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 李龍雨 王麗紅 賈彥青 鄭彬彬
(1天津市北辰醫(yī)院 心內(nèi)科,天津 300400;2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內(nèi)1科)
由于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中老年外周動脈疾病(PAD)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與之伴隨而來的是高昂的治療費用,惡化的生活質(zhì)量和患者的高死亡率〔1〕。據(jù)統(tǒng)計,有40%~75%的PAD患者在行走過程中可出現(xiàn)癥狀性腿痛和跛行癥狀,最終導致殘疾〔2〕。此外,PAD患者的心血管負擔、炎癥和氧化應激反應也比非PAD患者更重〔3〕。炎癥和氧化應激通過破壞線粒體功能導致骨骼肌能量生成減少〔4〕,細胞凋亡增加和肌肉衰減癥。因此,炎癥和氧化應激的生物標志物與PAD癥狀患者在骨骼肌功能評估,如跑步機耐力測試、6 min步行測試等指標具有一定相關性〔5〕。適當運動可以降低老年人氧化應激水平,增強機體對氧化應激的反應能力〔6〕,表明缺血預處理可能與反復的運動訓練有關。有研究表明,在癥狀性PAD患者中,較高水平的社區(qū)日常活動與較高水平抗氧化能力及較低水平的炎癥相關〔7〕,而對比正常人群,PAD患者血液中的氧化應激標志物并沒有增加〔8〕。表明慢性運動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和炎癥,且不會對有癥狀的PAD患者氧化應激產(chǎn)生負性影響。既往有研究報道,專業(yè)指導下的健身鍛煉可降低循環(huán)中的血管和炎癥生物標志物水平,如E-選擇素、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和白細胞介素(IL)-6〔9〕。最近居家運動也已被發(fā)現(xiàn)可改善PAD患者的癥狀〔10~12〕。對PAD患者和臨床醫(yī)護人員而言,相比監(jiān)督下的運動,居家運動顯然有許多優(yōu)點,如需要更少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等。然而,鮮有研究評估居家運動(比監(jiān)督下的運動速度更慢,運動強度更低)是否會引起血管和炎癥生物標志物的變化〔13〕及這些變化是否與監(jiān)督運動不同。本研究旨在比較有癥狀的PAD患者居家運動、監(jiān)督運動和輕度阻力訓練運動后血管和炎癥生物標志物的變化。
1.1一般資料 納入150例有腿痛癥狀的老年PAD患者,且招募的患者入組前1年內(nèi)未進行過系統(tǒng)的運動康復訓練。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等比例分配至居家運動組(n=50)、監(jiān)督運動組(n=50)和阻力運動對照組(n=50)。PAD患者采樣前除日常服藥被允許外,需保證禁食8 h及以上。研究者對患者進行病史問詢和體格檢查,其中包括人口學信息、身高、體重、腰圍、心血管危險因素、共病情況、跛行史、踝/臂指數(shù)(ABI)和日常服藥記錄等。150例患者中有27例沒有完成研究,其中阻力運動對照組8例,監(jiān)督運動組12例,居家運動組7例。3組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和腦卒中病史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BMI)、心血管病史、吸煙史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基線一般性狀特征
1.2干預方法 居家運動計劃:以居家為基礎的鍛煉計劃,要求患者堅持3個月的間歇性步行訓練,強度需達到輕度至中度跛行疼痛,每周至少3 d,步速可以自行選擇。監(jiān)督運動計劃:在研究人員監(jiān)督下的現(xiàn)場跑步機上進行鍛煉,同時患者還需佩戴一個步行活動監(jiān)測器。該計劃要求患者堅持3個月的間歇性跑步機步行,強度需達到輕度至中度跛行疼痛,每周3 d,在研究人員的直接現(xiàn)場監(jiān)督下,鍛煉持續(xù)時間逐步增加。阻力運動對照組訓練計劃:研究人員現(xiàn)場監(jiān)督阻力訓練,訓練期間不包含任何步行運動,僅依靠健身重量器材進行上肢和下肢的阻力運動,一組重復15次,每周3次。如果無法耐受,可換健身繃帶繼續(xù)訓練。
1.3運動能力指標 分級最大跑步機測試:患者進行分級跑步機方案,以獲得與運動表現(xiàn)相關的結果指標。跛行起病時間(COT)為患者從步行開始至首次感覺到疼痛的時間。步行達峰時間(PWT)為患者由于疼痛而不能繼續(xù)步行訓練的時間。COT和PWT是量化跛行嚴重程度的指標。此外,小腿肌肉血紅蛋白氧飽和度(StO2)也在跑步機測試期間通過連續(xù)紅外檢測進行測量并以此為依據(jù)記錄運動過程中小腿StO2達到最小值所需的時間。
6 min步行測試:通常是在跑步機測試后的1 w內(nèi),患者進行一次6 min的地面行走測試。測試安排在無障礙的走廊,要求患者以能承受的最大步速快步走6 min,并記錄下6 min的步行距離,以此簡單評估PAD患者的運動能力。
1.4炎癥和氧化應激指標 血清抗氧化能力:羥基自由基抗氧化能力(HORAC)使用OxiSelect HORAC活性測定法測量,以確定抗氧化酶和其他氧化還原分子抵消氧化應激有害影響的能力。
循環(huán)炎癥和血管生物標志物:人脂肪因子磁珠試劑盒用于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β和IL-6;E-選擇素測定選用Milliplex人心血管疾病pannel 1試劑盒;采用免疫分析法檢測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A。使用二喹啉甲酸(BCA)試劑通過分光光度法定量測定樣品蛋白質(zhì)含量。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χ2檢驗、t檢驗。
2.1運動功能變化結果 為期3個月的訓練期間,阻力運動對照組完成了71%的耐力訓練課程,監(jiān)督運動組完成了86%的步行課程,居家運動組完成了70%的步行課程。訓練后,阻力訓練、監(jiān)督運動和居家運動組COT時間變化〔(48±32)s、(209±43)s、(106±35)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PWT時間〔(28±34)s、(208±34)s、(52±36)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6 min步行距離〔(12±10)m、(22±10)m、(72±10)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此外,監(jiān)督鍛煉組COT增加(P=0.031)和PWT增加(P=0.003)大于居家鍛煉組,而居家鍛煉組6 min步行距離增加大于監(jiān)督鍛煉組(P<0.001),而阻力運動訓練前后COT、PWT、6 min步行距離差異不明顯(P>0.05)。3組跑步測試小腿最低StO2的時間〔(10±55)s、(169±53)s和(125±46)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步行運動組訓練前后StO2有差異(P=0.014),但兩組間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阻力運動對照組訓練前后差異不明顯(P>0.05)。
2.2循環(huán)炎癥和氧化應激指標變化結果 3組HORAC、E-選擇素和VEGF-A訓練前后變化差值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0.041、0.004)。在居家運動組中,訓練后HORAC (P=0.008)、VEGF-A (P=0.031)中值顯著增加,E-選擇素中值顯著降低(P=0.007)的中值顯著增加。此外,居家運動組和監(jiān)督運動組HORAC(P=0.009)、VEGF-A(P=0.007)和E-選擇素(P=0.042)訓練前后差異更明顯。見表2。
表2 3組循環(huán)中炎癥、抗氧化能力和血管生物標志物水平比較〔M(P25~P75〕
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PAD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增加,與既往研究結論趨勢一致,即在有癥狀的老年PAD患者中,基線活動水平與HORAC呈正相關〔7〕,表明缺血預處理可能在習慣性運動對循環(huán)抗氧化能力的有益影響中起一定作用〔14,15〕。
本研究還表明居家運動引起新生血管生成增加,內(nèi)皮源性炎癥減輕。既往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8 w的運動訓練后,老年PAD患者E-選擇素減少〔10〕。但本研究關于居家運動后血清VEGF-A的變化結果不同于近期的一項非隨機運動試驗〔9〕,該試驗發(fā)現(xiàn)血清VEGF-A在非監(jiān)督運動項目中沒有變化,卻在監(jiān)督運動項目中增加〔16〕。Jones等〔17〕也報道VEGF-A在監(jiān)督運動12 w后降低,在居家運動項目后保持不變,因此運動對老年癥狀性PAD患者VEGF-A的影響結論并不一致,有待進一步探索。
此外,本文觀察到居家運動后有癥狀的老年PAD患者血糖降低,監(jiān)督運動后血糖無明顯變化。鑒于以前發(fā)現(xiàn)有癥狀的老年PAD患者空腹血糖升高與外周循環(huán)、患者感知的步行能力、健康相關的生活質(zhì)量和久坐行為有關〔18〕,在家鍛煉后血糖降低具有特殊意義。糖尿病會損害微循環(huán),代謝綜合征會損害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患者的ABI和跛行距離〔19〕。這一事實表明,居家運動計劃(通常在比傳統(tǒng)的監(jiān)督跑步機訓練計劃更低的運動強度下進行)可用于改善有癥狀老年PAD患者的糖代謝調(diào)控,對其預后相比于監(jiān)督運動或有更好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