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珊
摘 要:部編版語文教材將名著閱讀系統(tǒng)化,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大大提升了名著閱讀的語文地位,廣州中考今年也開始試水8分的名著附加題。種種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教師必須正視名著閱讀的重要性。本文嘗試用序列化的讀書筆記,以每周一次訓練的方式助推,以期達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入名著閱讀的目的,實現(xiàn)語文名著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名著閱讀;讀書筆記;序列化
引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七到九年級即中學學段學生應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1]溫儒敏:“倡導名著閱讀是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為其人生‘打底子’的需要?!盵2]
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能提升中學生的名著閱讀素養(yǎng),本文探討名著閱讀中的“讀書筆記”活動,論述讀書筆記序列化的可行性。
讀書筆記,指的是閱讀書籍雜志等資料時,抄寫內(nèi)容或寫下自己的心得的文字。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本文所論述的讀書筆記專指在校學生設立專門的用于記錄閱讀名著時發(fā)現(xiàn)的精彩之處和心得的筆記。
名著的讀書筆記如何做才合理,很少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研究,當下大多的讀書筆記似乎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粗設的常規(guī)做法,部分做法并沒有考慮可行性及能否達到閱讀目的,導致出現(xiàn)學生一直在做讀書筆記,但閱讀效果卻不甚明顯的問題。
(一)大雜燴,企圖一步到位式
此種讀書筆記的樣式比較混雜,在單次的讀書筆記中布置學生把作者作品介紹、好詞好句、名句賞析、讀后感受、提出疑問等所有要素堆積在一起完成,一部動輒幾萬字的名著,企圖通過一次概括考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往往讓學生水過鴨背,成果粗劣粗淺。
(二)好詞好句摘抄式
部分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沒有方向方法,為了讀寫結合,讓名著的閱讀有效地促進寫作,直接摘抄好詞好句,這種方法在理想化的程度上確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于一部文字量如此大的名著,學生以完成作業(yè)的目的機械抄寫,搜索的目光就會放在文字本身而非語言感悟,摘抄后能記住并運用的更是鳳毛麟角。
很多老師為課后布置學生閱讀名著發(fā)了愁,如何檢測學生“已讀”不容易,只能讓學生用筆墨保留物理記憶痕跡。名著閱讀沒有教參指引,教學隨意性強。讀書筆記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能否有一套按一定的邏輯分布、系統(tǒng)較為完整的方法,為中學生的名著讀書筆記提供示范意義的指導至關重要。
一、“序列化”名詞解讀
筆者對上述觀察進行了思考,并在名著閱讀的讀書筆記中進行試驗實踐。教師可以通過序列化的設計引導學生對名著內(nèi)容進行梳理探討,對名著語言進行感知運用,對名著傳達的觀點要旨、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什么是序列化?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對“序列”的解釋為:(一)依次論述;(二)按某種檔次排列;(三)檔次。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應當遵循兩個序列:第一是學生認識能力發(fā)展序列;第二是科學知識邏輯結構序列。”[3]
根據(jù)漢語詞典和加涅的理解,“序列是一種具有順序性和邏輯性特點的相對靜態(tài)的操作依據(jù),其相關內(nèi)容的各要素在整體上和相互之間有著恰當?shù)年P聯(lián)性和適應性?!盵4]
二、序列化讀書筆記操作步驟
序列化可以把讀書筆記變得可操作、便演示。通過有序化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感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展現(xiàn)個性”封面設計
展示個性是中學生自我成長的第一步,讀書筆記如像一般的筆記本一樣,恐怕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按喜好設計封面,給讀書筆記起一個彰顯個性的名字。自己設計的東西哪怕不那么完美,但一定是獨一無二的?;趯W生這種心理,讀書筆記的封面設計就是給筆記本賦能,喚起學生潛在的重視感。
(二)“書間筆痕”閱讀批注
毛主席用“三溫四復”式做內(nèi)容摘錄,在重要的地方畫上圈、杠、點等符號,作批注及在原書上改錯糾謬;華羅庚用“厚薄法”,讀書時做深入探討,在每頁上加添備注,補充參考資料;列寧用“批注閱讀法”,在書頁空白處隨手寫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
批注是學生與文本的深度對話,學生在批注時會調(diào)動知識儲備,根據(jù)個人情感體驗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批注內(nèi)容范圍廣,形式多,可以最大限度還給學生閱讀的自由,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獨特的藝術體驗,將個人融入作品中探究成長,滿足學生體驗和情感的內(nèi)需。
讀書批注建議重點篇章重點讀,可每次選擇兩三個章節(jié)細讀并進行批注,每周布置兩三次批注作業(yè),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學生從以下角度進行批注:
1.語言特色
選句:他們的拉車姿勢,講價時的隨機應變,走路的抄近繞遠,都足以使他們想起過去的榮光,而用鼻翅兒扇著那些后起之輩?!恶橊勏樽印?/p>
批注:“扇”字生動有趣,描寫了他們曾是高等車夫的自矜,把鼻子一扇,傳達一種輕蔑。
2.人物評點
選句:她是一個精通禮節(jié)的婦人,說我們不應該空等著?!陡赣H的病》
批注:“精通禮節(jié)”,聯(lián)系《瑣記》和《父親的病》進行分析,這個詞語分明體現(xiàn)了魯迅對衍太太的諷刺。
3.聯(lián)想共鳴
選句: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五猖會》
批注:感同身受啊,有時候真的不了解大人們的想法,似乎不肯讓孩子肆意玩樂。
4.寫法剖析
選句:這些小家伙舉起前臂自衛(wèi),驕傲地穿過蟻群,不用躲躲閃閃,反而能把螞蟻撞到一邊?!独ハx記》
批注: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把小螳螂的神氣寫得生動可愛。
5.援疑質(zhì)理
選句:之所以興奮,是因我前面擺著一條探險的旅程,要去探索一個跟紫禁城的中古光輝時間上相隔數(shù)百年、空間上相距數(shù)百英里的地方?!都t星照耀中國》
批注:“紅色的中國”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讓斯諾興奮不已?
(三)“沉浸情節(jié)”內(nèi)容概括
名著主要內(nèi)容概括是名著讀書筆記的關鍵,知其言知其所以言。Crawley和Mountain(1995)應用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法,將閱讀過程分為三個層次:字面閱讀、解釋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字面閱讀指的是通過閱讀識記和理解文本信息,就思維活動層次而言,“字面閱讀”重在文本信息的獲取,是解讀文本必須掌握的方法。
關于概括的內(nèi)涵,當代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認為:“不論是智力還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維,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與能力的首要特點?!盵5]林崇德所言說明了概括的重要性,概括是智力品質(zhì)的基礎,從科學研究上說,概括是掌握規(guī)律的基礎,科學結論源自概括,缺乏準確的概括無法作出合理的推論;從教學實踐來看,概括是掌握概念的前提,學習遷移的實質(zhì)就是概括,只有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學生才能掌握并運用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科能力。
學生讀書筆記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表現(xiàn):
1.章節(jié)概括法
有的名著章節(jié)分明,可采用此種方法,如吳承恩的《西游記》,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適合采用章節(jié)概括法概括主要內(nèi)容;法布爾的《昆蟲記》以獨立章節(jié)介紹各種昆蟲,用此概括法可使脈絡清晰。
2.主要情節(jié)概括法
也稱為“舍次取主法”,是根據(jù)文本的主要情節(jié)進行整合概括的方法,此法可避免細枝末葉影響概括重點。如老舍的《駱駝祥子》,主要情節(jié)是祥子的三起三落,可以據(jù)此概括主要情節(jié)。
3.主人公線索概括法
小說中的“人物”是三要素之一,把握住主要人物,以人物的發(fā)展為線索,可以快速把握全本內(nèi)容。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以主人公簡·愛為線索,描寫了她從寄養(yǎng)在舅舅家到最終尋找到真愛;老舍的《駱駝祥子》同樣可以以祥子作為線索,描寫祥子從積極樂觀到墮落的個人變化。
(四)“抒懷動情”讀后感悟
讀后感,即“讀后感受”,是指讀完書籍后,把受到的啟發(fā)和感受寫下來。內(nèi)容包含文本的哲理和意蘊、聯(lián)想和遷移、探究和評價。讀后感可以從“點”出發(fā),從一個點引發(fā)思考感悟;可以從“線”出發(fā),抓住一條線索展開分析;也可以從“面”出發(fā),抒寫總體感受。
寫讀后感注意契合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對閱讀文本進行延伸,由淺入深解讀文本,表達觀點和用論據(jù)支撐觀點,寫出切身感受。讀后感的一般架構:開門見山引出作品——簡練清晰概括情節(jié)——素材分析表明觀點——結合自身分析擴展——總結全文升華觀點。
(五)“與時俱進”拓展融合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讀書筆記也應順流增加變式,讓讀書筆記的形式更加新穎,內(nèi)容更加豐富,內(nèi)涵更加深刻,更符合學生的年齡成長特征。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或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內(nèi)涵,發(fā)展深層思維。通過讀書筆記拓展名著閱讀的廣度與深度,從廣度來說,是對名著內(nèi)容的再次呈現(xiàn)和解讀,將一本書讀厚;從深度來說,是在強化名著理解的基礎上讓名著的精華滋養(yǎng)身心,使寫下的內(nèi)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書切實地轉變?yōu)樽约旱臒o形財富。以下以七年級名著為例,設計讀書筆記的專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專題中歸納思考,深入閱讀內(nèi)涵。
示例一:《朝花夕拾》
1.設計《朝花夕拾》思維導圖;
2.《朝花夕拾》人物分類集合:魯迅佩服的人、魯迅諷刺的人、魯迅懷念的人;
3.《朝花夕拾》少年魯迅和中年魯迅對比面面觀。
示例二:《西游記》
1.制作《西游記》冷兵器譜;
2.《西游記》師徒四人在現(xiàn)代適合從事什么工作;
3.《西游記》有哪些女妖精?她們分別有怎樣技能。
示例三:《駱駝祥子》
1.設計祥子的朋友圈,注意人物的語言跟人物性格切合;
2.以第一人稱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祥子的自傳;
3.假如祥子在孫偵探敲詐時反抗了,情節(jié)會有怎樣的走向?
結束語
美國密歇根大學托馬斯·福斯特教授認為,積極而投入的閱讀對一本小說的生命力來說是決定性的,同時它也能充實讀者的生命。在部編版教材對名著閱讀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礎上。改變觀念,增強改革意識,用大量的讀書筆記培養(yǎng)學生真正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教師作為引導者,應通過序列化的讀書筆記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質(zhì)疑、總結、評判等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提升思維品質(zhì)和閱讀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溫儒敏.倡導名著閱讀,還需講究方法[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5(1).
[3]應雅娟.高中作文教學序列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4).
[4]王佳.高中小說閱讀教學內(nèi)容序列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9).
[5]林崇德.學習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本文系廣州市花都區(qū)2020年度教師教研課題
課題編號:HDJSJY20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