施中,沒有一位領導干部因為貪腐而倒下。人人都是一心向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紅旗渠之所以能夠建成,一定程度上就是建立在這種高尚品格基礎之上的。
再加上社會主義全國一盤棋的大協(xié)作精神,如果沒有山西人民的慷慨支持,要順利建成紅旗渠都是難以想象的。
時隔半個世紀,隨著時代的變遷,時至今日,它仍然是“新中國文明遺產(chǎn)”中最受人敬重、最沒有異議的。實在是太難得了!
我認為,紅旗渠的本質,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壯舉,也是人類不同文明中,值得共同自豪與驕傲的成果。是“有條件要上!暫時沒有條件,通過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逐步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中華民族大無畏精神”的杰出體現(xiàn),彰顯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真理和歷史鐵律。更是值得“上稟祖先、下傳后世、昭告天下”,彪炳史冊的歷史豐碑……
張偉元,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普通一員。從事新聞工作,讓他得天獨厚、有機會幸運地一次又一次,成為紅旗渠一系列重大事件核心區(qū)“零距離的歷史見證者”。
版畫,是他多才多藝的一個方面。據(jù)我多年的持續(xù)跟蹤觀察,他有兩個突出的藝術成就。
一是,面對上個世紀藝術領域“西風破窗而入”,掀起的“八五新潮”,他始終不為所動。仍然不忘初心、頑強地堅守自己心中認定的、最正宗的黑白木刻、放刀直干。深思熟慮之后,從1991年開始,先后三十多次深入藏區(qū),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極富文化內(nèi)涵和文明遺韻,為人們所稱道的版畫作品。數(shù)量之多、質量之高,被許多業(yè)內(nèi)同行譽為“藝術工程級”。其中的一些場景、民族服飾穿戴和滄桑歲月留下的面容和神情體態(tài),以及傳統(tǒng)物質基礎和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典型肢體語言,已然消失殆盡。張偉元的西藏系列版畫,有些已經(jīng)成了絕唱。無意中,在客觀上起到了“搶救和保存文明記憶”的作用。成了一種不可再生的、珍貴的、難以估量的、“具有真實歷史遺存價值”的文明藝術檔案。
另一個,就是紅旗渠百位大工匠的人物肖像版畫系列。
2006年,河南美協(xié)版畫藝委會組織16人深入林周市紅旗渠一帶采風。張偉元在歷時半年,參加了“致敬太行”版畫作品展之后,便萌發(fā)了用版畫形式為“百名紅旗渠功臣”樹碑立傳、昭告后人的心愿。
這個魂牽夢繞、琢磨醞釀了十多年,又深思熟慮、付諸實踐,艱難前行了“整整五年的版畫藝術工程”,終于夢想成真、碩果累累。
這是一個在世界版畫史上獨一無二的壯舉,也是一個普通的共產(chǎn)黨人,一個普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完全“以個人名義和力量”奮發(fā)而為,彰顯著文化自覺,注定要載入中國版畫史的“藝術大工程”。
正如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張偉元,做為一個時代的同行者和歷史的見證者,以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所具有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品格,為“紅旗渠”留下帶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歷史烙印的群英譜。
五年時間里,他像抗戰(zhàn)時期“新興木刻運動”中,那些滿腔熱情、充滿正義感,勇敢頑強的木刻青年一樣。用手中的那把木刻刀,在為紅旗渠的群眾英雄大工匠們樹碑立傳的同時,也在一刀接一刀,無情地鏟除著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
與張偉元先生自己在2004年西藏人物系列組畫不同,這一次,他沒有在服飾、肢體動作上面下功夫。而是帶著極大的敬仰,甚至是靠著一種“虔誠”的精神作為支撐,為這些“最具時代性和人民性,最平凡卻最具民族脊梁本質”的特殊群體造像。在注重個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共性。在藝術上著力聚焦和彰顯的是“樸實自然、真誠剛毅”的精神面貌。毫無常見的“人為美化”,更沒有刻意修飾,有著最為可貴與稀缺的原生態(tài)、原風貌,其時代感特別精準到位……
當代愚公、太行之魂。一個又一個,就這樣帶著滿臉滄桑、眼中透著堅韌不拔,感天動地、撲面而來。這,就是那一代用雙手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令我們肅然起敬的、我們的前輩!
沒有花哨的色彩,去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只有那最能揭示本質、斧砍一般的黑白印痕,為我們敞開了“世間真正的造物主”那勇敢坦誠的心扉,讓人們的靈魂為之震撼、駐足難移……
同樣的尺寸、同樣的規(guī)格、同樣的布局,卻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肖像,它所營造出的宏大陣勢與壯闊的氣派,正是那種“集體英雄主義”最真實,也是最為出神入化的寫照。是對“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再一次縱情謳歌!這更是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審美規(guī)律,被“客觀”又一次緊緊錨定……
在迎接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之際,作為一名有著四十四年黨齡的普通一員,能為一位讓自己真正放心、可以稱之為“同志”的黨員朋友,撰寫這樣一篇帶有神圣色彩的版畫展覽前言,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謝謝張偉元同志,給了我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寶貴機會。
我也有一個真實的想法,不吐不快:真誠地希望張偉元先生的這個展覽,能與以往的“獻禮展”有所不同。讓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由頭”,在銘刻歷史、弘揚紅旗渠精神的同時,更多地喚醒人們對“紅旗渠人”的關注、更加切實地關心“紅旗渠文明新生態(tài)”的建設和發(fā)展,構建紅旗渠文明生態(tài)圈與外部世界之間、更多合作通道的建設和發(fā)展。徹底告別“展了、展了,展完就了……”
把紅旗渠這篇自力更生、迎難而上、團結協(xié)作、造福子孫的文章,做新、做大、做強,永無止境……
總之,在衷心祝福張偉元先生版畫展圓滿成功之際,我更愿以此為起點,用綿薄之力與他并肩同行,做“美太行、富太行、智太行”的志愿者……
《紅旗渠百位大工匠人物肖像版畫展》
這,既是一種文化自覺
這,更是一種文明自豪
壯哉!紅旗渠
壯哉!大工匠
壯哉!張偉元
董大可
2021年3月26日至4月6日,于
虎踞龍盤的世界文學之都南京
(選錄)
張偉元,江蘇省啟東籍人,畢業(yè)于中央美院油畫系。新鄉(xiāng)日報社主任編輯,新聞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級、中南地區(qū)、河南省好新聞壹等獎。曾獲得過省、市五一勞動獎章,曾被評為河南省“年度最牛媒體人”。現(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觀瀾原創(chuàng)版畫基地入駐和簽約畫家,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原新鄉(xiāng)攝影家協(xié)會秘書長、副主席,原新鄉(xiāng)市美協(xié)副主席、西藏書畫院.河南書畫院.啟東版畫院特聘畫家。曾40余次進入國內(nèi)各大藏區(qū)采風。自2004年始,在國內(nèi)外舉辦過30余次攝影展和版畫作品展,作品曾多次參展于國家級版畫展和油畫作品展、中國藝術節(jié)畫展、中國首屆黑白版畫展,作品被國內(nèi)外眾多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現(xiàn)在在新鄉(xiāng)市東方文化步行街“石榴巷藝術區(qū)3號樓208室建有”《張偉元版畫工作室》,電話139373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