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英語教學不僅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同時還肩負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使命。(作為學校英語學科負責人的我,如何落實學科育人,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資源,按照逆向課程設計思維,對于編制學歷案起到重要橋梁作用。
小學英語教師設計 “學歷案”時,從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方面聯(lián)動一致地思考,有效地促進并保障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在”學習、“真”學習。它是開展有效教學的一把利劍,它是秉承學生立場的一方重陣,它是強調以學定教的一束陽光。它突出學法指導,創(chuàng)新評價任務,讓學生清楚如何去實現(xiàn)目標并且知道是否達到目標??傊?,它是教師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為學生設計的有效學習方案。
兩年以來,天津市河西區(qū)上海道小學英語教師團隊在開發(fā)、編寫和實踐《精通英語》三到六年級不同英語話題的“主題叢”單元整合后的學歷案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其在教學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價值。
一、依據(jù)課標,統(tǒng)整話題內容、課程標準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結構化“關聯(lián)性主題”與“支撐性主題”的單元深度目標系統(tǒng)
1.重構教學目標體系,重新開發(fā)與利用單元教材資源,形成“核心性主題”與“關聯(lián)性主題”單元目標系統(tǒng)。它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向學科育人,以“主題叢”的視角,探究核心性主題的意義?!爸黝}叢”單元課程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課標規(guī)定課程在學校實施中的創(chuàng)新,按照指向學科育人的主題重新規(guī)劃單元教學內容,并在每個課時里通過遞進式關聯(lián)性的主題活動不斷深化對核心性主題意義的探究;第二部分是指英語拓展課程,即與核心性主題相關的繪本課程;第三部分是指融合與主題意義相關的歌曲、繪本故事在內的教育戲劇課程。三類課程統(tǒng)整在一起,構成“主題叢”單元課程。六年級下冊教材復習party話題,我們設計以“birthday party”為主線,表達感恩與愛這個主題的單元整體課程。通過本次設計統(tǒng)整小學英語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教材所涉及的制作生日卡、過生日、聚會、送禮物等教材話題內容、英語課程標準相關等級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來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2.學歷案設計目標要體現(xiàn)學生立場,承擔“直接參與者”的主體責任。學歷案文本涉及學生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是否學會、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條件等;同時目標必須體現(xiàn)教—學—評完整一致性。學歷案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支架。在兩位教研員的帶領下,通過研究探討,我們認同“birthday party”單元必須要有一條“基準線”,即確定學習目標的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學情和資源等,同時把握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學生所發(fā)出的動作,而不是老師是行為主體,以period 3為例,我們這樣設定目標:通過微信聊天的情境,知道挑選合適的禮物,需要考慮他人的喜好、人文因素,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體悟關愛他人和換位思考的重要。
3.學歷案學習目標的內容具有鮮明的指向性,凸顯學科育人。我們將“birthday party”單元學生最終的習得結果分為三類: 成果、過程、創(chuàng)造,這三類習得結果都有一定教育意義。與之對應的三類目標為成果性目標,過程性目標、創(chuàng)造性目標。
a.經歷制作生日賀卡的過程,總結生日邀請卡的主要內容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等,并動手制作自己或他人的生日邀請卡。
b.在為自己或他人設計并闡述獨特的“Dream Party”過程時,體會地域風俗和人員性格特點的不同,并學會為他人挑選并贈送合適的生日禮物。
c. 在“Dream Party”不同的開放續(xù)寫預設結果中創(chuàng)新語言運用;通過戲劇扮演體驗劇中人物的心情變化,感受愛與陪伴的重要性,體會成長的意義。
研究團隊將每一條目標表述成三個維度,即學會什么、怎樣學得、過程中學的特定知識與技能對學生有何意義(素養(yǎng)的提升)。三個維度很清晰,各自有所側重,體現(xiàn)邏輯進階。比如:目標1“經歷……總結……制作……”這樣的陳述兼顧了“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
4.考慮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評價任務。評價任務是學歷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介于預期目標與單元教學活動之間(見表1)。評價任務的設計要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者學習反應的評測項目,前后要完整一致。
諾曼·韋伯是“基于標準的評價”的領軍人物,他提出評價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性的一整套分析體系和測評方法。 其中對知識廣度的一致性要求為對課標的每一個具體目標至少有一個評價項目與之相對應。在實際設計評價任務的過程中,可以這樣說:有設定目標,就要有相應的評價任務。可以是“一對一”,一項內容反饋一個目標;可以是“一對多”,一項內容反饋幾個目標;也可以“多對一”,幾項內容反饋一個目標。到底采取哪一種評價方案,我認為,小學英語教師設計學歷案時,評價任務主要考慮“語境、語言點、任務”。例如:在“birthday party” 學歷案Part 5中體驗菲菲心情的變化,設計的問題情境簡單,具有針對性,采用“一對一”。
Read the whole story again and feel Feifei's mood change.
Choose the proper word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對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難以直觀檢測的部分,如四年級第五單元學歷案Period 2中,體現(xiàn)家國情懷、無私奉獻的體驗感悟,往往采用“一對多”的設計方案。
所反饋的知識點屬于課標強調的重難點,則往往采用“多對一”的設計方案,多次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下進行反饋,增強反饋的效度和信度。
They work hard in all kinds of weather.
The__________work hard on the ____________day.
They wear__________.
Look, they are working.
They are__________! I love them.
上面這個例子是Unit 4 Part4 “They work hard in all kinds of weather”,通過兩項遞進難度的反饋練習反復操練天氣詞匯。
二、聚沙成塔,借助編制學歷案,提升教研品質
我校英語教師團隊抓住教育契機,從學科特點出發(fā),發(fā)揚我?!扒笮戮`活”精神,凝心聚力,共同打造一只善科研、精學術、勇實踐的教師隊伍,帶動我校及其他兄弟學校英語教學的全面提升而勵學敦行。
在研發(fā)實踐“birthday party”單元學歷案過程中,無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還是對英語教研組的凝聚力品質提升都產生有益影響,使“三方”獲得“三個成長”。
1.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兩個學期“主題叢”單元整體教學實驗,為本學年學歷案的研發(fā)實踐打下基礎。在“birthday party”話題復習中,我們用研發(fā)的學歷案,以birthday party為主線,表達感恩與愛,進行不一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有春風拂面的感覺,表現(xiàn)在: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學生變得更想?yún)⑴c復習了;能自主、自信調控學習經歷,學生變得更會復習3-6年級相關內容了;對學習目標、路徑、掌握標準的了解變得清晰,學生本單元的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
2.促進教師觀念和行為的變化。(1)觀念的轉變。 a.否定傳統(tǒng)舊觀念,由關注“教”向關注“學”轉變。通過對學歷案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參研教師懂得了有效的教學過程必須完成信息的兩次轉換,即“人際轉換”(教了——學了)與“自我轉換”(學了——學會了),沒有進行信息的自我加工,學生難以學會。
b.對學習的本質有了新認識,學習一定是學生親歷親為的事,別人無法替代。學歷案讓參研教師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是引起學習、維持學習和促進學習,不是替代學生學習。只有給學生嘗試的機會、糾錯的機會、感悟的機會、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才能經歷真學習過程,實現(xiàn)真成長。
(2)行為的變化。a.教學關注點的轉變。從只關注“內容”到更關注“目標”,從只關注“知識”到更關注“學科素養(yǎng)”,從只關注“教”到更關注“學”,從只關注“結果”到更關注“過程”,從只關注“練習”到更關注“評價”,從只關注“統(tǒng)一”到更關注“差異”。
b.參研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先生”變成“導游”,“birthday party”學歷案實踐過程像一次“旅行”,教師當“導游”,學生當“游客”。學生的學習之旅主動而豐富。
3.提升英語教研組的凝聚力?!俺晒孔约?,完美靠合作”。我校全體參研教師全部參與研發(fā)實踐該學歷案。兩位教研員專業(yè)而無私的指導使我們的年輕教師受益匪淺。在他們的帶領下,“共同討論”是常態(tài),全體參研教師在民主、平等、合作、互補的基礎上,緊扣教學、教研的需要,抓住重點問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攻關,依托群體智慧進行釋疑解惑,使全體參研教師在積極交流中獲得共識,在深入探討中深化認識并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策略,最終實現(xiàn)教研成果最大化。此次學歷案的編寫過程,真正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讓集體備課更富吸引力、生命力,讓教研組更有凝聚力。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學歷案的研發(fā)和實踐讓學生的親歷親為取代了教師的傳統(tǒng)傳授,主動求索的過程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就感不斷激勵著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盧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歷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邵朝友.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逆向課程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陶湘,天津市河西區(qū)上海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