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文,湯 婷,賴雪云,陳思環(huán)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海南 ???570311)
胃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且死亡率占第三位[1]。由于早期胃癌無明顯特異性癥狀,常造成漏診或誤診,患者就診時已發(fā)展為中晚期。胃癌根治術是胃癌的標準治療方式,而中晚期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僅為25%,術后常采用化療藥物進一步治療,以控制病灶生長和促使病灶縮小[2]。常規(guī)化療有助于延長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長期化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藥物毒副作用,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造成嚴重影響[3]?,F代中醫(yī)認為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脾胃之氣關系密切,手術、化療等治療手段在殺死邪毒的同時損耗機體正氣,寒濕痰瘀等病理因素交阻于胃腸,影響脾胃運化,逐漸形成脾胃虛寒證候[4]。中醫(yī)藥治療可扶正祛邪兼顧,攻補并施,調和脾胃臟腑功能,促使機體保持陰陽平衡[5],對胃癌化療的減毒增效作用逐漸受到廣大醫(yī)師的關注。本研究針對中晚期胃癌患者術后脾胃虛寒的特點,觀察了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治療的減毒增效作用,旨在進一步明確中醫(yī)藥綜合療法在胃癌治療中的優(yōu)勢。
1.1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6]中胃癌的診斷標準;②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脾胃虛寒證的診斷標準,包括胃脘冷痛、宿谷不化、面色白、神疲肢冷、水腫便溏、苔白滑、脈沉細;③生存期不低于6個月,卡氏評分不低于70分;④精神意識正常,同意配合完成治療;⑤順利進行腹腔鏡胃切除術,無術后并發(fā)癥;⑥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 ①機體其他部位有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②胃癌遠處轉移者;③既往有胃癌手術治療史者;④藥物過敏者;⑤其他主要器官嚴重功能病變者;⑥伴有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的病變者;⑦未按照規(guī)定治療,影響療效判斷者。
1.3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治療的82例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41例,女13例,男28例;年齡42~71(54.9±5.3)歲;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19例,Ⅳ期9例。治療組41例,女15例,男26例;年齡43~69(54.8±5.4)歲;TNM分期:Ⅱ期15例,Ⅲ期18例,Ⅳ期8例。2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海南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HN20181107)。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 患者術后給予SOX化療方案治療:奧沙利鉑(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87)120 mg/m2靜滴2 h,第1~14天,21 d為1個治療周期,治療3個周期;替吉奧膠囊(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35)口服,每次40 mg/m2,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14 d停7 d為1個周期,治療3個周期。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情況給予胃復安等止吐治療。
1.4.2治療組 SOX化療方案同對照組,同時給予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治療。健脾養(yǎng)胃方組成:炙黃芪30 g、炒白術15 g、當歸10 g、醋三棱10 g、白花蛇舌草15 g、茯苓20 g、白芍15 g、制半夏6 g、陳皮15 g、石見穿10 g、醋莪術15 g、炙甘草6 g、砂仁15 g、木香10 g、黨參20 g,胃陰不足者加麥冬15 g、北沙參10 g,脾陽不運者加肉豆蔻15 g、炮姜炭10 g,中焦虛寒者加高良姜15 g、桂枝10 g,中虛氣滯者加枳殼15 g、蘇梗15 g。每日1劑,由我院中藥藥劑科統(tǒng)一煎制,每劑300 mL平均分裝為2袋,分為早晚2次溫服,連續(xù)治療9周。艾灸選取胃俞、脾俞、內關、足三里、公孫、上中下脘穴,將艾柱剪成3 cm長的艾柱,每穴施灸1柱,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9周。
1.5觀察指標
1.5.1臨床療效 按照RESICT實體瘤效果標準[8]評定2組療效。完全緩解:病灶基本消失,穩(wěn)定至少1個月;部分緩解:病灶(最大直徑與垂直直徑乘積)縮小至少50%;穩(wěn)定:病灶縮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過25%;進展:病灶增大超過25%。穩(wěn)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為總有效。
1.5.2中醫(yī)癥狀評分 參考文獻[7],按照中醫(yī)癥狀量化評分標準,對患者的主要癥狀進行評分,包括胃脘冷痛、宿谷不化、面色白、神疲肢冷、水腫便溏,按照無、輕、中、重分為4個等級,分別記為0,1,2,3分,計算總分。
1.5.3血液學腫瘤相關指標 取2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靜脈血,在全自動酶標儀(賽默飛世爾 Thermo Multiskan FC型)上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運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中糖類抗原199( CA199)、糖類抗原724( CA724)水平。
1.5.4不良反應 按照WHO抗腫瘤藥物毒性反應分度標準[9],對惡心嘔吐、口腔炎癥、血小板減少、轉氨酶異常、白細胞減少發(fā)生情況進行分級評估。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運用2檢驗對組間的計數資料進行比較;運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獨立t檢驗對組間計量資料進行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對組內計量資料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2%,高于對照組的7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治療9周后療效比較 例(%)
2.22組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9周后,治療組患者中醫(yī)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分)
2.32組血清檢測指標水平比較 2組患者治療9周后的血清VEGF、MMP-9、CA199、CA724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治療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治療前后血清VEGF、MMP-9、CA199、CA724水平比較
2.4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轉氨酶異常、口腔炎癥的1~2級和3~4級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外科手術是治療胃癌的金標準,術后常配合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中醫(yī)治療等。目前SOX化療方案是治療中晚期胃癌的一線方案,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該方案在殺死惡性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正常組織細胞造成損傷,長期治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10]。
中醫(yī)認為,胃癌的常見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悅、勞倦內傷、外感邪毒等,臟腑功能失衡,日久必虛,形成痰濕、血瘀、癌毒等病理產物,積聚于胃,形成癥瘕腫塊,加之手術、化療藥物進一步損傷正氣,導致脾胃功能紊亂[11]。脾胃乃三焦之中,脾主運化,胃主消化,二者協(xié)同發(fā)揮承上啟下之效,不斷將水谷精微散布至全身。脾胃虛弱則水谷精微失源,運化無力,漸生寒證,氣血不榮,聚濕生痰,痰阻脈絡,加重病情。本研究選用健脾養(yǎng)胃方治療,方中炙黃芪健脾益氣、扶正固本;黨參健脾補氣、養(yǎng)血;二藥合為君藥。炒白術苦燥健脾、甘溫補氣,與黃芪相配,加強健脾益氣之效;白芍養(yǎng)血、斂陰、護營,與白術相配相輔相成,加強健脾助運之效;半夏消痞散結、降逆止嘔;陳皮燥濕和胃、理氣健脾;茯苓健脾燥濕、利水;四藥用作臣藥。當歸養(yǎng)血補虛、活血;木香行氣健脾、消失止痛;砂仁開胃燥濕、溫脾止瀉、理氣;石見穿、三棱、莪術行氣破血、消毒清熱、軟堅散結;白花蛇舌草清熱燥濕、抗癌解毒;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八藥用作佐使藥。全方共同發(fā)揮健脾益氣、理氣和胃、燥濕祛瘀、軟堅散結之效,攻補適宜,重在調理中焦脾胃,脾胃得運,氣血生化有源,培補虧虛,為化療打好基礎。艾灸是中醫(yī)重要治療手段之一,能溫經散寒、祛瘀散結、補元氣、通經絡,且操作簡便、無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12]。選取內關理氣和胃、安神寧心;足三里健脾和胃、通經活絡、扶正培元、升降氣機;公孫調理脾胃、安神寧心;上中下脘穴理氣和胃、降逆化濕、消積化滯。本研究治療組近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9周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能提高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化療療效,可明顯減輕患者中醫(yī)癥狀。
VEGF是促進血管生長的重要細胞因子,能促使腫瘤細胞的自我更新和轉移,還能促使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為腫瘤病灶建立側支循環(huán)[13]。MMP-9能降解細胞基質上的膠原蛋白,促使惡性腫瘤細胞浸潤和血管新生[14]。CA199能破壞細胞的黏附作用,促使腫瘤細胞增殖,可用于胃癌的診斷[15]。CA724是種廣譜的腫瘤標志物,與胃癌的病情具有相關性[16]。本研究結果發(fā)現,治療組治療后VEGF、MMP-9、CA199、CA724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有助于抑制胃癌患者新血管的形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轉氨酶異常、口腔炎癥的1~2級和3~4級發(fā)生率更低,表明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能進一步降低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化療過程中的藥物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健脾養(yǎng)胃方聯(lián)合艾灸治療在中晚期胃癌術后脾胃虛寒證患者化療中能發(fā)揮減毒增效的作用,增效作用可能與降低VEGF水平,抑制新血管形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有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