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寧
【摘要】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于當前的新聞傳播工作開展來說,也要實現(xiàn)與時俱進,重視更多先進思想和理念的引入。AI主播的出現(xiàn),被視為新聞界的變革,給新聞傳播領域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讓人們看到了AI技術實際應用的效果。繼2018年11月,新華社聯(lián)合搜狗公司推出全球首個AI合成男主播之后,AI主播技術不斷換代升級,有力推動了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在疫情防控中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充分意味著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AI技術將會在新聞傳播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F(xiàn)主要結合新聞傳播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針對在新聞傳播領域中AI主播的應用問題展開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AI主播;新聞傳播;應用研究
2021年3月,新華社AI合成主播再次升級,實現(xiàn)了從演播室到新聞現(xiàn)場的“時空穿越”,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為觀眾帶來了跨場景新聞報道的全新視聽體驗。從2018年11月,新華社聯(lián)合搜狗公司推出全球首個AI主播,到2019年2月,新華社推出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同時完成AI主播從坐播到站立式播報的升級,到今年3月,AI合成主播再次升級,AI主播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功能性大大加強,鏡頭和語言表現(xiàn)力不斷提升,更具人性化與智能化??梢酝茰y,未來在新華社的新聞報道工作開展中,“AI合成主播”必將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越來越多的AI合成主播的加盟,也可以確保媒體機構在工作實踐中提高新聞傳播效果,進一步推動新聞報道質量的升級。
一、AI主播產生的背景
人工智能,指的是基于對人工智能理論以及相應技術、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和擴展的科技分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fā)上,其核心關注點是對人工智能的本質進行探尋,從而在技術研發(fā)的過程中,實現(xiàn)與人工智能相似方式的模擬,基于此來達成人工智能操作的目標。[1]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fā)過程中,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諸如機器人、語言識別以及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tǒng)構建等?;诙喾矫娴难芯?,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在落地上能夠滿足技術研發(fā)的要求。
從目前的發(fā)展來說,人工智能的誕生,使人類在很多工作領域都實現(xiàn)了突破。人工智能本身作為一門高科技,具有較高的挑戰(zhàn)性。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fā)上,要求研發(fā)人員不僅能夠掌握計算機編程技巧,同時還必須對哲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人工智能有較為廣泛的外延,在發(fā)展過程中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諸如機器視覺、計算機學習等。人工智能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核心趨勢是立足人的視角來進行機器工作方式的思考,通過人工智能的運用,確保機器能夠擁有人一樣的思維,能夠和人一樣完成復雜的工作。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二、新聞傳播領域中制約AI主播發(fā)展的因素
(一)數據獲取途徑單一
要想在新聞傳播領域中更好地滿足AI發(fā)展的需要,關鍵就是要重視新聞數據的來源,同時在獲取的數據上實現(xiàn)可靠的數據信息源拓展。在這個過程中,大數據技術就顯得十分關鍵。當前,在推動AI主播應用過程中,主要問題在于既有的數據來源難以滿足AI主播的播報要求。由于數據庫信息來源過于單一,多數情況下獲取的數據僅僅集中在某一個領域,導致在數據獲取上不夠全面。從這個角度來說,由于整體數據庫不夠豐富,導致在AI主播的實現(xiàn)上,依然會有較多的問題和不足。[2]
(二)數據處理水平有待改善
要想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就要確保數據來源豐富。當前數據新聞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在進行數據信息的處理上能力不足。數據的處理以及分析能力在整個數據挖掘表現(xiàn)上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只有保證數據處理的效益,才能夠在進行數據算法應用上更契合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貼合AI主播的數據使用需求。目前在推動AI主播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有限,導致AI主播在進行新聞傳播工作踐行上難以真正滿足數據處理訴求,目前只能更多地被運用在已經限定好內容的新聞資訊類節(jié)目的播報當中,而難以像真正的人類主播那樣在新聞的編輯、采寫、訪談、評論、主持等傳播領域得以普及。
從數據存儲的視角來看,計算機存儲能力和大數據規(guī)模之間依然有較大的差異。在進行數據分析方面,第一步是完成數據的讀取。目前來看,雖然一些計算機功能強大,但是現(xiàn)有內存難以和大型網站在一天內產生的數據匹配。由此可知,計算機在數據存儲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AI主播的發(fā)展要想真正達成人工智能的目標,數據支撐是非常關鍵的。離開了大量數據的支撐,人工智能的實現(xiàn)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三)數據可視化表達程度依然有待實現(xiàn)進一步的改善
立足新聞傳播領域發(fā)展實際,要想真正達成數據可視化表達,數據展示是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改善和提升數據處理能力的關鍵一環(huán)。對于AI主播的應用來說,數據挖掘和數據展示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早在第一屆國際數據新聞圓桌會議上,米爾科勞倫茲就對新聞數據提出了明確的觀點,認為在進行新聞故事的展現(xiàn)上,數據新聞的展示是十分關鍵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數據可視化表達,能夠實現(xiàn)新聞故事的更好呈現(xiàn)。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數據可視化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所謂數據可視化,通常是指將文本型或數值型的數據及數據之間的關系,運用圖片、影像、動畫等視覺化手段或形式表達呈現(xiàn)出來。相對于冰冷的數據或單調的語音呈現(xiàn),這種方式更加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對于AI主播來說,這里強調的數據可視化,指的是在進行數據分析的實現(xiàn)上,立足發(fā)展視角,盡可能確保AI主播在新聞內容的展示上,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來實現(xiàn)媒體新聞報道。這種可視化,不僅涵蓋了新聞報道的呈現(xiàn)方式,同時也指在進行新聞內容的宣傳報道上,對隱藏在宏觀、抽象數據背后新聞故事性的展示。[3]
AI主播的發(fā)展,離不開數據可視化技術的提升。離開了數據可視化技術,AI主播在新聞內容的解讀上,自然也就難以達成智能化的目標。結合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需求,重視新聞數據可視化水平的改善,是充分確保AI主播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優(yōu)勢的關鍵,同時也是提升新聞報道的價值和效益的基礎及重要前提。
(四)AI主播缺乏人性化表達
在新聞傳播領域,目前,AI主播主要運用于新聞播報當中,代替的是人類播音員、主持人在鏡頭前的播音主持工作,而這類傳播方式具有顯著的“人際性”特征,主播作為傳播主體,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表情達意的方式方法是決定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利用“搜狗分身技術”模仿央視主播邱浩、屈萌的身形、神態(tài)虛擬制作出來的新華社AI主播“新小浩”和“新小萌”,才會讓觀眾倍感驚喜和親切,因為它們完全具備人的“音容笑貌”,較之二維時代以卡通形象出現(xiàn)的“虛擬主播”,極大地拉近了傳、受兩者之間的距離。而虛擬主持人“康小輝”、虛擬記者助理“小白”則與著名主持人康輝、白巖松的聲音相似度極高,并嘗試與觀眾進行簡單的互動。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AI主播“雅妮”則是以記者和主持人的身份與真人主播及觀眾進行互動,并與多地嘉賓連線訪談,其表情和手勢逼真,語言詼諧幽默,已經具備了一些“人格化”特征。這說明我國的AI主播合成技術在語音識別、知識分析和圖像處理方面確實已經取得了極大的突破與進步,但無論“新小浩”還是“雅妮”,盡管技術在進步,但AI主播的語流和樣態(tài)始終無法像真人一樣自然、和諧、生動。雖然能精準識別出稿件中每一個字的讀音,卻無法準確地把握新聞的基調,不能傳達出稿件的精神內涵。
新聞播報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見字出聲”,新聞節(jié)目也不僅僅是資訊類消息的播報,還包括新聞評論、新聞訪談、現(xiàn)場報道等多種形式。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擁有獨立的人格”則是藝術性的前提和保障,這恰恰是AI主播所不具備的。它們沒有人的喜怒哀樂,不能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AI主播在播報環(huán)境被污染的新聞時不會感到擔心和憂慮,播報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奪冠的新聞時不會感到振奮和驕傲,播報汶川地震中災民家園盡毀的新聞時更不會流下難過的眼淚。
由此可見,新技術雖然引發(fā)了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革,給人們帶來了科技感、新鮮感和趣味性,也能夠更加方便、快捷、準確地滿足受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需要,但由于缺乏人性化的表達,無法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因此如果新聞節(jié)目過度依賴AI主播來完成,必將失去它應有的溫度和感召力。
三、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探討
新媒體時代,我國擁有十分龐大的媒體數量,新華社、央視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率先推出并頻繁使用了多個AI主播,充分表明了其對于AI主播的認可態(tài)度,這對于我國的傳媒行業(yè)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AI主播這項新技術的應用在我國的新聞傳播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推動新聞傳播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要始終立足時代發(fā)展視角,重視AI主播的合理應用,通過不斷地推動相應技術升級和改善,為AI主播的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
(一)AI主播在新聞采寫方面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的新聞播報中,需要有專門的記者根據發(fā)生的時事寫新聞稿件。記者需要先進行素材的搜集,并按照新聞稿件的寫作要求去寫作。同時,在新聞采寫過程中,還要做好采訪環(huán)節(jié)。按照采訪要點對關鍵人和新聞事件進行采訪,整個過程耗時較長,需要專業(yè)的新聞記者才能勝任。
AI主播出現(xiàn)之后,可以解決信息搜集問題,由AI主播根據搜集到的大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按照新聞稿件的編寫規(guī)則自動生成符合播報要求的新聞稿件,由AI主播進行播報。所以,AI主播的應用解決了新聞采寫的問題,提高了新聞采寫的效率和準確性。
(二)AI主播在新聞訪談中的應用
新聞訪談在進行中有固定的規(guī)則,問題的設置、問題的分析和整理,依靠AI主播無論是在效率還是在準確性上,都比傳統(tǒng)記者有優(yōu)勢。植入了特殊算法的AI主播,能夠按照既定的采訪邏輯完成人物訪談,并自動生成新聞稿件,在校驗之后直接播報,提高了新聞訪談的質量和播報效果。
(三)AI主播在新聞評論中的應用
新聞評論有固定的套路,評論稿在編寫過程中主要從觀眾關注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零散的新聞素材以數據的形式存在,AI主播能夠通過數據的搜集和整理,編制出符合要求的新聞評論稿,在寫作角度和文章的出發(fā)點上,都能夠符合實際要求。評論的規(guī)則和文章的觀點及角度等數據,是事先植入到AI主播模塊中的。在這些要求的指導下,AI主播能夠順利完成新聞評論稿的編寫,能夠在實際播放中取得積極效果。
(四)基于發(fā)展視角完成云服務平臺構建
要想真正地推動AI主播在新聞傳播領域得到更出色的運用,其中一項關鍵內容就是要重視基礎設施的布局。在計算機以及云計算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數據存儲能力也步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所謂的云計算指的是基于云服務,實現(xiàn)不同服務器的集合,進而構建起一個有突出能力,能夠實現(xiàn)動態(tài)伸縮的資源池,確保云計算的優(yōu)勢得以突出彰顯,最終為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云平臺的構建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資源的收集,實現(xiàn)數據的高度共享。在這個過程中,基于新聞傳播的需求,可以立足發(fā)展視角,充分實現(xiàn)云平臺數據信息的運用,確保推動AI主播在新聞傳播領域應用上,獲取更豐富的數據支撐,進而使AI主播能夠充分立足信息使用者需求視角,實現(xiàn)有針對性、有價值新聞信息的提供。
(五)不斷改善數據收集的品質
結合AI主播發(fā)展實際,要重視數據收集品質的改善。較高品質的數據應用,能夠確保AI主播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上,始終實現(xiàn)最廣泛的數據獲取,達成數據高效使用,同時也可以確保數據實時存儲以及并行處理目標的達成。[4]通過這些技術的引入,確保AI主播在新聞傳播的應用上能夠有豐富的新聞基礎信息來源,促使AI主播能夠更出色地完成新聞播報工作。
隨著網絡技術水平以及智能終端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們能夠采集到越來越多的數據,但是數據的處理和篩選依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為此,可以引入傳感器技術,通過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數據提取,以及在數據收集上有較高的冗余度。通過這種方式,盡可能降低數據分析的成本,同時最大化改善AI主播的新聞傳播效益。通過合理技術的引入,確保AI主播在進行新聞數據的獲取上能夠有的放矢,實現(xiàn)新聞數據的合理篩選,提升新聞數據使用效益。
(六)推動數據展示功能的逐步完善
隨著可視化新聞概念的提出,為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通過數據可視化的實現(xiàn),能確保在進行新聞數據的使用和擴散上,基于可視化的方式進行數據擴散和傳播,實現(xiàn)數據的深入挖掘,同時也可以確保AI主播所收集到的數據是真正有意義的數據,是經過深入分析和處理后能夠充分契合目標用戶需求,能夠產生一定需求和價值的信息。[5]因此在這個基礎上,要重視數據展示功能的逐步完善,這也是確保AI主播在新聞傳播中得以出色應用的關鍵要素。
結合當前數據可視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新聞數據可視化是確保AI主播得以在新聞傳播中獲取出色應用的基礎和前提。在這個背景下,重視新聞數據的合理應用,同時盡可能立足發(fā)展視角,強調數據新聞在發(fā)布過程中的展現(xiàn)方式,能夠盡可能確保AI主播在新聞傳播和擴散上完成數據的深入挖掘,確保最終能夠為AI主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四、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新聞生產方式,使新聞主持傳播領域也日趨智能化,AI合成主播的推出首先能夠出色保障新聞訊息的高效擴散,隨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AI合成主播的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不僅可以以播音員的身份應用于新聞播報,還可以擔任記者、主持人,進行新聞采訪。在融媒體向智媒體不斷邁進,實現(xiàn)媒介融合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fā)展的當下,AI主播應該更多地參與到數據新聞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環(huán)節(jié)、數據分析環(huán)節(jié)以及數據展示環(huán)節(jié)。因此,制約數據新聞發(fā)展的因素也同樣制約著AI主播的應用。然而數據新聞的飛速發(fā)展也給AI主播帶來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日益強大的信息識別和采集系統(tǒng)、日益人性化甚至人格化的可視技術,都為AI主播能夠更廣泛地應用于新聞傳播領域拓寬了道路。智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和傳播領域離不開人工智能的參與,對人與機器合作模式的深入探索帶來的將是智慧與智能的協(xié)作共贏。
[本文為2020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年度項目“融媒體時代視聽新聞主持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20BXW0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松林,陳娜.大數據助推人工智能[J].郵電設計技術,2016(08):1-5.
[2]萬璞,王麗莎.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究[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6(10):113-114.
[3]喻國明,劉界儒,李陽.數據新聞現(xiàn)存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兼論人工智能的應用價值[J].新聞愛好者,2017(6):4-7.
[4]許向東.大數據時代新聞生產新模式:傳感器新聞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國際新聞界,2015,37(10):107-116.
[5]祝建華.從大數據到數據新聞[J].新媒體與社會,2014(4):11-13.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