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會娜
慢阻肺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呼吸道疾病,到2020年,慢阻肺的社會和經(jīng)濟負擔將上升至第五位,成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1]。關于慢阻肺的一項大型調(diào)查包括七個地區(qū)和20245名成年人,結果顯示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8.2%[2]。平均每位慢阻肺患者每年有0.5~3.5次急性加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一項流行病學研究,在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每年的住院費用為11 598元[4]。特別是對于住院期間死亡的患者,其高昂費用與生命支持治療有關[5]。AECOPD增加了社會負擔,并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肺功能和疾病進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影響AECOPD預后的危險因素,識別潛在的死亡風險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療方案,延長生存時間。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診斷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523例,男363例,女160例,年齡(67.4±12.5)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的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6];②第一次因急性加重入院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結核、哮喘等肺部疾?。虎趪乐馗文I功能障礙者;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性疾病;④合并其他感染性疾??;⑤失訪患者。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收集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吸煙、病程、住院天數(shù)、體重指數(shù)和呼吸支持情況。生化檢測指標,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比例,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血紅蛋白和白蛋白濃度、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血清肌酐、抑胱素c、尿素氮、纖溶酶原、國際標準化比值、D-二聚體和痰細菌/真菌培養(yǎng)。血氣分析檢測指標,主要包括:PH值、PaO2、PaCO2、PaO2/FiO2。合并癥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肺炎、肺栓塞、支氣管擴張、肺癌和腦血管病。完成隨訪時間為2020年6月,以患者死亡或隨訪時間結束為隨訪終點,主要記錄患者隨訪結束時的生存狀況、死亡時間和死因。
應用SPSS21.0軟件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率,應用log-rank法檢驗,Cox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患者5年存活率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吸煙、住院天數(shù)、體重指數(shù)和呼吸支持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年齡大于存活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死亡組中性粒細胞比例、白細胞計數(shù)、血清肌酐高于存活組,血紅蛋白濃度和白蛋白濃度低于存活組,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和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組,其他指標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測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PH值、PaO2、乳酸濃度和PaO2/FiO2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死亡組PaCO2高于存活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比較
死亡組患者伴隨腦缺血心臟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肺炎、肺癌和腦血管病的比例高于存活組,其他合并癥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合并癥的比較
將表1-4中的因素行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檢驗,結果顯示年齡(<60歲vs.>60歲)、中性粒細胞比例(<0.7vs.>0.7)、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vs.>10×109/L)、血紅蛋白濃度(<110g/Lvs.>110g/L)、白蛋白濃度(<35g/Lvs.>35g/L)、血肌酐(<70μmol/Lvs.>70μmol/L)、D-二聚體(<0.5mg/Lvs.>0.5mg/L)、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vs.陰性)、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vs.陰性)、PaCO2(<40 mmHgvs.>40 mmHg)、缺血性心臟病(有vs.無)、糖尿病(有vs.無)、肺癌(有vs.無)、腦血管病(有vs.無)間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后5年死亡率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將以上因素帶入Cox多因素回歸模型中,結果顯示年齡、白蛋白濃度、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心力衰竭和肺癌為慢阻肺患者首次急性加重后死亡的危險因素(見表5)。
表5 Cox多因素回歸分析
AECOPD與呼吸道癥狀的急性惡化相關,嚴重影響慢阻肺的預后。AECOPD會進一步增加疾病加重的頻率、降低健康狀況、加速肺功能下降和增加死亡率,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3]。考慮到AECOPD在COPD患者的預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重期間早期和準確的個體死亡風險評估,對臨床管理和優(yōu)化分配醫(yī)療資源至關重要。尋找AECOPD入院后具有臨床意義的死亡率預測指標,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7]。一項納入757例慢阻肺患者住院后1年和5年病死率分別為26.2%和64.3%[8]。本研究共納入543例AECOPD患者,隨訪5年后35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65.2%,與García-Sanz等研究結果相似。而Chung等[9]報告,AECOPD住院后接受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的5年死亡率為74%,另外一項研究[10]顯示在ICU接受治療的AECOPD患者5年死亡率為76%。本研究患者的5年死亡率略低于以上兩項研究,可能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相關。
本研究中,AECOPD患者死亡與年齡相關。Piquet等[11]研究顯示,≥60歲的AECOPD與<60歲的患者相比,死亡風險增加2.99倍,年齡≥60歲是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另有一項研究[12]表明年齡對AECOPD患者的近期和遠期死亡率均有影響,年齡較大患者的死亡率明顯增加,以上兩項研究結果均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細菌或病毒感染是誘發(fā)AECOPD的常見原因,中國進行的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884例AECOPD患者痰液細菌陽性率為37.4%[13-14]。在本研究中痰培養(yǎng)細菌陽性為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慢阻肺可增加肺癌的發(fā)生,由其是長期吸煙的患者,肺癌發(fā)生的風險更高,同時肺癌也是慢阻肺死亡的常見危險因素[15]。慢阻肺因肺癌死亡的患者比例從4%~33%不等,可能與納入的人群特征差異較大相關[16]。在本研究中,死亡組患者合并肺癌的患者占11.9%,在預后的分析中肺癌為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合并肺癌的死亡風險增加4.617倍。慢阻肺患者也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本研究中心力衰竭為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可能與患者使用受體激動劑導致心臟性猝死或不穩(wěn)定心絞痛相關。血清白蛋白是判斷營養(yǎng)狀況的一項常見指標,在許多危重癥預后判斷中也發(fā)揮一定作用[17]。AECOPD患者體內(nèi)蛋白處于急速消耗的狀態(tài),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對AECOPD患者死亡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白蛋白濃度、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心力衰竭和肺癌為慢阻肺患者首次急性加重后死亡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部分AECOPD患者住院時未完善肺功能的檢查,對于患者的治療用藥情況未統(tǒng)計分析,對本研究的結果均有一定的影響,故在后續(xù)的工作中還需開展前瞻性研究,做更詳細的實驗設計,對本研究結果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