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環(huán)
摘 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學生個體及社會的通力合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梳理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與不足,并提出:強化家校合作理念,宣傳家庭教育重要性;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梯度化指導方案;提升專業(yè)人員素質,打造業(yè)務熟練團隊;積極拓展合作渠道,促成多種教育力量整合的對策,以期能促成家校合作的深化。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4-0001-02
【Abstract】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 long-term and complex project that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families,schools,individual students and societ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nd proposes: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publicize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form a gradient guidance plan;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s and build business proficiency Team: Actively expand cooperation channel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forces,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epening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Key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Home-school cooper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
早在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重要性。近年多地頻發(fā)親子矛盾、親子沖突,甚至是激烈的自我傷害事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斷被曝光。公眾不禁發(fā)問:我們的孩子心理有這么脆弱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有這么差嗎?離開學校的教育輔導孩子的心理就不健康了嗎?眾所周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教學工作,離不開學生本人、學校、家庭及社會的互相配合。反觀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領域的家校合作是較為薄弱、開展形式單一、互動角色缺位的,突如其來的事件或外部壓力就足以檢驗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成效。加強家校合作,切實推動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開展已經(jīng)刻不容緩。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義
所謂家校合作指的是通過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配合來實施某一項教育工作。家校合作是國內外推行已久的教育模式,其重點在于實現(xiàn)共同培養(yǎng),讓家長和校方一起為學生作出努力,幫助他們成長,做好父母和教師的角色,加強良性的溝通和聯(lián)系,達到教育優(yōu)質化的最終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家校合作,首先可以增進家校雙方對學生有關信息的了解與互換,及時把握學生在家、在校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或心理狀態(tài),為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綜合信息。其次,及時明確要求或期待,在學生的成長目標或培養(yǎng)方案上家校雙方找到契合點、避免理解偏差,及時處理或解決遇到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再則,在學生的成長中的重要事件、細節(jié)點家校雙方均能及時切入,抓好成長教育的關鍵期,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學生的成長動力匯聚成“合力”,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取得穩(wěn)定與持續(xù)的發(fā)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意義重大,但根據(jù)實地調查和了解,當前實施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
(1)立足常規(guī)合作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如聯(lián)絡方式使用電話、短信、QQ或微信等工具交流學生近期的心理動態(tài),老師提供一定的建議,指導家長在家中如何與學生溝通、怎樣培養(yǎng)良好習慣、鍛煉意志品質等。定期召開家長會,多在期初、期中及期末三個階段采用,多是對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狀況進行學期或階段性總結,偶爾會涉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探討,較少成為主題。成立家委會,形成家校聯(lián)動機制,但因缺乏專業(yè)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做的有限。
(2)對相關人員進行合作及溝通能力培訓,開拓溝通渠道
如對溝通的主體之一班主任加強溝通能力培訓、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訓練、信息技術使用強化練習等,使得教師擁有一定的家校合作的溝通藝術及技術。開設家長講堂,邀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進校,對家長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培訓、方法學習、經(jīng)驗介紹。但現(xiàn)實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家長常因工作繁忙而錯過學習,也有學校受現(xiàn)實因素限制難以維持長期的、系統(tǒng)的開展。此外,常態(tài)化家訪及靈活家訪相結合,深入家庭了解學生真實生活情況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劣,提供個體化建議。
(3)專業(yè)團隊進行工作指導,心理老師及時對接
當前比較典型的做法,如學校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分管校領導、德育處、班主任、心理老師及家長代表形成互助小組,強化家校合作理念、傳導積極的教育方法。對特殊情況學生及時進入特別家訪,取得家庭的支持、適時邀請家長參與親子咨詢、不定期開展家長沙龍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答疑解惑、傳授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