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松哲
摘?要:隨著社會對各個階段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學前教育隨之也被社會各界所關注。目前,學前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初始階段,受關注程度不斷加深,其中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發(fā)現,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對于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很高。其中幼兒教師在整個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干預行為的實施以及以什么形式、什么時機實施,對幼兒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幼兒探究能力以及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等方面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的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會出現干預時機選擇不當,干預方式簡單欠妥等情況。國內的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的干預行為的研究不多并且相對零散,沒有形成理論。一線教師參考學習的內容較少,所以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干預行為的研究就是勢在必行的。
關鍵詞:科學教育活動;幼兒園教師;干預行為
在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和教師是本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現在的科學教育倡導的是以幼兒自主探究為主,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從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干預行為是否能落實到位是幼兒能否開展自主探究為主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兒教師的干預行為是否得當對幼兒在科學方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教師的干預行為現狀分析
幼兒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干預行為主要分為主動干預和被動干預。有時教師是根據幼兒的主動請求融入科學教育活動中,給予幼兒幫助、表揚或者贊同等;有時是協(xié)助其他教師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這樣的都是被動干預。主動干預是指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的操作,判斷幼兒是否需要幫助,能否自主融入活動過程當中。通過走訪、觀察發(fā)現,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幼兒教師主動干預較多。
(一)集體性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干預行為
通過走訪、觀察、調研發(fā)現,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的干預行為一般都用于強調規(guī)則、指導操作和評價等。一般的科學活動(非生成性的科學活動)教師都會提前做好活動設計,對整個活動有一定的預判,所以在隨后的科學活動中教師會提前介紹活動規(guī)則和活動的注意事項。對于科學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啟發(fā)式的發(fā)問和指導較少。對于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以書本和設計為主,忽略了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社會性各方面的教育引導。
(二)區(qū)域性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干預行為
在區(qū)域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的干預行為多用在強調規(guī)則、引導和提問上。每個區(qū)域都有各自的活動規(guī)則,比如排隊領取物品、不能打鬧和共同完成等。
由于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己參與較多的活動,往往容易忽略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所以幼兒教師大多注重幼兒的活動規(guī)則建立。同時幼兒教師也會針對幼兒的一些操作引導已達到預期效果。區(qū)域科學教育活動需要幼兒教師對各個區(qū)域活動進行觀察,在此過程中發(fā)現教育的“引導點”,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究。
(三)游戲及生活性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干預行為
此類活動幼兒教師一般的干預行為多用在評價、補充和解釋等。在這個活動中一般還會以提問的形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并在最后展示成果的時候對幼兒的成品進行補充。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教師干預行為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一)干預時機選擇不當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干預時機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是一個活動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干預就特別重要,直接影響幼兒在其中是否有收獲。在觀察中發(fā)現,發(fā)現教師干預時機出現滯后和銜接過于緊密的現象。教師的干預過于及時,沒有給幼兒獨立思考的時間,失去了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打斷幼兒的獨立思考,也會導致幼兒對教師干預行為的排斥,失去科學活動的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在教師干預后幼兒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用意,活動進展不順利。由于教師的干預沒有給幼兒留出探索的時間,漸漸地幼兒也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思維習慣,只是依靠教師幫助其完成操作任務,養(yǎng)成了依賴成人的不良習慣。
(二)教師的干預行為缺乏理論依據
在實際的走訪觀察過程中,幼兒教師當發(fā)現可以介入活動時,一般情況是介入后思考下一步的情況,干預行為缺乏對前期觀察的判斷,而這個是否需要介入是幼兒教師主觀判斷,并不是依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所以在進行干預時并不是有據可依,只是憑感覺。在科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在旁觀察時,側重注意幼兒的安全情況、操作是否正確、材料是否充足等。由于觀察上的偏差,幼兒教師在判斷是否介入活動時僅憑主觀判斷,從而對幼兒的科學活動產生無效的干預活動較多并且干預方式單一。
(三)教師的干預行為存在敷衍應付的情況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有時會出現敷衍應付的情況,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會用總結性評價或簡短的語言來反饋幼兒。教師可以對幼兒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詢問,這樣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幼兒操作的用意和想法,以達到隨后的精準指導。教師卻多采用敷衍的詞語進行干預、評價,這種的干預對幼兒的科學活動沒有什么的幫助,甚至有些情況還會產生負面性影響。這種被動的干預行為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較為常見。
(四)教師對幼兒的引導與啟發(fā)過于淺顯
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幼兒教師的干預方式,教師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給予幼兒的引導和啟發(fā)不夠深入,較為淺顯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某一具體的與科學相關的知識點的深入研究、引導啟發(fā)。在科學活動過程中會出現教師的引導幼兒探索科學知識過于直接、直白的問題,這樣的干預行不利于幼兒的理解掌握,大多情況是幼兒不理解教師的引導啟發(fā)的用意,活動就會出現師生互動差的情況,這就會使教師的干預成為干涉幼兒自主探索的行為,對幼兒的科學操作活動產生了阻礙。
三、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教師干預行為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