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
梁山博愛醫(yī)院內(nèi)科,山東梁山 2726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要發(fā)病群體,該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冠狀動脈狹窄。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出現(xiàn)心梗、心絞痛或心衰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脅,同時也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1]。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危險性最高,心室收縮能力下降等,因此對該疾病的治療需要增強患者心肌細胞活力,減少心肌耗氧量,對心臟側(cè)支循環(huán)進行擴張,增加血流量,改善和控制病情進展[2-3]。目前藥物方案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法,美托洛爾、曲美他嗪等均為常用藥,為探究聯(lián)合給藥方案對該疾病的效果,在該次研究中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86 例冠心病心衰患者, 分組開展不同藥物療法,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冠心病心衰患者8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院后患者行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認知功能和溝通能力良好;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其他疾病所致心衰;合并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 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失代償性心衰; 近期有β 受體激動劑治療史。通過動態(tài)隨機法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 對照組內(nèi)男、女患者比例為 25∶18,平均年齡(66.12±7.96)歲,平均病程(6.54±3.12)年;NYHA 分級:Ⅱ級 13 例,Ⅲ級 16 例,Ⅳ級 14 例。觀察組內(nèi)男、女患者比例為 23∶10,平均年齡(67.06±8.14)歲,平均病程(6.51±3.24)年;NYHA 分級:Ⅱ級、Ⅲ級,Ⅳ級為 14 例、16 例、13 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取常規(guī)治療,應用利尿劑、洋地黃類藥物、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以及硝酸酯類藥物等。 基于此對照組采用美托洛爾治療,口服給藥美托洛爾片(國藥準字H32025391),初始單次給藥劑量為 25 mg,2次/d,后以患者病情調(diào)整劑量,單次給藥最高劑量不超過50 mg。 觀察組采用美托洛爾聯(lián)合曲美他嗪治療,美托洛爾給藥方法同對照組。 此外另口服給藥曲美他嗪片(國藥準字H20066534),單次給藥劑量20 mg,給藥3 次/d。 兩組患者均需要開展為期2 個月的連續(xù)治療。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炎性因子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α)、C 反應蛋白(CRP),和血漿腦鈉肽(BNP)水平,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臨床治療效果評定標準[4]:相比治療前患者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2 級為顯效;改善1 級為有效,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為無效,統(tǒng)計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心功能指標包括3 項,需通過心臟彩超檢查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 LVESD 和 LVEDD 以及LVEF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LVESD、LVEDD 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46.37±2.27 46.42±2.31 0.101>0.05 31.14±2.15 39.37±2.24 17.382<0.05 65.22±2.23 65.26±2.25 0.083>0.05 50.42±2.33 57.82±2.41 14.476<0.05 LVEF(%)治療前 治療后50.36±3.25 50.41±3.31 0.071>0.05 63.44±2.18 55.34±2.26 16.915<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TNF-α、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以及BNP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NF-α、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以及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和BN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和BNP 水平比較()
組別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CRP(m/L)治療前 治療后43.32±2.24 43.36±2.31 0.082>0.05 20.45±3.65 31.38±2.58 16.035<0.05 9.62±1.15 9.65±1.18 0.119>0.05 3.74±1.12 6.55±1.06 11.949<0.05 BNP(pg/mL)治療前 治療后288.67±12.41 289.12±12.35 0.165>0.05 214.46±5.38 257.49±8.62 27.769<0.05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心衰的發(fā)生于患者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機制有一定相關(guān)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細胞代謝異常,釋放較多酸性代謝產(chǎn)物以及大量自由基,導致心室壁收縮力下降,心室順應性也隨之下降,且病情無明顯征兆,會突然發(fā)病,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5-6]。目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藥物方案為主,常規(guī)強心劑、利尿劑以及擴張血管類藥物的應用雖然能夠?qū)颊咝呐K側(cè)支循環(huán)進行擴張,減少其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 但是對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的改善作用并不明顯,因此該類療法對患者的療效也不理想。有研究發(fā)現(xiàn)美托洛爾、曲美他嗪聯(lián)合應用對冠心病合并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7]。 美托洛爾屬于一種β1受體阻滯劑,是常用的心衰治療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對抗利尿激素、 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腎上腺素等和β1受體的結(jié)合進行阻斷,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功能損傷,維持良好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jīng)敏感度,對心衰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該藥物多口服給藥,會提升患者肝臟代謝失活率,對其遠期療效有不良影響,故可聯(lián)合其他長效藥物使用[8-9]。 曲美他嗪是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抑制劑, 有良好的穩(wěn)定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的作用,并且還可對患者冠狀動脈血流進行改善, 促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下降,降低內(nèi)皮素、氧自由基釋放量,減輕內(nèi)皮細胞損傷,提升機體線粒體代謝能力和腺苷三磷酸含量,以改善患者心肌功能[10-11]。美托洛爾聯(lián)合曲美他嗪使用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BNP 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后合成,當心室壁張力異常改變, 心室負荷加重時會提升BPN水平。
該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 LVESD(31.14±2.15)mm、LVEDD (50.42±2.33)mm 低于對照組,LVEF (63.44±2.18)%高于對照組,TNF-α(20.45±3.65)ng/L、CRP(3.74±1.12)m/L、BNP(214.46±5.38)pg/mL 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02%高于對照組74.42%(P<0.05),說明通過聯(lián)合給藥后能夠改善患者心室壁張力,減輕心室負荷,降低BNP 含量,改善患者病情。 這與劉新防[12]的研究結(jié)果:觀察組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 80.43%(P<0.05)。 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美托洛爾聯(lián)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衰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對患者心肌功能有改善作用,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可將該種治療方案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