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霖 段瑞鵬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5-029-02
摘? 要?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講話精神,全國高校正掀起推進“課程思政”研究的熱潮。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對“課程思政”視域下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進行分析。文章首先對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然后從建立體育德育評價體系、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養(yǎng)、提高公共體育課程設計質量三個方面為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 課程思政? 體育教學? 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理念已在全國掀起熱潮,其在今后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領域中呈必然趨勢,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的一個新時代課題。各大高等院校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也積極挖掘各種課程的思政元素,要求學校各種課程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共同發(fā)揮育人功能。體育教育旨在身體練習為手段,培育學生增強體質,健康人格,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理念旨在立德樹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融合,不斷挖掘體育課程融合“課程思政”元素,能夠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自我修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作用
高校公共體育課的存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強健體魄和健全其人格,以及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其中,體育課程還能處處體現著德育的功能?,F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學業(yè)、畢業(yè)與就業(yè)等多方壓力,體育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宣泄不良情緒,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體育課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高等學校必修的公共課程之一。體育教學過程中蘊含著獨特而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融合能夠全面培養(yǎng)人才,以“課程思政”理念統(tǒng)領體育教學改革,落實深化體育課程改革,貫徹育人、育德目標,為實現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奠定基礎。
(一)體育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為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可行性
首先對學生個人而言,其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這有助于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與其他優(yōu)秀品質;其次,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總會面臨勝負,這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借此可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看待勝負,不管輸與贏都應勝不驕、敗不餒;再次,體育競賽的公開和固定的規(guī)則是需要每一位參賽者遵循的基本內容,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體育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德育功能,對培養(yǎng)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二)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落實體育課程目要求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立德樹人”為教學任務,同時將思政教學元素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也是落實體育課程目標的要求。體育課程中包含許多寓教于樂的項目,這些項目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品質,建立起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為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道路奠定基礎。所以,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體育課程更具有同向育人的優(yōu)勢。在高校公共體育課體育教學目標建設過程中,運動機能、運動參與和身體健康目標主要是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基本技術知識,而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主要是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社會環(huán)境適應和社會意識的要求,最終實現終身體育。因此,要以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為契機,實現“育體”和“育人”的完美融合。
三、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的課程思政教育主要是以促進學生思政道德水準不斷提升,內涵修養(yǎng)不斷完善,素質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的的。為此,應不斷深入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在傳授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外,還要深入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并將之融入體育課程中,以期將學生真正培養(yǎng)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響應國家號召,貫徹落實會議精神
在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指導下,“課程思政”理念是新時代發(fā)展產物,順應了新時代的教學理念。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從而發(fā)揮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因此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一直以來,高校體育課程更多關注的是技能目標、參與目標、身體健康目標的達成,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目標較為忽視。為此,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加快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實現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緊跟時代步伐,發(fā)揮體育精神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同時還要著力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時代新人。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將“課程思政”理念加以融入,一方面是跟緊時代步伐,注重踐行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是深入挖掘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并融入其中。將兩者融合,必然成為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趨勢。
四、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建立體育德育評價體系
河南各大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一直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育德育方面體現的不夠明顯,主要是體育教學未制定出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只注重了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忽視了德育教育方面。在順應新時代“課程思政”新理念下加快體育教學改革,并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首先需要各高校主管教學的領導要落實會議精神,站在頂層角度對體育思政教育評價體系進行設計;其次是在德育的評價過程中注重過程性評價,明確提出體育德育考核的具體標準,將德育評價與平時成績掛鉤,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最后要制定一系列細化標準和獎懲制度,設定體育德育加分項目并與績效薪資有機結合,以此激發(fā)教師工作積極性,為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提供基礎支撐。
(二)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養(yǎng)
教師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想增強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就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首先,學??梢匝埥涷炟S富的思政教師與體育教師共同探討體育思政相關問題;其次,加強對體育教師思想政治的培訓和開展講座,提高教師體育思政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鼓勵其對體育思政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最后,定期開展體育教師有關體育思政教學的教研會,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設計開展評價與討論,并以嚴格的考核制度確保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三)提高公共體育課程設計質量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應重點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視角去構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僅注重傳授運動理論和技能的理念,強化灌輸“課程思政”理念,落實體育課程育人目標;其次,深入挖掘體育課程蘊含的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合理安排和設計體育課程資源,把不同的思政教育資源融入體育教學之中;最后,發(fā)揮體育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隱性思政教育的作用,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學,以此正確引領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五、結語
思政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應不斷深化,強化灌輸“課程思政”新理念,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設計基于學生身心和思想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構建新穎課堂。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切身感受體育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力爭在精神層面不斷充實自己。
參考文獻:
[1]程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實施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19(20):25-26.
[2]徐嬈嬈.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36-40.
[3]姜韻宜,莫俊峰,李宏芳.財貿素養(yǎng)教育“五板塊”育人模式實踐與探索[J].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