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程已經(jīng)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放到了首要地位,而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語文作為一個語言學科,其教學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言,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出辨證性、批判性的思維能力,能夠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大膽質疑,從而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死板,習慣了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思維意見都會被老師誤認為是學生在擾亂課堂紀律,沒能很好體現(xiàn)課堂的交流互動。當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卻得到老師的批評,這樣學生就會失去和老師互動的興趣和勇氣,不敢大膽的發(fā)言,或者在進行思考的時候,為了趨于大眾化而不能表達自己個人真實的想法。導致學生對于不同文章在思維方式上都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思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沒能得到知識視野的拓展。
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大部分的課堂都是根據(jù)升學考試的要求和標準來進行相應知識的講解,也沒有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溝通,沒能及時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疑惑進行解答。對于各種基礎知識,教師過于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對于一些內容的認知停留在表面,對知識的理解不充分。在學生還沒有完全對課文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的時候,教師就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會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產(chǎn)生依賴。如何有效開展語文學習,去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是我們老師要重點探索的課題。
一、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制定思維鍛煉計劃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思維鍛煉計劃,按照一定的順序性和邏輯性展開語文的探究,促進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祝?!愤@一課文的教學時,文中的結構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線來安排的,情感較為深入,主人公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較為復雜,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筆墨對陰沉灰暗的社會背景進行了描繪,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不同,高中生要理解這種背景和情感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生活在普通的家庭中,學生很難跟作者流露出的情感達成共鳴,所以無法體會文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先從主人公祥林嫂的角度進行切入,將文章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逐步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并引導學生帶著一定的情感,對文章的故事進行梳理,讓學生把自己當做文章的主人公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并且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主人公和作者兩個視角來引導學生對角色的情感進行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達到提升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傳授思維方法
針對語文教材的內容,教師可以對其中的思維模式和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挖掘,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啟發(fā)學生的暢想,盡可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更直接的信息傳達給學生,由淺及深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深層次含義。針對一些思想情感比較強烈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誦,體驗其中的內涵和情感。例如在《虞美人》這類詩歌的教學中,對于這種情感明顯且古色古香的文章,教師可以采取朗讀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播放相關類型的音樂來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和表達的情感。讓學生隨著背景音樂進行文本的朗讀,把握朗讀的輕重緩急,體會教材內容的真實情感,這時就詩歌內容提出有開發(fā)性、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討論中提升思維能力。就思維方法,老師適當引導,就是要找準思維點,并開展發(fā)散思維,提升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三、以課外閱讀為平臺提升思維能力
在信息化的時代,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學習經(jīng)驗。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從小學語文就開始十分重視,學生只有通過更多的閱讀才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內在的文學涵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就更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而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文章數(shù)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是需要借助課外閱讀的一些平臺進行閱讀。尤其是在對一篇課文講解完之后,教師可以針對這篇課文推薦學生去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趁著學生剛剛學習的熱度和興趣,鼓勵學生去通過課外書籍的閱讀了解更多的內容。例如,學生在學習《鴻門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程結束的時候,讓學生去閱讀《屈原列傳》《項羽本紀》等等相關的課外書籍,通過課外閱讀加強學生對更多歷史故事進行了解,在了解中啟發(fā)學生去更多的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通過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語文的寫作訓練上,教師在學生的寫作教學中要適當?shù)倪M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再拘泥于格式和形式。寫作的過程是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的過程,但是也并不是說讓學生毫無根據(jù)地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和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合理的寫作,適當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古人在寫作中就十分重視針砭時弊,能夠通過寫作一些文章對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描述和評判。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中也應該“接地氣”,可以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了解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或者熱點事件,或者鼓勵學生在課后時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等渠道去了解更多的社會熱點新聞。在寫作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有效地使用學生所了解到的一些社會熱點,讓學生針對相關的事件進行寫作,寫作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件事提出多個角度思考,讓學生學會去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并且能夠用文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例如,前段時間悲慘的公交車墜毀事件,重慶市萬州區(qū)一輛公交車與一輛小轎車在相撞之后,公交車墜入江中,最終導致13人遇難,通過公安機關的調查發(fā)現(xiàn),造成公交車墜毀的原因是司機與女乘客在公交車駕駛期間發(fā)生了爭執(zhí),此次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議論。大家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針對這個事件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和觀點,教師在寫作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針對這個事件展開自己的思考。學生的觀點主要會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學生可以從乘客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乘客在公交車上的行為,以文明素質作為文章的核心討論點,乘客因為錯過自己的目的站而與司機進行爭吵,要求司機強行停車,這是缺乏文明素養(yǎng)的現(xiàn)象。而從司機的角度出發(fā),就可以將職業(yè)素養(yǎng)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駕駛員在行駛的過程中不夠稱職,只顧著在爭吵中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才會導致公交車墜入江中。還有的同學會從公交車的其他乘客出發(fā),面對公交車上的爭吵,其他乘客卻無動于衷,正是體現(xiàn)了社會的冷漠,最終才釀成了這一起悲劇。每個學生可以針對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對文章進行自由的寫作,讓學生根據(jù)事件分析逐漸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以核心素質教學為中心,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在教學中,不要一味地讓學生被動接受觀點,要給他們自主思考的空間,引導他們養(yǎng)成辯證批判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和發(fā)展,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邰玉韋.基于深度學習的思維提升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000(003):11-13.
[2]蘭贈連.基于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的策略研究[J].教育評論,2019,000(007):122-127.
[3]劉勝男.基于深度學習的閱讀教學實施策略及途徑——以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上)四—六單元課文為例[J].新課程(中學版),2019,000(006):96-97.
侯志潔,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