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預期是與預期相反的信息,包含轉(zhuǎn)折、意外、驚訝等的含義。反預期標記是反預期信息的具體體現(xiàn),其包含的詞性有很多,但大多以語氣副詞為主?!安涣稀笔欠搭A期標記,其含義為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從句法方面看,“不料”在句首位置時,表示上一段話已經(jīng)說完,下一段話的開始既轉(zhuǎn)移了話題又給人意想不到的情境;位于句中時,組成了一個否定類的反預期標記,表示沒想到;位于句末時,其意義也為沒有料想到。從表達功能方面看,反預期標記“不料”表示的意思與說話人、聽話人及生活的常規(guī)預期相反。
關(guān)鍵詞:反預期功能;不料;語義
中圖分類號:H10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7-0158-03
反預期就是與預期相反,主要表現(xiàn)為令人驚訝、意外的言語信息。反預期標記是從功能角度分出的語用類標記,其形式多樣,可以是詞、短語或者句式,語音上具有非重讀性,語義上具有程序性[1]?!安涣稀弊鳛榉搭A期的一個標記性詞語,有一定的功能和語用價值和意義,但目前有關(guān)“不料”一詞的研究較少,其語用意義還沒有被深入發(fā)掘,本文現(xiàn)就“不料”的反預期功能作一探討。
一、反預期“不料”的語義分析
(一)“不料”的語義變化
“不料”在古漢語中屬于否定詞,“不”和心理行為動詞“料”臨時組合成一個偏正短語[2]。
例: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補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保ā犊鬃蛹艺Z·屈節(jié)》)
以上例句中的“不料”表示“不估計、不衡量”,“不料”在隋唐以前基本沒發(fā)生變化[2]。
例: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稇?zhàn)國策·韓策一》
隋唐之前“不料”大多為否定形式,并沒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安涣稀焙竺娼拥氖菃我坏木唧w名詞或抽象名詞。當“不料”后面接復雜句時,其語義功能便發(fā)生了變化。
例:今田悅兇狂,何如承嗣名望?茍欲坐邀富貴,不料破家覆族。(《舊唐書·李寶臣傳》)
馬貝加認為,導致語法化最直接的機制是“擴展”,并細化了“擴展”的五種類型,其中第一種類型就是“源詞所在格式的復雜化或簡單化”?!安涣稀币浴啊涣?小句”形式的出現(xiàn),改變了“料”原來的語義特征[2]。
(二)“不料”的語義分析
“不料”既可以體現(xiàn)主體的主觀傾向,也可以作用于整個語句或語篇,對前后句或上下文之間起到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語言交際中它們是不可缺的。
“不料”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詞,主要有以下四種含義:
1.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
例:第二個道:“定是你走的不好。”說著便放輕身子,和飛燕似的,掠將上去,不料一個頭眩,翻身跌將下來。(陳栩《柳非煙》)
2.沒想到,無主動詞,意念上的主語是說話人。
例:梅麗以為這話也有些道理,不料倒碰了姐姐一個釘子。(張恨水《金粉世家》)
3.動詞,沒想到。不用主語,意念主語就是說話人。
例:不料你搞來了這個孩子,主任非要讓我上臺。(畢淑敏《術(shù)者》)
4.連詞,用于轉(zhuǎn)折復句,表示發(fā)生的事事先“沒想到”。
例:李冬青道:“這回我到北京來,沒有工夫和你談到書上去,不料你的學問,卻進步得這樣快。(張恨水《春明外史》)
太田辰夫?qū)ⅰ安涣稀币辉~歸入轉(zhuǎn)折連詞,朱景松也將其歸為連詞,表示轉(zhuǎn)折意義。本文主要就“不料”的連詞用法,也就是上述第4種含義進行研究探討。
二、反預期“不料”句法分析
“不”代表的是否定,“料”既是一個名詞,又是一個動詞,作名詞是“有材料、原料”的意思;當動詞時有以下兩個意思:①預料、料想;②照看、管理。本文主要就動詞“預料、料想”的含義與“不”結(jié)合組成的連詞“不料”進行研究?!安弧迸c“料”結(jié)合就不是它們原本的詞義和意思了,而是組成了一個新的詞義和含義:連詞——沒想到。
(一)“不料”在句首位置時
“不料”一般用在句子的開頭時,表示上一段話已經(jīng)說完,下一段話的開始,放在句首時既轉(zhuǎn)移了話題又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情境。
例:
①不料22日,孫傳芳的部將宋梅村率軍攻入了杭城,夏超因此而被捕槍斃。(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例句①中,人們沒有想到孫傳芳的部將攻入了杭城,更沒有想到夏超會被捕。此處“不料”的含義是沒想到、出乎意料,表意外、驚奇的狀態(tài),有轉(zhuǎn)折含義。
②不料一到大門口,那里的門房認識她,便道:“您不是朱家少奶奶嗎?”(張恨水《春明外史》)
例句②中,她沒有想到門房會認識她,與她預想的結(jié)果不一樣,超出了她的預想。此處“不料”的含義是沒想到,表示轉(zhuǎn)折。
③不料一聲鑼響,兩邊擁出數(shù)千賊兵,攔住去路。(張小山《平金川》)
例句③中,大將軍沒有想到兩邊突然冒出數(shù)千的賊兵,此處“不料”的含義是沒想到。
例句①—例句③中,“不料”在句子的開端,其意思都是“沒想到”“沒成想”,都表示意外狀態(tài)、沒有料想到的情況,都含有驚奇、轉(zhuǎn)折的含義。
(二)“不料”在句中位置時
“不”+“料”組成了一個否定類的反預期標記,前分句的顯性意義表達個人的某種主觀認識,是既有的一個預期,后分句表達一個與該預期相反或相對的事實[3]。有時候前后分句都同時表達與預期相反,有時前后分句則不相同,是語義對立的關(guān)系。
1.“不料”在前半句的后面,后半句的開頭,前半句表示事先沒有想到,后半句則是表示轉(zhuǎn)折。例:
①不料今日,此碑還在。(張恨水《春明外史》)
例句①中,“不料”與“還”連用,構(gòu)成“不料……還……”結(jié)構(gòu),此處“還”一詞包含仍然的意思。沒有想到這個碑仍然在這里,進一步增強了意料之外的語氣。
②清秋也是看到他有點倦游的意思,以為他今天不會再出門的,不料一去接電話,卻永久不見他回來。(張恨水《金粉世家》)
例句②中,“不料”與“卻”連用,構(gòu)成“不料……卻……”結(jié)構(gòu),此處“卻”含有轉(zhuǎn)折意義。清秋以為他不會出門,沒想到他去接電話,但是更沒想到他永久都沒有回來,這不僅超出了清秋的預期,更是遠超清秋心中所想。同時,“不料”之前的分句與“不料”之后的分句形成了對立關(guān)系。
③現(xiàn)在正是七月,大氣很好,但很炎熱,不料他們竟會想到這樣的念頭,倒是有些奇怪。(亨利克·顯克維支《十字軍騎士》)
例句③中,“不料”與“卻”連用,構(gòu)成“不料……竟然……”結(jié)構(gòu),此處“竟”含有轉(zhuǎn)折意義,也可省略,進一步增強了意料之外的語氣。
④大家以為他真是去方便一下,去去就來的,不料過了十分鐘仍不見他回來。(米·布爾加科夫《大師與瑪格麗特》)
例句④中,“不料”與“卻”連用,構(gòu)成“不料……仍然……”結(jié)構(gòu),此處“仍”的含義為仍然、依舊。不見他回來已是超出大家的預期,十分鐘后他還沒有回來更是讓大家沒有想到。同時“不料”之前的分句與“不料”之后的分句形成了對立關(guān)系。
⑤桂英想著他惱上了一定不肯再見面,不料他倒來送行,不過也許他是和別人送行,無心在車站上碰著的罷了。(張恨水《歡喜冤家》)
例句⑤中,“不料”與“卻”連用,構(gòu)成“不料……倒……”結(jié)構(gòu),此處“倒”含有反倒、反而的意思。桂英沒有想到他會來送行,增加了意外的程度。
例句①—⑤中,“不料”分別與“還”“卻”“竟”“仍”“倒”連用,構(gòu)成短語的結(jié)構(gòu)。而“還”“卻”“竟”“仍”等詞則是增強了表達“沒想到”意外的程度。
2.“不料”在句子中間,前后沒有斷句時,其成分是作為動詞出現(xiàn)的。例:
⑥雖然這有點本末倒置,但她太精干了,無她不能,無她不會,無她不料中的事,也無她不插手會辦成的事。(李國文《情敵》)
例句⑥中的“不料”為動詞,含義為“想不到、猜不中”。
⑦敏明不料加陵會來,更不料他一下就決心要跟從她。(許地山《命命鳥》)
例句⑦中的“不料”雖為動詞成分,但是表達的卻是意料之外,有轉(zhuǎn)折含義,意為“沒想到”。
例句⑥—⑦,這兩個句子中的“不料”在句子中間,是作為動詞成分而出現(xiàn)的,其含義分別是“想不到”“沒有想到”,后者具有轉(zhuǎn)折意義。
(三)“不料”在句末位置時
“不料”位于句末時,其意義也為“沒有料想到”。例:
①然而這句話在梅女士也是同樣的不料。(茅盾《虹》)
②孫中山的到使館,的確“為使館中人所不料”。(李敖《孫中山研究》)
③燕西見她這樣,倒是有拒絕的意思,實在出于不料。(張恨水《金粉世家》)
例句①—③中,“不料”是出現(xiàn)在句子末尾的,其含義也是“沒有料想到”。這樣的情況非常少見,但也有典型的轉(zhuǎn)折的含義。
三、反預期標記“不料”的表達功能
“反預期”最早是由HEINE et al.于1991年提出的,是由“預期”衍生出了“反預期”的概念?!胺搭A期”是常見的語法范疇,其語法形式表現(xiàn)為“反預期標記”。陸方喆把能表達反預期語法意義的語法形式也稱為“反預期標記”[4]。人們一般將反預期分為三種:與受話人預期相反、與說話人預期相反、與特定言語社會共享預期相反?!安涣稀焙蟹搭A期信息,是一個典型的反預期標記。
(一)與說話人的預期相反
當反預期標記“不料”表示與說話人預期相反時,既可位于主語的后面,也可位于主語之前,與說話人已有的預期相反。例:
①我料定你一點鐘以前,不能進房的,不料居然早來了。(張恨水《金粉世家》)
例①中“我料定你一點鐘以前,不能進房的”,正常預期是“一點鐘以前不能來”,但實際上“早來了”,實際行為與說話人的預期相反。
②等他有了形跡,我再說也不遲??刹涣线@一回,他真熬到要辦才說。(張恨水《金粉世家》)
例②中“等他有了形跡,我再說也不遲。”的正常預期是“有了形跡”,但是實際上卻沒有按照說話人預期的來,而是“熬到要辦才說”,與預期相反。
(二)與聽話人的預期相反
當反預期標記“不料”表示與聽話人預期相反時,一般位于主語后面,與個體已知信息相反,往往與說話人的言行形成對立。例:
③他哇啦哇啦說了兩三句,不料說得意外的好。(夏目漱石《我是貓》)
例③中“他哇啦哇啦說了兩三句”,原本以為是說的不怎么樣,但實際上說的意外的好,與聽話人的預期相反。
④她們聽見爸爸請他留下來吃飯,心里大為高興。不料上校說實在無能為力,她們又不勝遺憾。(簡·奧斯汀《勸導》)
例④中“她們”為聽話人,聽的則是“上?!闭f的話。“她們”原本以為上校是有能力的,但實際上“上校無能為力”,與聽話人的預期相反。
(三)與生活的常規(guī)預期相反
當反預期標記“不料”表示與生活常規(guī)預期相反時,一般位于主語之后。生活常規(guī)也稱社會共享預期,一般體現(xiàn)為某個言語社會普遍接受或認可的先設,與生活常規(guī)相反即為與合情的推理相反。例:
⑤心想,他這種歐化的人,倒不料有這種古色古香的供品,這也是禮失而求諸野了。(張恨水《金粉世家》)
例⑤中“歐化的人”指的是指模仿歐洲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化等的人。一般來說,“歐化的人”對中國這些古色古香的供品的了解和擁有都是少之又少,而例句中被歐化的人卻擁古色古香有這樣的供品,與人們正常的思維認知不同,與常規(guī)預期相反。
⑥我真納悶!那么一個有道德的姑娘,不料……干出這樣的事!(契訶夫《走了》)
例⑥中“家伙”一詞可以看出是一個不怎么樣的人,這個有道德的姑娘嫁了一個不如人意的男人。但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有道德的姑娘都會找一個很好、讓人滿意的伴侶,但實際上例句中有道德的姑娘找的伴侶并不怎么樣,與常規(guī)預期相反。
“不料”不僅能表示偏離預期性的信息,也能傳達、強調(diào)或凸顯說話人“自我”的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如“不料竟然遲到了”,去掉“不料”后,這個語句只是對客觀陳述實際情況,不帶有說話人的主觀色彩。而加上“不料”后,便能傳達出說話人對“竟然遲到了”這一偏離其預期情況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
四、結(jié)語
人們在使用語言傳遞信息時,由于在文化、交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信息量的接收有所不同,學者們一般將言語中語言成分所傳達的信息分為預期信息、反預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種?!安涣稀弊鳛檫B詞,表達的轉(zhuǎn)折意義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其本身意義,使用頻率也是越來越普遍,“不料”作為反預期的一個代表詞語被研究,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增進對反預期的認知。
參考文獻:
[1] 陸方喆,曾君.反預期標記的形式與功能[J].語言科學,2019(1).
[2] 陳麗.漢語轉(zhuǎn)折范疇的歷時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3] 王勇.一種反預期格式“還X就Y”[J].語文學刊,2014(13).
[4] 陸方喆.現(xiàn)代漢語反預期標記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5] 韓蕾,劉焱.話語標記“別說”[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
[6] 宗守云.“X比Y還W”的構(gòu)式意義及其與“X比Y更W”的差異[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4).
[7] 孫洪威.反預期標記“別說”[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1).
[8] 劉焱,黃丹丹.反預期話語標記“怎么”[J].語言科學,2015(2).
[9] 劉焱.反預期信息標記“別看”[J].漢語學習,2009(4).
[10]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1] 單威.現(xiàn)代漢語偏離預期表達式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12] 文艷婷.反預期話語標記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13] 陸方喆,朱斌.語言中的違預期信息與違預期范疇[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9(4).
作者簡介:徐丹妮(1996—),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單位為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研究方向為應用翻譯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